查看原文
其他

丹凤好人

2015-02-02 县文明委 丹凤论坛

编者按:虽然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是丹凤好人的事迹却永远会传播下去,这些普普通通的好人,就在你我的身边,他们就是我们丹凤人的正能量,正是这许许多多好人的存在,在这冬日里温暖着你我。我们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2014年6月以来,县文明委在全县开展“丹凤好人”评选推荐工作,经过基层推荐、县文明办初审,并组织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家评委会进行无记名投票推荐,根据得票情况,评选出首届“丹凤好人”10名,现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1、助人为乐好人

①徐升莲(丹凤县商山敬老院院长)

②周卿礼(丹凤中学教师)

2、诚实守信好人

武双善(丹凤县江南医院院长)

3、敬业奉献好人

①阮士强(丹凤县城管局垃圾清运队长)

②柯岗娃(丹凤县人社局工资股股长)

③苏 霞(寺坪镇甘沟小学教师)

④叶丹宁(丹凤县中医院医生)

4、孝老爱亲好人

①朱丰军(庾岭镇太白村村民)

②桂芳林(峦庄镇马家坪小学教师)

③王存富(丹凤县广播电视台职工)

助人为乐好人

徐升莲:女,71岁,商山敬老院院长。她从十间破瓦房、万元资产起步,22年间,在一片河滩地上建起了一座敬老院,她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无私地献给了敬老事业,亲手照护供养老人1700多名,收养五保老人600余名、弃婴孤儿40余名,收留流浪乞讨人员30余名……被誉为老人心中的“活菩萨”。30年来,她先后荣获国家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儒子牛”奖、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13—CCTV年度慈善人物等中省市各类奖项八十余项,她创办的商山敬老院也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敬老院”、“残疾人之家”等国省殊荣30余项。

周卿礼:男,46岁,丹凤中学教师。他经常利用休息日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共商教育方法。先后从自己工资中拿出近1000元给困难生买文具及生活用品,牺牲休息时间为30多位困难生补课。他带头包扶成绩差的高三学生,2009年来帮扶14名学生,其中12人考上大学。积极帮有事的老师代课、批改作业,指导帮助赵严明、米花兰等多名青年教师很快适应工作。同事赵飞和媳妇吵架,他耐心开导,使他们很快和好。经常义务打扫他家所在巷子的公共卫生,多次送邻居有病老人陈淑娥去医院看病,帮邻家李志启接电、挂灯,深受好评。

孝老爱亲好人

朱丰军:男,现年55岁,庾岭镇太白村村民。他父母去世早,从小便跟爷爷奶奶还有未成家的大伯和叔叔生活在一起。成家后,奶奶眼睛看不见,爷爷患老年痴呆症,耳聋的大伯和叔叔都需要伺候。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悉心服侍爷爷奶奶,赡养叔叔大伯如同亲生父母,爷爷奶奶都活到90多岁。2010年妻子突发脑溢血,做了开颅手术后再也不能说话、生活不能自理。这时叔叔又患口腔瘤,他又贷款2万元给叔叔做手术,现在朱丰军每天除了照顾妻子还要照看行动不便的高龄大伯和叔叔,每早帮大伯、叔叔、妻子穿衣、刷牙、梳头、洗脸,做好早饭端给老人、喂给妻子。他被评为市县道德模范。

丹凤县文明办

2014年10月21日

桂芳林:男,现年59岁,峦庄镇马家坪小学教师。他父亲和妻子先后患高血压、半身不遂。弟弟孤身一人,2008年患上糖尿病,生活也不能自理。后来他母亲也患上老年痴呆症。多年来,他坚持一边教书,一边悉心伺候病瘫的父亲、妻子及患病的母亲和弟弟。在父亲生病的十年中,他经常在床前喂饭喂药、擦屎端尿,讲故事让老人快乐,直到父亲安详地离世。他还承担了弟弟的生活、医疗及病逝安置。妻子这几年不能干活,每天他忙完学校工作,回到家里还要洗衣做饭,抽空下地干活。他用坚强的肩膀撑起两个“家”,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

