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字丨“芈”

葛亮 古文字微刊 2020-01-01

(第210期   本期時長:07:12)


《說文》:“羋,羊鳴也。从羊、象聲气上出。與牟同意。”據《說文》,“羋”是古人的擬聲詞,大致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咩”。

(《合集》22155)

甲骨中這個字曾被釋作“羋”,並被認為與“牟”構形相似、意思相近,即像羊口上出氣,表示羊的叫聲。不過,這裏“羊”上加的是V,和“牟”有所不同,把這個字釋作“羋”的意見未必正確。因此,古文字中似未見到“羋”字。

(《集成》10384高奴禾石權“牟”)

《說文》:“牟,牛鳴也。从牛,象其聲气从口出。”段玉裁注:“此合體象形,與羋同意。”

用作楚人族姓的“羋”,大概是中原人轉寫楚姓時選用的字,與“匈奴”“鮮卑”等類似,都有蔑視外族人的意思。楚國人書寫自己的族姓時,都用“嬭”字。燕國的國名本作“郾”,在中原則寫作鳥類的“燕”,可能也是類似的現象。

(《集成》10125)

近年影視劇的人物名“羋月”,則是一個誤會。曾有人將秦始皇兵馬俑上的工匠名“脾”(从肉从卑)誤釋爲“羋月”。“羋月”這個名字在歷史上完全不存在。具體請參看微刊往期內容:日知丨葛亮:统一回复网友关于《芈月传》的疑问


總之,確定無疑的“羋”字尚未在古文字中發現。“羋”所記錄的詞,一個是羊叫聲的擬聲詞,另一個是楚人寫作“嬭”的族姓。



本視頻是根據國學新知“《說文解字》讀書會”視頻整理而成,由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葛亮先生主講。視頻以中國傳統文字學經典著作《說文解字》爲綫索,每集精講其中的一個字頭,結合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古書用例,梳理漢字的形、音、義及其發展脈絡。


本視頻轉載已獲葛亮先生及“國學新知”惠允

微刊小編:搬磚小蝸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