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拍】丹凤崖墓探秘

2017-10-19 丹凤论坛

丹凤崖墓探秘

崖墓探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74zu836q&width=500&height=375&auto=0

崖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葬俗,它出现于西汉时期,东汉时期最为盛行,在我国四川、安徽、河南等地多有分布。以出土珍贵文物“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而闻名全国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就属一座大型崖墓。崖墓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对于崖墓盛行的汉代来说,要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就不能缺少崖墓考古。崖墓在商洛的出现,无疑是陕西考古界的新课题,也是西北地区考古界的新课题。2007年5月11日至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 多名考古专家,对商洛市境内的崖墓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研讨。国内崖墓顶级专家、上海大学教授罗二虎称商洛崖墓考古取得的调查成果,是国内崖墓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不仅大大丰富了商洛汉代文化的内容,从学术上进一步丰富了汉代考古的内涵,而且对认识商洛的古代史、促进我国崖墓考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商洛崖墓考古始于1989 年,文物工作者为揭开当地群众称作“跑匪洞”、“巴人洞”的洞窟之谜做了大量工作。经过深入调查和论证,2003 年,他们提出了“商洛崖墓” 这一课题。2004 年向外界公布这一考古发现后,引起考古界的高度关注。2005年底,商洛崖墓考古科研项目就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立项。经过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商洛市考古队多年的考古调查,目前共发现崖点721处,崖墓数量达4232 座,其中沿商於古道的商州有1259 座,丹凤205 座,商南8 座。

商洛崖墓在东起丹凤的丹江河谷,西至柞水乾佑河一线长约160公里的范围内,崖墓分布相对密集,其洞室空间开凿普遍较大,形制结构富于变化,原岩凿制的随葬物较为普遍。除单室、竖穴石坑墓外,多为双室和多室墓。单室崖墓中较为独特的为穴石坑墓。竖穴呈长方形和方形,一般较深可达3米左右,犹如竖穴土坑墓。多室墓的竖穴一般较浅,基本上都凿置有前堂,并以其为中心向后壁或两侧凿出对称或不对称的小室,有的墓室纵深达20米以上。有卧房、厅房、厨房、贮藏室,还有水池、水井、厕所、灶台、壁龛、案龛等辅助设施。没想到古人的墓葬,颇有点现代人居住的单元房的风格。

在我国,崖墓是四川地区最富地方特色的墓葬形式,多是凿山为穴,俗称“蛮子洞”,几乎遍及全川。但商洛地处秦岭南麓东部,是汉长安关中平原的边缘地带,是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的地区。专家们在实地考察了柞水、商州的几处崖墓后,依据出土整理的文化遗存,将商洛崖墓和四川崖墓进行了比照分析,认为商洛崖墓最早出现在西汉晚期,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是在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从我国目前崖墓分布的现状看,无疑还是我国西北边缘崖墓遗存最集中和数量最多的。商洛崖墓的考古成果还表明,商洛在汉代时,和创造闻名中外的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的古蜀国同属巴蜀文化区。这对研究我国崖墓的地域分布、发展及其文化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商洛崖墓多位于险峻之处,多数都是选择在河流两岸面水背山的陡峭崖壁上开凿,尤其是在大水系与小支流交汇处分布得较密集。距离地面高度从10 来米到300 米不等。大体可分为单室墓、双室墓、三室墓、多室墓等多种类型。构造形式基本都是以前堂后室或中室为中心,在两侧或单侧配置厅室和耳室,并在室内凿置灶、井、池、厕和案龛等附属设施,有的还直接利用崖壁凿出石棺床。墓顶多见平顶、弧形顶。少数墓中有兽面、人面浮雕和岩画等。考古人员还在崖墓中发现有“元凤元年” (前80)、“建武中元二年” (57)等模印纪年的年号砖。砖上刻有龙纹、虎纹和几何图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崖墓远离河岸而选在荒僻深邃和十分隐蔽的谷岭之中开凿,有的则利用不规则的天然崖洞和自然裂隙,在洞中或裂隙中架设木杠,或在岩体上凿出圆孔楔入木桩来搁置棺木,类似于四川宜宾发现的悬棺。

