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鸿原创】老 鼠 的 记 性

2016-07-06 高鸿 丹凤论坛


住在三楼的我,每每敞开的窗扇总不记得关得严实,有老鼠经常关顾灶房,这咬咬,那嚼嚼,那整夜不消停的嘶啃睡不踏实叫人闹心。于是去买窗纱蒙之,倒是清净了些许日子。

一天与同事聊天,同事气愤的诅咒老鼠,说是把他新买的羊肉咬过了,恨兮兮地把一大盘新鲜的羊肉全部倒掉。于是乎,在座的都轮番诉属之害:咬了昨天蒸的包子,啃了西红柿,打翻了油瓶,偷吃了孩子的零食,在米罐粉罐里拉屎,孝敬老人的羊肉也不放过,更可恶的是,还在夏天收拾起来的被子里纳妾生子......

单位里又不便养猫,撒药吧,又没有卖的,真拿老鼠没办法。

夜半正酣,熟悉的窃窃声又响起来了。啪!灯一亮,声音戛然而止。过一会儿,又开始了。起来看看,哎!窗纱不知啥时已经咬了个大窟窿。用火钳在墙拐角敲敲,果然窜出一只硕鼠,敏捷的爬上窗户,从窟窿处瞬间消失。弄得我睡意全无。

第二天,我把灶房里的零碎东西全部搬出来,腾房地方。晚上和衣而睡,后半夜没有动静,结果等到天亮也无敌情。如是折腾了半月有余。

不要低估了老鼠的智商。不是我辈没有办法,而是老鼠太过于狡猾了。

那周一天,睡不及夜半,灶房内又有了声响。我悄悄起了床,蹑手蹑脚抹黑进了灶房,随手合上门,轻轻关严那扇窗户。猛地拉亮灯,用火钳荡荡桌腿,果然是那个大家伙——那是一只流线型大老鼠,毛色黄亮顺滑,尾巴粗长有力,胡须灰白,双眼贼亮,两耳耸耸精神,四足粗壮,攀爬进退灵活自如,富有野战经验。与之周旋,竟然一次又一次咬住火钳不放,发出凶巴巴的嘶嘶声,有两次主动向我发起攻击。累了,就躲在桌兜背后与墙角的拐角。我把窗扇有窟窿处漏一小口,刚好够鼠头出入,来一阵更猛烈的穷捅猛戳,老家伙在慌乱中晕头转向地扑向窗口,嗖的一下把头伸向了破洞口,说时迟那时快,我啪的一下把小开的窗扇用力合上。顿时,鼠头被夹得流血,四足乱蹬,尾巴直直翘起。等到老家伙全然不动时,卸下来,好沉,有二三斤重。

第二天,拎着老鼠给同事们显摆,大伙惊叹这是一只鼠王。吓得女同事都不敢看。

高兴之余,竟连续几夜忘了关窗,却无一只老鼠来玩。时至今日数载,毫无鼠患。每与同事谈及此事,都有莫大的唏嘘感叹:也许,鼠辈们在前赴后继的觅食路上被打死、被淹死、被毒死,甚或被狗逮住,被猫吃掉,它们临死时在遇难地一定遗下了某种气息,昭告鼠辈不越雷池半步。老鼠们正是有一幅好记性,先人们用死用鲜血染红的地皮拯救了鼠群的生生不息。虽生存环境险恶,天生的好记性,保证了旺盛的生命力。

大老鼠,莫非在你来我的窗前,曾召开过妻妾儿女、老战友、老部下、嫡子嫡孙参加的安全形势研判工作会,你们也是经常搞勿忘鼠耻爱家人教育么?

发展是生产力,生存才是硬道理。

而我们人呐,距今并不遥远的文化大革命,已健忘的差不多了。听说某地的文革宾馆生意日日火爆,可怕呀?再远一点的八年抗日,南京大屠杀,钓鱼岛纷争,去日本旅游到日本疯狂购物,国人该吃吃,该喝喝,平静的跟没事儿人一样。

人呀人,咋就这容易健忘?!!

感叹之余,还是惊叹老鼠的好记性。


【作者简介】高鸿,笔名人在雨中,陕西丹凤人。中学一级语文教师。业余文学爱好者。有散文、诗歌、小说散见于《教师报》《陕西教育》《商洛日报》等报刊杂志及《作家在线》《中外文艺》《作家洪与》《齐鲁文学》等网络平台上 。

   文学有缘:约三五好友,品一盏香茗,剪一抹时光,叙一段旧忆,掬一份真诚,书一纸墨香......

作者姓名:高  鸿

工作单位:陕西省丹凤县庾岭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13992461547

电子邮箱:

邮政骗码:726201


陕西丹凤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danfengluntan微信号


丹凤最大综合性资讯平台

联系QQ:2755318016

投稿邮箱:275531801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