王存富:男,47岁,县广播电视台职工。他幼年时被鹿池社区一中年夫妇收养,9岁时养父患病离世,养母常年身体不好。他对老人十分体贴,帮助做饭、洗衣,还经常教导妻子、儿子要孝敬老人。现在母亲已90岁高龄了,耳聋眼花,头疼病时常发作,他与妻子尽心照顾,一有时间就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洗头、剪指甲,每天把老人搀出搀进。老人得病时他给喂吃喂喝,端屎提尿。鹿池社区人都夸他“不是亲生的但比亲儿还要孝顺”。他还积极参与社区老年协会工作,宣传敬老事迹,他被国家民政部等七部委授予“敬老孝亲之星”,获省、市、县表彰十多次。

诚实守信好人

武双善:男,41岁,江南医院院长。他坚持诚信经营理念,打造“百姓放心的民营医院”品牌。严格遵守医疗法规制度,坚持从正规厂家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戒,按照公立医院收费标准,药品明码标价,医疗费用公开;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禁开大处方,从不乱收费;实行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制订便民服务措施32条,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为病人提供清洁、温馨、便捷的就诊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该院多年来没有发生一例医疗责任事故。先后为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十万余元,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2.4万人,为灾区捐款捐物十余万元。受到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好评,获锦旗80余面、点歌40余首。

敬业奉献好人

阮士强:男,县城管局垃圾清运队长。他从2001年开始从事垃圾清运工作。此工作艰苦,又脏又累,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在默默的坚守。他用一双手和铁锨清理大街小巷、沟渠路边、家属楼里的垃圾,多次被臭气晕倒,灰尘把他变成了黑人,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手磨出了血泡,有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夏天炎热,皮肤晒得褪皮,冬季汗水过后冷得直打罗嗦。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他从没停止过,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垃圾清运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为改善县城的环境面貌做出了积极贡献。

柯岗娃:男,59岁,县人社局工资股股长。他在人事部门工作二十多年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每天上班他总是提前十分钟到单位,下班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领导交办的事情,不论大小,他都认真去办,一丝不苟。他业务娴熟,办事公道、服务热情,在办理工资业务时,总是一再推敲、一校再校,没有出过一笔差错,在同事和服务对象中有口皆碑。他上有卧病在床九十多岁的父亲,下有患尿毒症的儿子,他没有怨天忧人,而是面对现实。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曾多次被评为人社系统先进个人。

苏霞:女,27岁,寺坪镇甘沟小学教师。2010年她被分配至甘沟小学,这儿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教学条件差。她家在留仙坪,离学校很远,可从未耽误过工作,不管下雨还是下雪天,她总是按时到校,工作忙时就住在学校。为了提高山区教学质量,她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011年,她所带的四年级数学获得寺坪镇第一名,她撰写的论文《角的初步认识》和《泉城》课案分别获全省三等奖、全市一等奖。2013年秋,初为人母的她还将自己的母亲及孩子带到学校,边工作边照顾孩子。2013年11月26日,商洛日报对其进行了报道。

叶丹宁:男,42岁,县中医院医生。他视病人如亲人,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保持与病人联系畅通,哪怕深夜接到病人家属的电话,他都会毫无怨言地赶到病床前。在医疗设备落后的情况下,他克服困难,开展了经皮穿针骨折内固定手术。他在外科率先实行电子病历,开展脑出血软通道穿刺手术,颅内血肿清除减压、脑瘤的手术治疗,开展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从业23年来,他从不收取病人“红包”。他先后为灾区捐款2000余元。他多次被评为县级“十佳医生”。

在丹水凤山播下崇德向善的种子

——丹凤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侧记

周文治 李 红 叶丹映

在当今中国,有一种暖流正在人们心头扩散,有一种精神正在汇聚成爱的洪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美丽的大秦岭敞开她宽广而博爱的胸怀,赐予人们爱与善的力量。丹江之滨,凤冠山下,素有文化绿洲的丹凤县,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寻找丹凤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丹凤人的道德自觉,树立丹凤人的文化自信。一种新时期丹凤人的精神坐标正在构成,一个个道德标杆正在树起,成为30万丹凤儿女追逐富民强县梦想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潜心知行培育:养成践行价值观的道德自觉