2004 年7月21日,央视《秦岭探访》节目组来商拍摄了《峭壁秘洞》专题片,并在《科学与探索》栏目滚动播放了这一节目。这是央视在商洛录制的第一个考古科研项目。从此,商洛更多的人知道了“崖墓”这一文化名词,“商洛崖墓”就此撩开了神秘的面纱。2005年11 月,商洛崖墓考古科研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立项。这是建国以来,商洛市获得国家立项的第一个考古科研项目。

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境内以低山和中山为主,普遍暴露于地表且岩性软硬适宜的红砂岩、泥灰岩等地质条件,地埋结构适合凿洞,具备凿制崖墓的客观条件。令人惊叹的是,建造在悬崖峭壁上的这些崖墓依山顺势,其选址定位取向、布局之科学令人难以置信,好像经过统一规划设计似的。特别是墓与墓间的上下间距和横向距离总能掌握得恰到好处,有的上下位置相对应,崖层厚度仅20来公分,却丝毫没有打穿;有的墓室间崖壁很薄,仅有十几公分,却很难找到裂缝,在墓室的设计上一点也不浪费空间。卧房、厅房、厨房、贮藏室分工明确,水池、水井、厕所、灶台、壁龛等辅助设施应有尽有,与现代人居住的单元房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有的墓室纵深竟达20 米以上,就是用现代的机械来开凿,其工程量之巨、施工难度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可我们的祖先竟在2000 多年前开凿出了这样宏大的崖墓群,其费工之巨、费时之多,需要开凿多少个时日,艰难困苦真是难以想象。据此专家学者们推断,除了商洛有适合开凿崖墓的崖层外,这与汉代的冶铁和铸造锻制技术有很大发展不无关系。汉代当时已用煤作燃料,使用鼓风装置,并具有成套的手工炼铁设备和完善的生产工序。铁制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力学原理的掌握应用无疑对开凿崖墓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在当时的商洛也一定拥有一大批精于开凿崖墓的能工巧匠。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支技术精良的专业队伍,要集中连片地开出这样规模宏大的崖墓群来几乎是不可能的。究竟祖先们是通过什么手段在悬崖峭壁上凿出这些崖墓的,时至今日,对考古学家来说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作为汉代的一种葬俗,专家们断定这与两汉时期人们的信仰有关。汉时人们认为人死后还有一世,不少人觉得在人世没有追求到的幸福,就要设法在来世实现,因此将来世的生活按照现实生活来提前安排,加之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铁器的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打造工具,由此日渐形成了厚葬之风。

在文化思想方面,汉代人崇尚“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将墓葬造于高山上,人们的灵魂才能更容易地与天感应。这就为人们死后要葬在崖墓中找到了依据。加之人们日常依山傍水居住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而这种环境与习性使他们对山水产生了眷恋和崇拜的感情,因而死后多选择靠山临水的位置,表明亡灵对山的依恋和寄托之情。至于把棺木放得很高,那也许还因为高处可以防潮保尸,并可以防止人兽的侵扰。

据明《商略》载:“汉高(祖)发巴蜀之民定三秦,迁巴蜀渠率七姓居商洛,由是风俗不改,习尚清高,有四皓遗风。”商洛崖墓的发现,与方志记载的巴蜀移民在时间上是吻合的,同属于巴蜀文化,进而也为考古研究提供了佐证。

商洛崖墓是祖先留给商洛的一笔珍贵文化遗产,主要在于它的文化价值大于文物价值。它的最大价值在于文化研究和开发利用。2013 年,商洛崖墓群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洛崖墓将会成为商洛的一个旅游新靓点。

丹凤的崖墓集中分布在凤冠山和商山敬老院、棣花等,其中尤以商山敬老院附近的崖墓为险要,很少有人攀登,据附近居住的人说,有些小路可以登上去,没有向导的情况下,上去非常危险,也有上去下不来的情况。丹凤近年来如果开发这类探险游的话,也可能是个好想法。

精彩推荐

【历史之谜】商洛崖墓探秘

丹凤境内竟然有205座崖墓,这事你知道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