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 萍原创】我 的 父 亲

2016-09-22 杨 萍 丹凤论坛

我 的 父 亲


作者丨杨 萍

原创稿件


父亲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的乐观、大气、担当、为人处世一直影响着我。我的成长仰仗于他的高大。

在我们村的方圆百里,父亲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们兄弟四个,父亲排行老三,爷爷去世后,他就把奶奶接过来跟我们一起过,这一过就是十多年,直到奶奶离开我们。那时家里再拮据,但只要有什么好东西,总是先尽奶奶。父亲总是说,“你奶奶年轻时遭过年景,现在年纪也大了,我们享受的日子在后头······”记得那年流行呢子大衣,父母亲就给奶奶买了件,奶奶穿上很时髦,村里的老太太们都围着看,心里不知有多羡慕。

父亲是个热心的人,待人友善、真诚;办事豁达、干脆。母亲总是随着父亲。常有亲戚朋友来家里串门,找父亲下象棋、聊天、喝茶、商量闹心的事。反正只要父亲在家,总会有人来找他。要是遇到逢年过节,那就更热闹了。招待客人常常是母亲做的浆水手擀面,大人、孩子都特爱吃。和父亲打过交道的人,后来慢慢都成了朋友,有的甚至成为终生的兄弟。

父亲能写一手漂亮钢笔、毛笔字,在农村也算得上是个文化人。亲戚朋友、乡里乡亲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提前几天去帮忙,过事的当天帮忙写礼单或收礼金。父亲年轻时当过民办教师、跟着本村的大叔跑过货车、在信用社做过信贷员,我们家还开过二十多年的商店。在那过去的年代里,我们家过的算是村里中上等的日子。

在教育子女方面父亲有他的理论。他认为:读的书越多享的福就越多。所以念书就是我们姐弟三人的头等大事。在我们上学那会,和我同龄的同村孩子,大多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不再继续学业。可父亲坚持让我们上高中、上大学。他说:“丫头,那好好念,你念到哪爸都供着你。”有邻居劝他:”女娃一门亲,识写些字就算了,出去打工还能赚钱,村里的女娃不都这样”。父亲笑着说:“别人越是不念书,咱越是要念,娃读书多了明事理”。

我们姊妹三个,每到开学时光学费就是一大笔,但父母从不让我们担心,总是提早就准备好,让我们去报名。现在回想,当时家里的情况应该不是很好,经济负担也挺重的。但当时的我并未感知,还常有优越感,因为父母从未说过一句的艰难,也从未曾把任何消极的情绪传递给我们,所以才使我们一直拥有阳光、乐观的心态。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喜欢唱歌,唱了一首《赶海的小姑娘》,获得我们镇一等奖。老师说我天生嗓音条件好,父亲便认定我有这方面的天赋,就请专业老师教我钢琴、声乐。一个小时10块钱,而那时许多工作干部一个月不过200元,但父亲一坚持就是好几年。遗憾的是我最终没能走上艺术这条路,但在人群中,在同龄人中,我总能脱颖而出,不落俗套。这大概源于父亲对我爱好的支持,兴趣的保护,以及全力的支持和培养吧。

后来,参加工作,我成了一名教师。父亲常告诫我:“娃呀,教书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每个孩子都是他家盼望,你把书教不好就是误人子弟”。因此,工作中我不敢懈怠。在同事的鼎力帮助、学生的密切配合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也曾多次被评委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优秀团干部、巾帼英雄、商洛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县人大代表等。讲的公开课、研究的课题、编排的舞蹈、演讲、朗诵均在市县获奖,撰写的论文在中央教科所获奖。我很庆幸,自己能有这一段“辉煌的”教书经历,和纯真的心灵对话,因为有父亲的鼓励和鞭策。

父亲对于孩子们的人生大事从不强行干涉。他尊重我们的选择,历练我们的独立和果断,充分信任我们。无论学业、婚姻等,他只谈自己的看法,善意的提醒。处事也很讲方式,刻意保护我们的自尊,培养我们的自信。他要求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对于孙辈,他宽严并济,爱而不宠。孩子们也都既爱他又怕他。他常批评我,对孩子太宠,教育方法太简单。

如今,我们家姐弟三个都已经成家立业,父亲的身子骨也不如以前硬朗了,但他仍然停不下忙碌的脚步。和母亲在西安专职替弟弟看孩子。从家庭聚会中及弟弟发的视频照片里,常看到父亲开心的笑容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我很欣慰。父亲是我一生的导师和知己,衷心的祝愿我亲爱的父母亲及所有的父母健康、幸福。

作者的话:写这篇文章,是想用文字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也以此送给父亲,作为他60岁生日的礼物吧!同时,也算是对自己从教生涯的回望。

陕西丹凤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danfengluntan微信号


丹凤最大综合性资讯平台

原创优秀作品,将推送至今日头条—家在丹凤

联系QQ:2755318016

投稿邮箱:275531801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