  丹凤县为了进一步凝聚人们的价值认同、展示形象和美德、彰显追求和坚守,实施核心价值观提炼培育工程,以将内在精神转化为城乡干部群众的文化自觉行动。

  县上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内涵和感染力上下功夫,让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一是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把握寓教于乐的原则,精心策划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一年一个主题,一年兴起一个活动热潮。开展群众“三学”(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技术人员“三比”(比业务、比奉献、比实绩)、干部“三变”(变观念、变作风、变形象)、中小学生“三热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城乡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开展“诚信丹凤”教育活动,着力匡正风气,提升以诚待人、以信干事的公众品质。二是通过开展创评活动激发。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化,制订了《丹凤县文明公约》,为广大群众树立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道德标杆。先后组织开展了“十大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店)、示范个人”“十大文明家庭”“十大道德模范”“十大孝老爱亲模范”“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并在全县层面上开展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的“三城联创”备考工作。三是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感染。通过县内各网站、电子屏、制作公益广告、电视宣传、公众场合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刷写标语、印发传单、组织文艺演出等形式,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耳闻目染,对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使24个字镶嵌于人们灵魂的殿堂,成为公众信仰的星斗,成为人们追逐的精神典范。四是开设“道德讲堂”传颂。在各级文明单位率先开办道德讲堂,探索推广经验,在全县镇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举办“道德讲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并将“道德讲堂”纳入文明单位创建的考核测评指标。目前已举办了60余场主题鲜明的道德讲堂,在全县营造了“守道德、讲文明、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立足文化铸魂:占领人们生活栖地和精神阵地

  丹凤县还积极探索道德教育新途径,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显活力,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文化形态,并逐步内化并外现为丹凤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县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先进文化抢占阵地。先后投入近亿元,建成了县中心广场、江滨公园、金山公园、体育场,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了16个镇文化站、208个农家书屋、20个职工书屋,数字电视和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开展送文化进机关、进农家、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五进”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人们思想阵地。大力发展广场文化,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起了96个村级文化广场,将丹凤人主流价值观主题灌输于民间的自乐班、乡村剧团等演出团体的活动内容中。实施文化大篷车下基层,举办乡村大舞台,开展送文化下乡,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艺巡演进镇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让核心价值观根植人民大众的土壤,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县上还邀请中省学者、专家教授来丹,举办“丹凤大讲堂”专题报告会30余场次。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丹凤人主流价值观专题培训,受训干部群众达2万余人。开展“书香丹凤·全民阅读”活动,组织举办阅读标兵评选、优惠订阅、爱心图书捐赠、名家解读、文明上网、演讲比赛、核心观代言等活动,使全县掀起读书阅读的热潮。

创新活动载体:引领民众文明道德新风尚

  丹凤县结合推荐评选“丹凤好人”,积极探索在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推行善行义举“四德榜”制度。对推荐的“身边好人”,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事迹,分门别类,及时评定“四德”典型,在醒目处张榜公布。并对于评选出的“四德”典型,认真挖掘总结其道德事迹,依托“三会一课”“道德讲堂”和“社区大讲堂”等平台,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树立道德标杆,形成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带动效应,在全县形成了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该县结合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组织县金融、工商、税务、环保、食药等窗口单位,召开“红黑榜”发布会,及时在电视台、各网站、电子屏曝光企业、个体户红黑榜名单,营造“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环境。

  该县还对县各宾馆、旅游景点、农家乐从业人员及出租车司机等重点群体集中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培训,树立丹凤对外良好形象。并在全县开展文明礼仪传播、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网络文明行动“五大行动”,大力推行言谈举止、公共场所、邻里相处、行路驾车、旅游观光、网上交流文明有礼的“六礼”社会礼仪规范,倡导广大干部群众做“文明有礼的丹凤人”。同时,该县积极发挥志愿服务队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村组、社区、企业,围绕扶贫帮困、环境保护、平安稳定等开展活动。各社区成立志愿服务站,推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印发“爱心储蓄卡”,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县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做道德“虚”功,解决社会“实”问题,是“尚德”工程建设的落脚点。丹凤县县委书记程诗有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德政工程。我们就是要通过推行凡人善举“四德榜”和诚信“红黑榜”,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树立道德标尺,聚焦身边感动,褒奖凡人善举,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全县上下凝聚起强大的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