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彩虹原创】卖种子的故事

2016-10-12 张彩虹 丹凤论坛

卖种子的故事


摘要:那时候交通还不方便,从镇安到商县每天只有一趟班车。500斤玉米种子从县种子公司用三轮车拉到汽车站,找人帮忙架到车顶上,拉到商县,又换到丹凤的班车上,拉到棣花,又让我妈妈和弟弟用架子车拉回家。经过这番折腾,等到家了,袋子都磨破了,把上十斤都漏了,漏掉的我得赔呢!我们老家的玉米种是3.5元一斤,我拉的这个是3.3元一斤,加上是我拉回去的,出于对我的信任,我的亲戚邻居还有不少人来买。

作者丨张彩虹

原创作品

 

上世纪90年代,镇安还很贫穷。由于处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人们出门少,见的世面也少,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不强。我们乡镇这些干行政工作的,不得不经常下乡,做群众思想工作。由于县政府下达的硬指标、硬任务,老百姓又不接受,我们这些夹在中间的乡镇干部,那十几年,受的苦、受的气,简直可以说是不堪回首。尤其让我难忘的,是那时候向老百姓推广玉米良种,这项工作使我们这些包村干部受尽了痛苦与熬煎。

那是90年代初,镇安高山农民种玉米还种的是老式种子,就是没有培育的当年收获的玉米,挑颗粒饱满的留作种子。可想而知产量有多低,但由于山高,生长期长,那玉米很好吃。而良种玉米虽说产量高,但吃起来口感差远了。那时候老百姓大多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能去打工的地方很少,常年在家,他们的日常饮食就是以玉米和少量小麦为主,所以他们就不接受玉米良种。那时候县政府为了推广良种,是花了大力气的。县上种子公司从山西调回来种子,然后由县政府下文,强行给各乡镇分配,乡镇又强行分配给村,老百姓不接受,我们这些包村干部很是焦虑。每年年初正月十五还没过,第一大任务就是推广玉米良种,完不成任务就扣我们包村干部工资。因为县上把任务压到了乡镇,乡镇没办法先垫钱把种子拉回来,然后各村委会贷款把种子拉回去。先前几年任务小,村上给各家各户分的那么点种子,有种了的说不好吃,不种的干脆喂鸡了。到了1997年,县上给各乡镇种子任务加大了,因为是强压的任务,谁也没办法,不管种子分回去种不种,种子款都得交。老百姓是怨声载道,村干部是苦不堪言。 那时候我的老家丹凤棣花一直都种的是良种,80年代就种的,在我的记忆中不买种子就没法种玉米,每年都是村民自己去镇上种子站买种子。于是我就和村干部商量,拉了500斤回去卖,以此给村上减轻点压力。走时也给乡政府领导汇报了,领导也同意了。

那时候交通还不方便,从镇安到商县每天只有一趟班车。500斤玉米种子从县种子公司用三轮车拉到汽车站,找人帮忙架到车顶上,拉到商县,又换到丹凤的班车上,拉到棣花,又让我妈妈和弟弟用架子车拉回家。经过这番折腾,等到家了,袋子都磨破了,把上十斤都漏了,漏掉的我得赔呢!我们老家的玉米种是3.5元一斤,我拉的这个是3.3元一斤,加上是我拉回去的,出于对我的信任,我的亲戚邻居还有不少人来买。于是,我就让妈妈给卖,我又回到单位上班了。没过几天,妈妈从村委会打电话来(那时候家里都没电话),说种子让棣花工商所给没收了,让我回去处理,回去之前还要在镇安开具购买种子的证明。我给乡领导汇报后,又去种子公司复印了一份种子来源证明,急急忙忙回家了。回去后,妈妈说,才卖了不到200斤,柜子里一袋子近100斤让工商所给没收了,其余那些放在墙旮旯盖着,他们没看见,幸存下来了。 

于是我去工商所讨要,工商所长听说我在镇安乡政府工作,他客气了许多,说有人举报我妈妈在私卖玉米种子。我惊奇地问:“不准私人卖啊?” 他说:“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啊!”我说:“我们那个乡在县城边上,就没设置工商所,我们平时就接触不到这方面的知识”。他问我为什么把镇安的种子拉回来卖,我不敢说是政府命令,为了完成任务。解释说,是看镇安的种子便宜,捎了100斤回来,准备卖给亲戚邻居。他又问:“你没赚钱吗?”我说:“我准备按原价卖的,还没卖就让你们给没收了”。 然后他说让我们乡领导给他打个电话,证实一下情况属实。那时也没有手机,打电话也不方便。我就去棣花街道一个亲戚家找电话打给我们乡上文书,和他暗地里沟通好,让他冒充乡长, 给工商所所长打了电话,说明种子没问题,是我捎回去给亲戚邻居的。所长终于信了,说:“就便宜2毛钱,你也不嫌麻烦”,我说我以后再也不敢了。他又说:“虽说这件事你事先不知道是违法,可以原谅,但毕竟属于私人买卖种子。看在数量不大、情节轻微的份上,罚款200元算了”。我说:“我一个月工资才220元,今天身上只有50元,交了行不”?他说:“你出去借去,最低也得100元”。其实我身上有100元,我假装出去转了一圈,回来交了100元罚款,他把没收的玉米种还给我了。我又向他要了罚款收据,回去还得让村上给报销呢! 

种子卖不成了, 剩下的300斤我又坐班车折腾回镇安,拉到村上,村上给我报销了罚款、车费。会计还客气地说:“你辛苦了!”,我苦笑着说:“白辛苦了,事情没办好,还差点违法了,没让人家把我拘留了就算万幸了呢”! 从那年后,县政府再也没有强压种子了,老百姓反而自己跑到种子公司买去了。

现在信息发达,老百姓接受新事物的观念也很强了,尤其是农村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什么品种新、什么产量高就种什么。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比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懂的都多。真是时代不一样了,工作方式也不一样了。过去是上门推广老百姓都不理,现在是老百姓削尖脑袋去政府打听有什么新项目、新产品,真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啊!

西丹凤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danfengluntan微信号


丹凤最大综合性资讯平台

原创优秀作品,将推送至今日头条—家在丹凤

联系QQ:2755318016

投稿邮箱:275531801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