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字丨“簋”

葛亮 古文字微刊 2019-08-27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9708ye49&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166期     本期時長:13:11)


本期摘要:

《說文》:“),揉屈也。从殳、从,古文叀字。(廄—厩)字从此。”


說文解說有誤。“”字常見於出土青銅器銘文中,其字形如下所示:

(節選自季旭昇《說文新證》第229頁,藝文印書館,2014年9月)


其中“”部相當於“簋”,簋的器形如下所示:


出土實物圖如:



”與“簋”的器形十分相合。簋是食器,右部手持一物之形可能是手拿一匕呈舀飯形。“”即表示簋。


一般說法認爲“皀”(即“簋”字)象有蓋之形,恐非。有蓋之簋多存在於西周之後,而在古漢字“簋”產生的年代里,絕大部分的簋”可能是無蓋的。商代出土的簋如下圖所示:

推測“”上凸出的部分可能表示糧食高高堆起來的樣子。但我們也不排除將來有可能發現商代早期中期有蓋簋的可能性。


由表“簋”字的“”可推知其他字形結構,“食”字的古文字形如下所示:

(節選自季旭昇《說文新證》第435頁,藝文印書館,2014年9月)

其下部爲飯碗之形,上部爲倒口之形,形象生動。


簋的用途即如《周禮》鄭注與《說文解字》所言,是盛放黍稷之用。簋在使用時多與鼎組合,鼎專用以烹飪或盛肉食,簋則專以盛放黍稷糧食。鼎簋組合還有身份象征之用。





本視頻是根據國學新知“《說文解字》讀書會”視頻整理而成,由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葛亮先生主講。視頻以中國傳統文字學經典著作《說文解字》爲綫索,每集精講其中的一個字頭,結合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古書用例,梳理漢字的形、音、義及其發展脈絡。




本視頻轉載已獲葛亮先生及“國學新知”惠允

微刊小編:酒紅卡布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