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颗骄傲的水果”,1年狂销2.4亿!(中国最大水果电商炼成记)

2016-03-29 TOP电商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导读

天天果园,中国最大的水果电商,是行业内的领跑者。从生鲜电商还未发芽阶段,创始人王伟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可谓是超前的水果电商创业者,现如今,做到行业第一,年销售2.4亿,其间也是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苦难。虽然生鲜电商大多依旧处于亏本阶段,但是处于领跑者角色的天天果园,未来的能量不可估量。


【温馨小提示:本文稍长,请保持耐心,作为中国最大水果电商,天天果园的创业经历值得借鉴,与大家共享共勉!】

 

开篇话:3月29日消息,天天果园已于近日完成D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天天果园创立于2009年,是从产地到消费者的水果生鲜直供平台,自建冷库,冷链物流。2014年天天果园销售额5亿元,2015年销售额预计超10亿元。截至2015年11月,天天果园的APP用户已达700万人。目前公司大约有1600多人。

 

“跟红酒一样,你不能乱吃水果的”,王伟从冷藏柜里拿出一个橙子说。那个橙子个头不大,有阳光一样的诱人黄色,它是天天果园马上要推出的新品,取名为“自然甜云南冰糖橙”。“它在零到四度的时候最好吃,所以要在冰箱里冰着,就跟白葡萄酒一样。”王伟一边说一边剥橙子,屋子里顿时爆满新鲜橙子皮的香甜气息。

 

他和他的合伙人赵国璋都不到40岁,这两个五年前开始一起创业的合伙人其实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各自工作七年,之后又各种机缘巧合碰在一起创立了天天果园,一直到今天。

 

现在天天果园是中国最大的水果电商,去年销售额2.4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比其他所有水果电商的销售额加在一起还要大。与成就不符的是他们的名声。在用户和水果行业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它们一直离互联网很远。

 

过去五年他们做了很多事。在全国建了五个大仓,建了自己的配送队伍,开发了几百个水果品类,这些扎扎实实做出的事情让他们很自信。

 

1、把供应链控制在自己手中

 

2013年,整个行业都在探讨C2B模式是否可以运用在生鲜上——用户预定,商家从产地采摘并在一定时间内送到用户手里。这个模式在家用电器领域并不新鲜,却没人在生鲜上这么做过,因为对供应链的要求很高。

 

当年夏天,天天果园第一次面对全国,用预售模式卖樱桃。结果这种方式异常的火爆,在一周时间内,天天果园共卖出168吨樱桃,最终全平台一共卖出208吨的樱桃。

 

在这背后是互联网C2B模式的力量,也是天天果园对供应链的控制力。天天果园将需要的7 天销售时间降到2-3天。这种对供应链的控制源于他们的商业模式——源头采摘,自配送,自建冷库,把一切都控制在自己手上。

 

2、靠信息不对称赚钱

 

创业第一天,王伟和赵国璋买了一辆6万块钱的铃木北斗星。他们还记得当时现金不够,刷了两张信用卡。有车意味着可以自己配送,这让他们心里踏实。后来做生鲜电商的公司,在要不要配送这件事上考虑很多——不自己配送,服务质量不能保证;自己配送,投入太大。

 

王伟家在上海做了30年的进口水果生意。经历了国内水果零售方式的所有演变过程:从最开始的街头摊点,然后到水果专门店,接着像麦德隆、家乐福这种大型商超出现,水果开始进入大卖场……

 

与此同时,他亲眼目睹了2005年电子商务兴起,2009年的爆炸式增长,线下卖场直接受到冲击,尤其百货、电子产品这些品类首当其冲。

 

王伟身处水果行业多年,他将这个行业形容为“靠信息不对称赚钱”。这种不对称不仅体现在价格上,更是产品本身的信息:你根本不知道你买的水果到底来自哪里经过了什么手续值多少钱。“全都做,除了种水果。”王伟说。

 

3、产品才是俘获用户的核心

 

2014年双十一期间,天天果园旗舰店里79元一箱的褚橙卖出2 万多箱,按一箱8 斤算,一共80吨橙子。根据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的说法,这是今年全年本来生活从褚时健那里拿到的货量。而这只是褚橙销售的众多渠道中的两个。他认为,之前本来生活通过广告将褚橙推出去,现在很尴尬地离褚橙的中心越来越远。

 

这个事实佐证了王伟的判断——生鲜产品广告很容易落入赚吆喝的境地,他认为在推出广告之前将产品做得够好了才有效果。

 

