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丹丰原创】与书结缘

2017-07-07 周丹丰 丹凤论坛

与书结缘

作者丨周丹丰

原创作品

记得我对书的印象大概始于孩提时候吧!有一次,爸从外地出差回家,给我买了一套彩色版的儿童识字书,我可高兴了!那本书里有花鸟鱼虫,蔬菜瓜果等文字、拼音和插图。那本书里面也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这些简单的词汇、拼音和插图。翻看起来很吸引人,它不仅易学易懂,而且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还激发起了我对书的兴趣呢!等我上了小学,有一次爸上商镇赶集,在书店里给我买了本新华字典,32K本的。那时候,我刚学会查字典,我把它奉若至宝,兴奋了好几天,晚上睡觉都抱着它哩!

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流行连环画小人书,有彩色版的,也有黑白版的,有讲《三国演义》人物故事的,有讲《水浒传》故事情节的,也有抗战题材的,不一而举,内容丰富多彩,对小孩子来说,很具吸引力。我对于小人书的迷恋,竟至于在课堂上偷偷的看书,被老师给逮住了,没收了小人书不算,还受了一番责备。老师不让看小人书,那是怕我落下功课,耽误了学习,实乃是一片苦心啊!可是,我们同学之间传阅连环画书本的行为还就愈演愈烈呢!因为那些连环画书小小的、薄薄的,不仅便于阅读,而且有大量的精美插图。这些插图形象生动,美轮美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而且能够让人准确把握书中的人物形象。惹得我们这些小孩子争相翻阅,乐此不疲!曾经这些小人书,不仅给了我们充足的精神食粮,而且也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我现在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怎么有那么多的小人书在我们小娃娃中间流行,而且大多都是借阅,看完以后会迅速的更换再看下一本哩!真正印证了那句古语:“书非借不能读也!”

我的祖辈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憨厚老实农民。到我这辈儿才总算考上了师范学校,当了一名卑微的小学教师,但也算是端上了国家的“铁饭碗”。在我出生的小山村里,这件事也曾传为一时的佳话。乡亲们都说,中新家的老大娃子读书好,学习好,考上学了,国家分配有工作,不愁吃,不愁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公职人员。乡亲们说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在我们乡下,农民的生活是苦焦的,种地、打工的日子过得异常辛苦劳累,旱涝还不保收成。所以,最初促使我刻苦学习的原动力,也就是一个信念,不要像父辈那样苦的生活吧!因此,别人玩耍的时候,我在学习做作业;别人看电视的时候,我在做数学几何习题;别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我在背诵诗词古文。最终,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商州师范学校。

求学时期,由于条件所限,没有钱买书,一开始,我所接触的书,大多是教材书和课外阅读书籍。真正要做到博览群书,还真没有那个机会。只是上了商州师范,才有机会遨游于学校图书馆,真正涉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经典著作。如:《史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清代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外国文学著作也不少,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飘》《安娜·卡列尼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羊脂球》《少年维特的烦恼》等。中国当代文学著作,我读陕西身边作家的书较多,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的书籍都有收藏,尤其是《废都》《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也都一一拜读,但是总觉得浅尝辄止,不能得其精髓。

上世纪末,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以后,那时候没有工资卡,工资由学校会计造册发放。我记得是在会计处签字再领取工资,当时领了工资,一个月四百多元,我欣喜不已。第一个月工资我拿去交给爸妈,说这钱是应该孝敬大人的,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啊!可是,老爸却说:“你自己拿去花,我和你妈不要,你将来攒下钱了,还要娶媳妇哩!”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报酬,那甭提有多高兴啦!我对于金钱的主动支配权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书,什么《二十四史》《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卡夫卡小说选》《青春之歌》等等,均令我爱不释手。后来,我为了省钱,通过自考提高学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研读了《写作》《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等专本连读的课程。我从此接触了古今中外作家的作品选,真正做到可以和中国、外国现当代作家、古代作家进行心灵对话,了解体验他们创作的喜怒哀乐,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学习他们在作品中如何选材与取舍,如何叙述与铺排,如何抒情与渲染等等,并拿来借鉴为我所用,在写作中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

