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在雨中原创】庾岭的冬天

2016-12-09 人在雨中 丹凤论坛

庾岭的冬天


作者丨人在雨中

原创作品

有人说  庾岭

是东汉时的汉中

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是丹凤县的北极

可夏季的庾岭

电风扇空调只不过是个摆设而已

......

庾岭是地处丹凤县城北37公里的一个老镇。庾岭的海拔比四周都高,造就了这里的夏天气温低凉爽冬天忒冷的独特自然景观。而乡镇单位林立的庾岭街道地处两河交岔口,季节的冷风更加剧了庾岭街道冬日的寒。


庾岭素有“虎爪牛头”的地理特征,牛轭头形的庾岭街道虽不很长,却有上街和下街之分,庾岭红色传人杨青山的家正好坐落于牛轭头的顶上,成了上街和下街的分界点。移民新区把庾岭街道连成一个小小的环形。与杨家背靠背的大院子就是庾岭中学,算得上是庾岭街道最阳和的地方。

庾岭是培训基地,在此历练过的人,走出去就是一片春光明媚。

来庾岭游玩,庾家河战斗纪念亭是必须去的。庾岭的面洋芋名气太大,成了全县人民的家常菜。而庾岭街道的猪肉、锅盔馍名气也不小。猪肉大多数是当地人自己喂养的,少吃猪饲料,肉质鲜美油大劲道。面是发酵的,用的是炭火上下烘烤,刚出锅的热锅盔,麦香扑鼻,香脆酥口,一碗菜汤一角锅盔,味美实惠。在庾岭工作过的或者正在工作的,每次回县城总记着带一点回家。


秋雨下得一次比一次凉,冷风刮得一天比一天紧。还是阴历十月底,庾岭的冬天就来了。年龄稍大一点的,早早的就穿上了冬天的行头棉袄。家家户户支好了柴炉子,新鲜的柴禾锯了一大堆,台阶上,屋檐下,垒得整整齐齐。这是日子比较讲究的人家。大多数住家户屋前房后干柴湿树一大片,随便抓一把干燥的叶子,一根火柴,炉子就浓烟滚滚,屋子里立马热腾起来。

雪一下就是三两天,满山遍野白白胖胖泡乎乎的可爱。天还未亮,大人小孩都在各扫门前雪。只有班车司机忙着找人去清理炉道 梁、三条岭、界岭各处弯道处的积雪。太阳出来一晒,清扫过的路面就很快显出了水泥的面孔。这是进九前的雪,来得快消化得也快。


进九前得一阵子,是庾岭一年中最难熬最苦叫的日子。行走在庾岭街道,风从扎紧的棉靴里一直往上窜,背脊心哇凉哇凉。风吹到身上像刀在脸上划过一样,腿像着了魔似的,短短的街道,花费了好大劲才穿越过来。

如果喜欢晨练跑步,一定要全副武装。上纪念亭路距离短陡而滑,去上河的路过于平坦,走窑沟去县城方向的路车多。还是石门方向的路好走,本身也是油(房街)桃(坪)公路的一部分,路况好;平坦曲直上坡下坡,形式活;出发时是下坡路面适合跑步,返回时上坡路面适宜步行,倒步走也不错。在庾岭锻炼,此路首选。

俗话说:“三九四九,冻破石头。”其实,真正到了三九四九,并十分的寒冷。可怕的是下雪,下雪不冷消雪冷。这雪一下,进进出出不方便。炉道的七里荫连着炉庾山梁,庾岭上河的苍房岭路段,新修的丹庾公路窑沟到界岭以及界岭到秋树坪,这些地方路面多在阴坡,积雪难化,反复碾砸结成明亮亮硬如铁的青冰,一直要持续到来年三月。摩托车极不安全,挂着链子的大车小车都很头疼。出租车师傅手艺好极了,到了年关,有人出再多的钱,好多司机心里还是非常忐忑的。这是雨水好的时候,该下雨时下雨,该落雪时落雪。如果遇上不正经的年份,前半年雨多河水连连暴涨,后半年片雪不落干冷干冷的寒冬。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加上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太均衡,在丹凤,南北二山的家长把孩子转到县城的较多。西街小学、东街小学、龙驹中学人满为患,育才学校收费高点,家长不差那两个钱。尤其以庾岭炉道为最,小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家长陪读十二年,多少个寒暑节假日。最高兴的当属租赁房屋的主,小小的屋,旱涝保丰收的房租水电费。炉道人在丹凤县城可以归结为三多:单位工作的人多,买房盖房的人多,经管娃念书的人多。而炉道人在省城西安也有大的作为,早年,久负盛名的炉道糖木耳驰名省内外。时下,生意兴隆的小杨烤肉的领头人杨书贵成了炉道人在西安的一张名片。


下雪了,回到炉道老家。走在新鲜的雪地上,山川因银装素裹而格外的开阔。找个同伴,吆喝着大黄狗,到后山坡的灌木丛深处觅几只藏头不顾尾的山鸡,是这个冬天最美味的火锅。

遇上大雪封山半个来月。一早起来,三五只土狗就能帮你围剿一只下山觅食的草鹿。可怜的草鹿,一条后腿都跑丢了。养是养不活了,村子大屋场的几家炉子里飘出了草鹿的肉香。

村子一位李姓的人家养了一群羊。听说是他家里有个患心脏病的老人,一到冬季特别疼痛难过,四处求医吃了不少的药,没得多大效果。后来听一位河南老中医说,冬天多喝些羊肉骨头汤,比吃什么药都强。一试,果然奏效。不几年,老人的心脏病再也没有犯过。这不,羊就养上了。一年四季都有人上门缠着李家人杀羊,方圆左右的,从西安专程赶回来的,羊肉要,羊骨架杂碎也要。

