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镇王塬村史家民:“国家给了低保,有口吃的就对了,贫困户我就不当了……”

2017-05-23 冯永发 丹凤论坛

身残志坚的史家民

作者丨冯永发

原创作品

“国家给了低保,有口吃的就对了,贫困户我就不当了……”这是丹凤县招商局干部在史家民家入户数据核查时听到的话。我听到这个信息后,心中有些疑惑它的真实性。在当前一些群众盲目跟风,认为被定为贫困户后政府帮扶得多了,自己得到的实惠就更多,所以都争当贫困户的背景相悖。 

据一些驻村干部在聊天中透露,贫困户的头衔在一些地方成了“香饽饽”,一些群众挤破头想当“贫困户”。在近期的数据核查中,一些地方陆续上演为了争当贫困户与村干部吵架、上访,更甚者一言不合出手打入户调查的干部。 

5月10日,县招商局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书记”张江波和刘渊博要再次入户去走访,我带着这些疑问想去一探究竟。去过史家民家的刘渊博告诉我史家民虽然是商镇王塬村村民,但他现在却住在龙驹寨街道办陈家村,车子在陈家村的巷道里绕了一会儿便在一片房屋稠密而又杂乱的小道上停下。我们下车向史家民家走去,在一棵核桃树的掩映下一栋小三间的砖混平房出现在路的尽头,刘渊博指着房子说那就是史家民家。我们走进院子,里面空荡荡的,院里一台已经生锈报废的四轮拖拉机安静地躺在那里,我们揭开史家民的门帘,房门大开着,家里杂乱地摆放着一些粗糙的家具。刘渊博说老史腿不好走不远,我们在他家房前屋后四处寻找,都不见史家民的踪影。招商局的驻村干部要到王源村去开会,我们就驱车离开了。 

“老史,年轻时是个历练人,要不是那场车祸,他日子不比谁差……”车上刘渊博发出这样的感叹。 

到了王源村,我向村干部说明来意,想从他们口中侧面了解一下史家民的情况,正准备在村上开会的徐建博、王香逢和我聊起了史家民的话题。据他们介绍,他们两人都是史家民老家的邻居,和史家民原先都住在王源村一个叫河爬村的偏僻山沟里,他们对史家民是非常了解的,史家民一直没有结婚一个人生活。 

“史家民年轻时很能干,在20多年前就在我们沟里建了四间大瓦房,前沿还是用砖砌了的,在沟里日子也算过得数一数二的,可惜一场车祸把他给毁了……”徐建博不无感叹地介绍道。 

“家民待人好,没出事之前开拖拉机,光景好,谁让拉啥二话没说的……”王香逢接着介绍到。 

在王源村村委会一楼大厅里的墙壁上挂着该村社会救助公示牌,在农村低保对象栏里我发现了史家民的名字,因为照片太小加之他的照片又在最上边,我没有看清他的面容,公示着的基本信息显示史家民是二类低保户。随后,我从王源村委会了解到,村上考虑到史家民的困难,一直让他享受着低保,一年大约2700多元的低保款就成了史家民的全部收入来源。 

“史家民是个争气的人,我今年到他家去过三次,他从不提啥要求,一直有感谢好政策的心理,不愿拖累人。”现为王源村支部委员的徐建博还是史家民的扶贫包扶干部,他说到这里心情显得有些沉重。 

据徐建博介绍,虽然史家民表示已经享受低保了不愿再当贫困户,但他的收入和困难就摆在眼前,他是低保户就应该纳入贫困户管理,村上继续将他列入了贫困户名单,包扶单位和村上也都在积极想办法,帮助他摆脱贫困。 

村上开完会后,我们再次赶到史家民家,这次很幸运,我们老远就见到一个汉子站在树下,刘渊博说这就是老史。史家民行动极为不便,但他非常随和,热情地招呼我们到院子里坐。他自己站在原地半天动弹不了,还不停招呼让进屋里拿凳子坐。过了一会儿他才艰难地移动了过来,老史的腿不能正常的迈步,他形象的说,他走路和汽车发动一样,先要预热一下,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直接去迈步,要“发动”起来了才可以移动,在他介绍这些时,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像你这种情况可以去办个残疾证,国家一年还能给你些救助。”驻村“第一书记”张江波给史家民说。史家民说:“国家对我已经够好了,我啥莫弄,自己滚了(出车祸)的,有口吃的就行了,再要啥自己都嫌丢人了……”说到这里老史眼眶有些湿润了。我也被朴实的老史打动了,心一下沉了,鼻子有些酸酸的。 

为了缓和气氛,我拉开了话题,我们谈到他以前的事情。提到以前,老史一下变得活泛了,老史告诉我们他年轻时不怕出力气,在秦岭山里背过矿,后来回到丹凤啥都干,手里有些钱了还买了一台四轮拖拉机,到处给人拉石头、拉砂。史家民说只要能拉的,有钱没钱谁叫他都去拉。史家民的勤劳让他的日子过得比沟里其他的人都要宽裕,他不但在沟里建起了新房,他还早早地跳出了大山,在县城附近的陈家村盖起了三间砖混结构的小平房。然而,2013年7月,史家民骑着摩托车回老家去打核桃途中,在一拐弯处翻车了,附近的村民将他送到县医院救治,但伤势太严重了,他的几个弟兄又将他转院到西安做了开颅手术,共计花费了二三十万的医疗费,命是抢救过来了,但身体就变成现在这样了,成了残疾,什么也不能干了。史家民一直说周围的人都很好,他出车祸后,一些之前还没给运费的人纷纷将欠他的钱送到他家里。 

据史家民讲,他从西安回来后,多次到县城医院去找医生想恢复得更好些,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开始新的生活,但一个个医生给他的答复均是:“像你这样的大手术,术后还能恢复成现在这样,已经是少见的了,其他也没有啥办法。”医生对他的请求也无能为力。 

在史家民的院子里那台四轮拖拉机静静地躺在那里,它何尝不是和老史一样,在二十多年前曾是沟里人家富足的象征,但命运变化就在瞬息之间,它和老史都在一场意外中变得默默无闻了,车锈了报废了,但老史的脊柱依然坚挺。

推荐公众号

推荐阅读

献给所有从事扶贫工作的基层干部:你们辛苦了

丹凤县棣花镇90后女大学生的公益情怀

【推荐】铁中教育扶贫微电影《涅磐》

陕西省最新最全扶贫政策,必须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