两年前上海遭遇台风海葵,天天果园坚持出去送货,结果被人在微博上骂老板黑心。这件事让王伟很伤心。他说,“我们认为对用户的承诺就要使命必达,的确有一点风险,但是可控的,我们在出发之前都做好了预案。”

 

最终他希望能建立用户对天天果园这个平台的信任——不用在乎卖的水果是什么品牌,只要是在天天果园上的水果就行。

 

“谁占了客户的心智谁就占便宜”,王伟引用《定位》这本书中的话来解释天天果园的价值。在水果这个东西上,他们希望占据用户心智的是天天果园,他们为此已经默默耕耘了五年,并打算继续用五年、十年的时间做下去。

 

天天果园CEO王伟:生鲜电商道路任重而道远

 

2015年是生鲜电商最为热闹的一年。“互联网+”和大众创业的号召下,无数的资本和聪明人进入这个行业,各种商业模式在不断刷新大家对生鲜电商的认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生鲜电商被更多的用户所接纳。

 

但是另外一面,生鲜电商亏损和倒闭也笼罩着整个行业,生鲜电商的风口到底有没有来呢?

 

1、生鲜电商的风口远没到来

 

生鲜电商行业的风口到底有没有来?这是很多创业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我的观点,生鲜电商的风口还远未到来。现在吹来的是电商的风,不是生鲜的风,但生鲜的风一定会来。电商风去的时候可以看到谁的衣服穿得比较少,生鲜风来的时候就看谁准备好了。

 

2015年,专业咨询机构尼尔森做过一份调研,中国的生鲜市场有2.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而生鲜电商经过10年的发展,规模是多大呢?2013年是100多亿,2015年450亿,只占整个市场的2%不到。对比市场规模同样在2万亿级的服装市场,电商的渗透率早就达到30%。

 

生鲜电商是一个潜力无限的行业,却不是一个能够赚快钱的行业。滴滴那样异军突起的案例在生鲜电商行业并不适用。

 

究其原因,在于生鲜商品的易损耗和非标准化。易损耗的特点,决定了初入行业的公司面临着比同行高得多的运营成本和投诉。

 

所以,做生鲜的这几年,我的头发都熬白了。我不是很确定,那些盯着风口的创业者,是否拥有和我一样的耐心和热爱程度。生鲜电商行业的风口何时来?我的答案,可能是2年,也可能是10年。其中涉及的因素太多,如中国的冷链程度、消费者的习惯培养、资本的耐心程度等等。

 

2、互联网+生鲜很热闹,生鲜+互联网才有未来有价值

 

我一直认为,鉴于生鲜行业的高门槛,这个行业的创业走“互联网+生鲜”道路不靠谱,“生鲜+互联网”的模式才能赢得未来。互联网只是一个优化商品和服务的工具而已,切莫将其当作一个商业模式来做。

 

这就像龟兔赛跑,走生鲜+互联网道路的公司就像那只慢行的乌龟,虽然走得慢,但走得踏实,也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这是我成立天天果园7年来所得出的最大经验。

 

3、行业不缺资本和流量,缺的是贡献价值的人

 

09年创业以来,我就不停地问自己:用户为什么来?为什么买我们的东西?如果有一天电商都不补贴了,不再打低价了,用户还会来吗?最后我得到一个答案,回归商业本质,即保证商品品质和用户服务。

 

从创业第一天起,我们就建立了48小时无理由退换货机制。在这个行业,无论你多用心,水果都是会有损耗的,所以我们想消除用户购买的担心,提出48小时内免费退换货,太甜我们退,太酸我们也退,心情不好可以退,心情很好不想吃也可以退。她们怎么开心我们就怎么来。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我常跟我同事讲,一个好的生意一定是对社会有帮助,对这个行业有所帮助的,如果只是做一个噱头,那么对这个行业有什么意义?回归商业本质是生鲜电商的创新之道,而不是说创造一个伪的需求。天天果园内部的理念就是好品质和好服务,这是我们公司的生存之本。

 

送给那些盯着风口而创业的人一句话,“立足行业,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做出价值,才有估值”,这也是天天果园的价值观。

 

整理:商歌,转载请标注来源:TOP电商(ID:itopec)

综合自:天下网上、创业派等平台!


欢迎转发和点赞,敬请在下方评论与小编交流!

TOP电商(ID:itopec):中国最顶尖的电商交流社区,最具深度的电商报道平台,专注农村电商、O2O电商、跨境电商、电商创业、电商投融资等领域的深度文章报道!



《TOP电商》

最具深度电商报道平台

电商案例  电商创业  电商模式


微信ID:itopec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