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在沃土勤耕耘——记我的老师李治朝

2015-09-26 彭书青 丹凤论坛



小编:希望陕西丹凤公众号能成为众多丹凤及在外地思乡游子发布文学作品的平台,这些才华横溢的文学爱好者,或因这因那的原因,尚埋没在丹凤的繁杂尘世、乡野田埂间,期待我们进一步发掘,使他们璀璨的人生洗去浮沉,赢得属于他们的荣耀!


从小学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很多,但是,对我影响最深刻的要数李治朝老师了。他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盏灯,照耀着我不断前进。

李老师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他是我初一时的班主任老师,我刚入寺坪中学时,学习不专心,整天不思进取。放学后,我就到自租房内开“小灶”,时常晚上和几个同学做饭吃。虽然,我的生活还不错,但是学习成绩一天不如一天。对此,李老师经常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谈话,摆事实讲道理。一次,他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你呀!应该从现在起,专心学习,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然就会后悔的,人常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他还给我讲了很到名人成才的故事,这些都深深的教育了我。从此,我不做饭了,在学校灶上吃,勤奋学习,慢慢地学习成绩提高了。

李老师不仅对我关心,对整个学生也是关心备至。他经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等成语激励我们,鼓励我们刻苦钻研,奋发向上。身教重于言教,为适应工作需要,为带动学生学习,他报考了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53岁拿上了大专文凭,同学们问他:“那么大年纪啦还自学?”他说:“我要教到老活到老”。寺坪中学地处山地,道路崎岖不平,学生在来回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跌伤。从1986年2月至1998年5月,李老师为学生治疗脱臼、骨伤260余名,没向家长收一分钱,解除了学生痛苦,使学生能够正常学习,又为学生减轻了经济负担。

李老师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始终对学生高度负责,让人敬佩。他退休后,仍然勤勤恳恳,热心的为社会贡献着他的余热。

退休后, 他租住在乡下一个边远的小城镇,利用自己的爱好热情的服务着群众。他多才多艺,写有一手好字,经常义务给群众写对联、刻墓碑。有空时,他便会拿起二胡,悠扬的旋律就会回荡在小城镇的上空,人们被陶醉了;有时他会搞起雕塑来,吸引着周围的人前来观看,人们都赞叹不已。

2012年,寺坪镇成立了老年协会、夕阳红药业协会。会员拥护他,镇党委政府相信他,担任了两会的秘书长、出纳。他以两会为家,以老年工作为己任,整天只见他忙忙碌碌地,除了协助会长工作、主持日常工作外,县上规定档案资料必有6卷,他就完成了12卷,在《商山红叶》刊物上出现他的涉老文章数篇。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去年十月市县在寺坪召开了两会的现场会,今年四月咸阳市老年学会观摩团来此地参观,这一切与李老师的努力有一定关系。

如今,我一有时间,我会找李老师坐下来听他“讲课”,他会给我讲解社会这部“百科全书”,使我受益匪浅。他的治学精神、对事业的执着精神、生活态度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引领着我不断前进……

寺坪镇 彭书青

2015年4月29日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或原作者,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是一种鼓励 | 分享传递快乐


陕西丹凤最大的本地生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订阅与联系

本页标题下方,猛戳“陕西丹凤”迅速订阅(推荐)

搜号码:“danfengluntan” 或搜公众号“陕西丹凤

QQ:2755318016(搜索添加好友)

❹ 分享朋友圈: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小伙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