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失业季来临|这三类人群难过冬

2016-01-26 包装地带

 

  在2016年,中国可能逐渐面临职业难求、薪酬难涨的持续压力。失业潮和降薪潮或在今年逐渐拉开序幕,产能去化行业的职工、务农为主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这三类人群的就业前景最可能受到冲击。

  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三去一降一补”的结构性改革,即经济运行去杠杆、工业去产能、楼市去库存、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补供给侧和人力资源短板。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将经历艰难转型,国际社会将关注中国政府的宏大规划和增长承诺,并审慎地重新评估中国经济。

 

  从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但就业状况无恙。也许在2016年,中国可能逐渐面临职业难求、薪酬难涨的持续压力。

 

  为什么在2011-2015年这五年间,经济下行没有带来失业压力?我们可以粗略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

 

  目前每年新增求职劳动力约2000万人,以下渠道吸纳了就业压力:

 

  1、离退休潮带来的劳动力更替。目前城镇职工数接近4亿人,如果没有明显的企业兼并重组破产,则每年可提供不低于1000万的就业岗位;

 

  2、劳动参与率的持续下滑。近十年来中国劳动参与率以每年0.8个百分点的速率下滑,其成因复杂,但很可能每年有约500万以上的50-60岁的劳动力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3、大中专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缺乏可靠数据。其中部分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但这一群体的失业压力未被包括在失业率之内;

 

  4、就业结构的变化。从第一产业游离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了第二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强有力地缓解了就业压力; 五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深化改革,使得失业带来的社会压力没有群体性地暴露。

 

  观察过去五年,就业市场中,最弱势的是高校毕业生和上点年纪的中年人;受欢迎的是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农民工。但2016年不同于过去五年,失业潮和降薪潮可能逐渐拉开序幕。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对严重过剩产能的定向爆破,将带来可以预料的失业压力。

 

  仅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就超过千万,它给地方政府和社保体系带来压力。不仅如此,制造业吸纳的就业可能持续弱化,从2004年到2011年,中国工业经历了持续扩张,其吸纳的劳动力也在上升,但从2014年开始,工业投资和增加值持续低迷,显示后续工业将释放而不是吸纳失业压力。以往每年数千万计的退休-募新更替潮将持续退潮。在2016年元旦过后,工人春节返乡的节奏较之往年提前了1~2周,显露了制造业释放失业压力的先兆。

 

  二是以青年农民工为主体的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趋难。

 

  以往楼市、家政、物流、零售等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但东南沿海的上述行业已开始出现增长乏力迹象,工人工资议价能力显著下降。家政、商贸等领域的就业起薪开始不升反降,服务业作为就业蓄水池,其积蓄容量增长迟缓。

 

  三是中国农产品价格承受的下行压力将释放。

 

  这既是国内粮食供求失衡和收储政策面临的困境,也是国内外粮食价格差异拉大带来的压力。总体上粮食价格的下行会缩减农民务农收入,尤其是种粮大户的收入。叠加打工和务农收入均承压的影响,农村消费增速也会受限。而以往3~4年,县域及以下消费一度是中国消费增长的亮点。

 

  四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压力不减。

 

  这种摩擦性失业,主要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集中在大都市办公室白领,愿意进入私营实体企业做技术蓝领者太少所致。而中国高等教育其实早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求职意愿,带来了隐形失业压力,家庭被迫吸纳这种失业压力。

 

  总体而言,过去五年中,人们误以为即便经济增长持续下滑,也无碍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新增就业。造成增长和失业脱钩的关键因素,在于稳增长掩盖了缺乏重大进展的结构转型。

 

  从2016年开始,增长滑坡带来的失业压力将显性化,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将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产能去化行业的职工,二是务农为主的农民工,三是高校毕业生。

 

  中国劳动力市场将出现求职困难甚至薪酬降低的痛苦调整,它也将冲击中国目前唯一可靠的增长引擎,即消费。

 

  (本文来源于智谷趋势,整合自宏观经济评论)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平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延伸阅读:

大逆转:2015年恐现“找工难和减薪潮”

最艰难的日子来了:"用工荒"被各地涌现的"找工潮"淹没

一年来倒闭的8000人工厂盘点,千万失业青年路在何方?

中小制造企业大洗牌来临,或造成5000万人失业!

 

 

亲,您看完本文用了 秒,分享则只需1秒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