我向来木讷,不善言辞,不善交际,曾经生活中如若遇到心仪的漂亮女子,都会脸红半天,不敢和人家说话,也就没有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机会。没有女朋友的日子,形单影只,孑然一身,最怕周末和节假日。闲来无事,常常就独自一人坐车跑到省城闲逛。走在省城西安的大街上,人的心理落差感是极大的。平日里我待在小山沟里教书,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单纯活泼可爱,偶然进入大城市,看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城里的女子都是那么的标致,白白净净,脱脱挑挑,气质不凡,却没有一个是属于我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倒算个啥嘛?我惆怅又寂寥,便常常会驻足报刊亭看报纸。我看了半天却不买,老板会心有不悦地问:“你这娃,看这么长时间了,到底买不买呀?”当时我已经20岁了,正是青春年少,激情满怀,对文学充满迷恋与敬意。当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散文选刊》《收获》《十月》《延河》《小说选刊》等文学刊物,便爱不释手,常狠下心购买之,一本书也是十几元钱呢!每每带回家去一一研读,我就像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批注、勾画、做笔记,学习人家作家的写作技巧、写作手法、构思立意等,却始终难得大作家们的写作诀窍,徒劳无功,只是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明白了些事理罢了。后来,我明白了写作是要有天赋的。不是谁都可以当作家的,也不是单凭你一腔热血就能成功的。可是,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只是初心未改。于我来说,再怎么样,我又怎会轻言放弃文学写作呢?陕西商洛籍作家贾平凹、方英文、陈彦、安黎、谭易等一有新书出版,我都第一时间抢先购买,先睹为快。我的书案上至今叠放有一堆书,里面就有贾平凹先生的《秦腔》《古炉》《带灯》《老生》《极花》等,方英文先生的《落红》《后花园》,安黎先生的《时间的面孔》,谭易的《红纸伞》。想来,我着实算得上是一名坚定执着的文艺青年。

现在,我当中学教师,生活虽不富裕,但足以养家糊口,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工作之余,忙家务,书看的少了,却未曾中断。床头边、书案上总是放有几本小说或者散文集,闲来翻阅,不觉快哉!虽然,时至今日,县城大街上的书报亭已无影无踪。社会发展到今天,浮躁的人们对于文字的敬畏早已经没有过去的那种浓厚的氛围啦!现如今,人们大多只追求经济利益,信奉还是钱来得最实惠,金钱至上,如何赚得了钱才是王道。至于笔墨飘香、书香门楣等那以前极受人们追捧艳羡的字眼,都已经离我们远之又远了!可是,我却依然如故,对书对文字充满敬畏之情。妻子常就埋怨我说:“你总买那么多书干嘛!书既不能当饭吃,又白白占了家里的空间。家本来就小,哪里能放的下一框又一框的书呢!”我只是一笑了之。我说:“百人百性,有人喜欢钓鱼,有人喜欢打麻将,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抽烟,有人喜欢美食,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聊天等等,个人爱好嘛!一个人总要有些爱好,否则这日子过得有个啥意思哩!”

时光易逝,恍然如梦,人到中年,人生也已过半。人情冷暖自知,一切都似乎看开了,也都看淡了。什么名呀,利呀,都是不能强求的,是你的终究都是你的,跑都跑不掉。不是你的,强争了来,终也守不住呀!平日里该怎么去活?该怎么去说话?该怎么去做事?我追求一切随心,不违背良心。说一个读书人应说的话,做一个读书人应做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饭可以少吃,钱可以少挣,但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书使人睿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更能使人豁达。我这样说着,也努力这样做着,为我的孩子做好榜样。我虽然管不了别人,但是我却是一名老师,我可以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我的学生,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像我一样,在漫漫人生路上,保持一份对书籍对文字的敬畏之心,一辈子与书为伴,与书结缘!

精彩推荐

【周丹丰原创】记小女成长二三事

【周丹丰原创】往事如烟

【周丹丰原创】我的小学

【周丹丰原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周丹丰原创】龙洞沟到马蜂沟游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