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字丨“畢”

葛亮 古文字微刊 2020-01-01

(第213期   本期時長:19:33)



本期摘要:

《說文》:“田罔也。从,象畢形,微也。或曰:甶聲。”


“田罔”即“畋網”,打獵時用的網。“微也”這一解釋與“畢”無關,“甶”當為“囟”字,“畢”讀音與“甶”無關。


(季旭昇:《說文新證》,藝文印書館,2014年,第313頁。)


查看“畢”字古文字字形,下半部分像長柄工具,模仿“畢”本身的樣子,即“字,為“畢”初文;後來加上義符“田”,表示該字與田獵有關,構成我們現在看到的“畢”,後世字形有為其加兩手形或“網”的。


因此,“畢”的本義當是“一種捕鳥、捕兔用的長柄有網工具”(季旭升《說文新證》),《毛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我們現在的簡體“毕”,“比”為聲符,其下部“十”形是無意義的抽象符號,僅保留了“畢”下部的一點形狀。而目前常用的“結束、完畢”義與“畢”的關係尚未可知,很可能是假借義。


往期鏈接:解字合集(第1—200期总结)



本視頻是根據國學新知“《說文解字》讀書會”視頻整理而成,由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葛亮先生主講。視頻以中國傳統文字學經典著作《說文解字》爲綫索,每集精講其中的一個字頭,結合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古書用例,梳理漢字的形、音、義及其發展脈絡。



本視頻轉載已獲葛亮先生及“國學新知”惠允

微刊小編:門托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