当家家户户的炉子都冒着浓浓的烟的时候,年关就马上到了。

这个时节,丹凤街道,竹林关商镇集市、棣花清风老街早就摆满了庾岭的面洋芋、木耳香菇。春木耳皮薄是上佳的凉调下酒菜,秋木耳厚实是吃火锅的首选。“庾家河的面洋芋”“庾岭的黑木耳”丰富着全县市民的生活。

现在的学生读书好幸福。教室里有墙暖,吃饭有营养改善计划。记得我当时念初中时,一天两顿稀糊汤,菜是从家里带的酸菜腌菜,有些学生只拿一包盐凑合着吃。冬季这个时候往后,河里冻得透明。每次吃完饭,找一块干净的雪,把洋瓷碗翻过来在雪里来回转两圈,就算是把碗洗净了。洗脸也是在饭后进行的,到河边,寻一块活动的石头,在冰薄的地方砸一个小窟窿,把手指并齐,用手指尖撩点水把脸胡乱的抹湿,就算是很正规地洗了一次脸。


从周一到周六,一周不见火的学生,手指头脚指头冻得像根火腿肠,手背脚背冻得像发酵的起面馍馍一样明晃晃。周六回家,母亲烧一大盆子明火,烧一锅温水,手脚在温水里泡泡在火上烤烤,直到平复如初,落下一手一脚的皱皮。下周到学校去又冻得红亮透明,一个冬季,反反复复两三个月天气。个别皮肤不耐实的同学,冻伤破烂溃烂,留下一手的伤疤。

正是冬季的冷,庾岭中学的学生,晚上睡得早,早上起得晚,充足的睡眠让一个个学生体内积蓄了丰富的能。从庾岭中学走出去的莘莘学子,上了丹凤中学,后劲大底气足冲劲了得,颇受丹中教师好评,考个好大学没多大问题。

春运来了,这个季节是班车司机最欢心的日子。一车一车满载着归来的乡里乡亲,大包小包填满了塞满了货架子后备仓,回家过年的人似乎就拉不完,到了腊月二十九,班车消停了,村子就开始沸腾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精美的对联门神贴起来,小孩子已换上了艳亮潮流的衣服,谁家的儿子又带回来一个头高挑的长发齐肩红袄外地女子,瑟瑟的寒风飘荡着暖暖的情义。

一通通鞭炮一道道烟花,一顿丰盛的晚餐一次亲情的聚会,简简单单褪去了一年的想思和期盼,父母满头的白发,儿孙见风就长的个头。热热闹闹的春节扑面而来。正月初一吃饺子,初二大早游门子。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用光鲜亮眼的服饰,用美好的祝福拉开了新春的序幕。路上的行人赶集似的,亲情友情装进了大大的红包,五谷丰登、四季发财、六六大顺.......

年好过,月难过。正月是玩的季节,家家备足吃喝玩乐的东西,在老家,十五没过,似乎年不够尽兴。平日里聚少散多的朋友,正月里最解气的还是酒。划拳喝酒,醉的一塌糊涂,也许这种简单原始豪放的方式最能恶补一年见不上几次的缺。

年过了,今年又到哪里寻活找事情挣钱,喜上眉梢又愁上心头。

人情大世界。冬季是个坎。一些老年人忍受不了冬的残忍撒手而去,给愉快的祥和的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年前节后,红白喜事相对集中。谁家女子出嫁,谁家儿子结婚,谁家媳妇生二胎给娃过十天,谁家大人康复出院归来,谁的老人过三年......有个把天,全家出动出席都吃不过来。如今行情都不再张扬。炉道吃席的八大件子风格未变,肉菜的种类标准提高了,喝酒也文明多了,喝酒成了一种礼节,没人再缠酒闹酒。一壶藏悄悄地走了,友缘西凤正红火,六年也冒出来了。记得那一年乔迁新居,可能是忙忘了没有通知到一位故友。后来一次聚会,友人友好地递给我一个擦边球说:“你过事我知道,那你为啥不给我通知?你不通知我,我凭啥要去给你行情?!”我无言以对,但我记住了这是礼是规矩。

时下,没有几个人再眼气你家的楼房和小车,谈论最多的是谁家出了几个大学生,谁家的孩子最近又弄成了好大的事情......

村子里,一位同事的父亲卧病在床,同事的妻子为了不影响男人的工作,辞去现成的工作回家伺候老人。如今老人面色红润,精气神蛮好的。男人在村里的威望像芝麻开花一样好。

村里还有一个孩子,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离家出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国家每月都有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年底还有节日的慰问福利。昨天还看见小男孩在路边玩耍,洋溢着青春的笑脸是这个冬季最好看的花。

听村干部闲谝,有外地大老板来村里租地,种植红豆杉,办酒厂,村里正在拓宽路面、拉光纤,配套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政府支持,企业投资,你不想富都由不得你。     

老家的村民足不出户就有事干有钱赚的美图浮现在我的眼前......

冰雪消融 ,春风拂面,冬去也,庾岭的春天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作者简介】人在雨中,原名高鸿,男,70后,陕西丹凤人。中学语文教师,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商洛诗歌学会会员。有散文、诗歌、小说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及多个网络平台。文字有缘:约三五好友,品一盏香茗,剪一抹时光,叙一段旧忆,掬一份真诚,书一纸墨香......

相关阅读

【人在雨中原创】冬天的味道

【人在雨中原创】打网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