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读研→拿offer,上大双胞胎兄弟优秀“神同步”!
“复制粘贴”般的样貌
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他们是优秀“神同步”的双胞胎兄弟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
他们以坚韧和毅力书写着
属于自己的上大故事
如今,他们从上大启航
将继续奔赴彼岸的梦想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姚烨和姚煜的故事
姚烨
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上海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后前往贵州遵义参与支教一年,硕士就读于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专业。在校期间,他参与各类竞赛项目丰富自身经验,曾担任经济学院党建中心副主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并获得学院“优秀组织生活案例”等奖项。
姚煜
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就读于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就读于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校期间,他加入多个学生组织锻炼自我,曾获得上海大学领导力奖学金、上海大学学业奖学金、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上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
播种:数载求索,行而不辍
怀揣着探索广阔世界的梦想,2016年,兄弟俩不约而同地考入上海大学,“从入学到今年毕业,我们在上海大学求学已经有七年了。”求学路上,他们是彼此的良师益友。兄弟俩一步一个脚印,一起向着梦想前行。
虽然是一起长大的双胞胎,但兄弟俩却有着各不相同的兴趣。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弟弟姚煜更倾向于工科类专业,而哥哥姚烨则更加青睐商科相关专业,这也是他们结合自身兴趣与未来职业规划做出的选择。
被上海大学录取后,姚烨和姚煜分别进入经济管理类和理学工学类,在后来的专业分流中,也如愿进入喜欢的专业继续学习。“上海大学按类招生的方式让我们能够在充分了解专业后再进行选择,就不会那么盲目,我觉得这是有利于同学们的后续发展的。”两兄弟默契地说道。
从播种到收获,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的答案是,“做好规划,为未来制定分阶段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
本科期间,学院为他们各自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和平台,因此,他们再次不约而同地选择在上海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上海大学的各方面实力都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我们觉得,求学于上海大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姚烨参加上海大学人才学院第十一期学员结业典礼暨第十二期学员开学典礼
姚煜参加上海大学优秀班级答辩
确立了攻读研究生的目标,他们提前准备,收集资料,了解更多信息,并做好规划。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等。时间少任务重时,将目标细化,按照优先级进行处理。
研究生阶段,兄弟俩也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姚烨跟随导师倪中新教授参与多项课题和项目,如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项目《上海市放心消费评价体系构建》,并在2022年申请创建了上海市地方标准《“放心消费”评价规范》;与银行第三方服务单位合作项目,开展研究小额贷款机器学习发放模型……他也积极参与竞赛,获得第十九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
姚烨参加人才学院“走进人大”项目
“我始终认为,现在的努力是为了让未来有更多的选择。”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弟弟姚煜同样也在实践和学习中开拓着人生的疆域。研究生期间,他跟随导师钱权教授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包含“十三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并发表SCI论文一篇、北大核心论文一篇,拥有专利发明一项、软件著作权一项,获得第十九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
姚煜工作照
“在上海大学的这7年,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我们的研究生导师培养我们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目前能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学校的栽培和导师的指导。”
前行:是良师,也是益友
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人生经历使得姚烨和姚煜总能在生活中相互补足,他们就像是彼此的良师益友,在互相的争论、探讨、说服、理解中共同成长。
双胞胎真的会有“心电感应”吗?兄弟俩也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除了共同在上海大学学习生活的经历,日常生活中,两人也有着许多不可言说的小默契。“我们常常会同时萌生出同样的想法,做出同样的反应,甚至有时笑点也非常一致。”兄弟俩笑称,两人在一起常让别人有“复制粘贴”一样的感觉。
姚煜(左)姚烨(右)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能遇到另一个人都是有原因的。我能够和弟弟一起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更是莫大的缘分。感谢这份足以影响我整个人生的一段缘分。”姚烨笑着说。
进入大学后,两人身处不同的专业,环境、社交方面的不同也让兄弟俩形成了不同的处事风格和思维模式。想法的冲突在所难免,争论也会有发生,但他们不会强制对方做出决定,而是以此促进思考,相互影响、改变,成为对方的“参谋者”。在姚烨看来,弟弟往往能够指正他的一些想法,促使他将事情更好地落实到位。而姚煜则认为,哥哥帮助他在人际交往方面不断进步。
“一直以来,我都在将这一段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求学之路上,姚烨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扎根”一词的含义。本科结束后,他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前往贵州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支教经历使他感受到了祖国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更加深刻明白“教育”的意义。
姚烨支教期间的留影
姚煜也投身于学校各种学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中。2019年进博会期间,兄弟俩默契地报名并入选了进博会志愿者,成为助力进博的“小叶子”。志愿服务期间,哥俩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用他们独特的“心电感应”,为进博会奉献一份力量。
兄弟俩在进博会期间的合影
启程:厚积薄发,不断攀登
向下扎根,向上开花。圆满完成学业任务的他们,即将启航去往下一段征程。
目前,姚烨签约了兴业银行总行的金融科技管培生岗位,姚煜签约了美团的大语言模型算法工程师岗位。收获的背后,凝结着的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和坚持。
对于理工科的姚煜来说,实习经历的“从无到有”,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坎”。在学校的课程所学、科研经历等,往往无法完全匹配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姚煜的经验是,从在校实践经历中,针对岗位需求提炼出更具有适配性的“胜任力”。“起初没有实习经历时,你的简历只能依靠比赛、项目等来填充,让面试官知道你是有一定基础,并能够适配该项目。因此,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竞赛与科研项目非常重要。”随着面试经历的积累,他也不断修改、打磨自己的简历。最终,他凭借3段优秀的实习经验,收获了共计10个秋招算法offer。
而对于商科的姚烨来说,在求职过程中较难找到与自己本专业完全匹配的工作,实际求职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求职面,尝试更多相近的方向。“决定改变方向的时候,我去重新挖掘了我自己。”姚烨提到,“拓宽自己赛道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对以往的经历进行挖掘与包装,找到适配这一领域的能力,突出自己的优势。”
正如姚煜所说“只要你有实力、有积累,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毕业之际,他们也为学弟学妹们送上了祝福。“以终为始,这是我导师教给我的话。”姚煜说,“希望大家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此努力奋斗。不要半途而废,以终为始就一定会有收获!”
登上一个高峰,前方又是新的起点。未来,兄弟俩也将在工作岗位上,以新的身份在各自的领域继续深耕。相信他们将带着在上海大学收获的知识和成长,勇往直前、继续攀登,追求更高的目标,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招生就业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写:巴庚、施莉鸿
责编:周婷南
往期推荐
点个“赞”和“在看”,和上海大学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