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字丨“異”“戴”

葛亮 古文字微刊 2019-08-27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n0328xowakt
(第125期     本期時長:17:44)


本期摘要:

《說文》:“異,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凡異之屬皆从異。”

“戴,分物得增益曰戴。从異聲。,籒文戴。”


《說文》分析有誤,“畀”本象一種扁平而長闊的矢鏃,與“異”字無關。


“異”字是整體表意字,不可拆分,象人的某種怪異之形,頭部多與“鬼”字頭部同,雙手上舉。


“戴”字爲形聲字,较早的金文中“戴”字从“戴”字初文、“戠”聲。“戴”字初文象人頭戴物之形。戰國文字的寫法多樣,形符換爲“首”,聲符有“戠”、“止”、“弋”等;或作从“戴”从“翼”的兩聲字。秦漢文字中其左下的初文與“異”趨同,聲符爲“”(即“哉”除去“口”旁的部分)。


也有學者認爲“異”“戴”本爲一字。


字形表

(選自裘錫圭《“畀”字補說》,《裘錫圭學術文集》第1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9頁)




(節選自季旭昇《說文新證》第178-179頁,藝文印書館,2014年9月)



(節選自周忠兵《說古文字中的“戴”字及相關問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368頁)



延伸閱讀:

裘錫圭《“畀”字補說》,《裘錫圭學術文集》第1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7-35頁。

周忠兵《說古文字中的“戴”字及相關問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364—374頁。



本視頻是根據國學新知“《說文解字》讀書會”視頻整理而成,由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葛亮先生主講。視頻以中國傳統文字學經典著作《說文解字》爲綫索,每集精講其中的一個字頭,結合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古書用例,梳理漢字的形、音、義及其發展脈絡。




本視頻轉載已獲葛亮先生及“國學新知”惠允

微刊小編:夏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