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丹平原创】去棣花看戏

2016-12-23 孙丹平 丹凤论坛

去棣花看戏


作者丨孙丹平

原创作品

蟒岭的主峰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山脉横贯东西,如手掌般分开去,像一片被伐倒的树木,在棣花一带,山上是厚厚的黄土,暗黄的土里升腾着碘气,渐渐淡开,一直散向天宇,和太阳色融为一体了。

棣花的街道东西走向,约有一里长,店铺的门板是原始的松木,流露出原始的木纹。十五那天,父亲牵着我的手,在街道里慢慢行走,忽然,一头绿色的铁牛奔过来,瞪着两只白色的大眼睛,我吓得赶紧躲到路旁的杨树背后,惊恐的斜视飞扬的尘土。

“这是汽车”,父亲说。

我才回过神来,回望刚才的家伙,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听见“嘀嘀“的声音传来,心想:这铁牛真比家里的黄牛跑的快!

天还没有黑,从戏楼里就传来锣鼓的敲打声,四乡八邻的人们陆续来到院子里,聊着过年的新鲜事。天黑了,悬空的汽灯发出嘶嘶的白光,丑角演员先出来溜场,惹得大家发笑不止。孩子们可以坐在戏台边上,也可以拉演员的衣服,惹得他对我们做鬼脸,引得大人也哄笑起来。

第一出戏是《三娘教子》,一位母亲苦口婆心地教训淘气的孩子,那孩子被罚跪在地上,流着悔恨的泪。小伙伴们不再打闹,都正色看着。后来包青天一身黑衣,提着圆圆的腰圈,踱着方步走上台来,坐在衙门里审案,民女秦香莲向他告状,他听的很仔细,秉公执法,把陈世美铡了,那头被扔在我的脚边,原来是布裹着的稻草而已。

轮到父亲演戏了,他提着一条马鞭,绕场转了三圈,下面的人就鼓起掌来,可他记不得戏词,教书的叔叔躲在幕帐后,报一句“穿林海、跨雪原……”父亲就照着唱一遍,这是惯用的方法,大家也都知道,因为他们并不敢唱戏。

后来几个老旦出来唱戏,拖着长长的腔调,戏词也听不懂,我就靠在戏楼的柱子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耳畔隐约传来丝竹的声响,像是从遥远的地缝中传出。

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吃过饭后,跟着姑父刘高兴去集市上卖油条,他穿着一身褪色的旧军装,戴着高高的白帽子,显得很滑稽。他把面条拉开一尺多长,中部先放在油锅里,然后放开两手,“滋”的一声,泛起好多白沫,翻上几番,捞出来放在架子上,黄灿灿的,看的人直流口水。

我是照例可以吃一根的,后来就跑到卖狗娃哨的大爷那儿去搭讪,跟他学唱戏,“我周仁并非是忘恩负义……”,狗娃哨是泥质的陶器,涮了亮光的釉质,在窑里烧了三天才取出来,有各种动物的造型,我尤其喜欢鱼形的那种,因为它有清脆的声响。

集市到了下午才散,晚上是要在家里耍灯笼的,我便跟着父亲兴冲冲的回家去,脖子上挂着买来的烧饼,散发着蒜苗的清香。到了渠边,还可以随意捉河蚌,惹得父亲不停地催促。晚霞抹掠山顶的时刻,加北岭的家在炊烟袅袅中闪现,屋顶的蓝瓦发出泛金的光泽。

难忘那山那水

温柔对待生活

孙丹平  13259185369

相关阅读

【孙丹平原创】伯父-亲情是泓咕咕的山泉,我是其中叮咚的水滴

【孙丹平原创】开拐的的师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