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卖到美国当“猪仔”,捐出一生积蓄给哥大,消失后让美国人找了100年!
1901年6月28日
哥伦比亚大学收到了一笔特殊的捐款
捐款人提供了总额为一万两千美元的现金支票
希望用这笔钱在大学内设立“汉学系”
专门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个屹立于东方的国度
这位神秘捐款人所提倡建立的“汉学系”
正是如今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的前身
随着支票一起寄过来的还有一封信函
在信函的最末
是这样的落款
“丁龙,一个中国人”
哥伦比亚大学校方觉得十分惊奇
他们不清楚这个“丁龙”到底是何方神圣
而且这笔捐款对于设立学系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直到当时的美国贵族卡朋蒂埃将军
给校长写信道明原委并提供了后续的捐赠
帮助这个研究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学系真正设立
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才慢慢浮出水面……
被卖到美国的中国“猪仔”
卡朋蒂埃将军在写给校长的信中,透露了这位神秘捐款人丁龙的身份——他其实正是将军府内的一名中国仆人。
丁龙从小就没有接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在内忧外患的晚清,他和许许多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中国贫民一样,选择出逃到海外谋取生计。
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自愿卖身为奴,一辈子都为外国人服务。而在广东一带,人们则把这些甘愿被贱卖为奴仆的中国人称为“猪仔”。
当年,18岁的丁龙就是这样一个广东“猪仔”。为了混口饭吃,他在兜兜转转中被卖到了卡朋蒂埃家中,负责给将军做饭并打理一些杂务。
说起卡朋蒂埃,这位坐拥千万资产并被人们尊称为“将军”的男人也有着颇为传奇的人生经历。
他的出身也十分贫寒,父亲只是一个小皮匠。而他自己却非常争气,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哥伦比亚大学,还在美国西部的“淘金热”中挖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从“淘金热”中发迹的卡朋蒂埃创办了加州银行,还在美国奥克兰相继投资建造了学校、码头和船坞。他帮助建立了首条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电报线路,还是多个铁路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可以说,美国加州奥克兰早期的蓬勃发展
卡朋蒂埃将军功不可没
卡朋蒂埃一生拼搏,收获了数不尽的财富和良好的声望,而关起门来的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躁酒鬼。发起酒疯来更是对家中奴仆又打又骂,弄得整个家中人心惶惶。
某天晚上,喝多了的卡朋蒂埃又对仆人们出口辱骂,还扬言要解雇所有人,让他们“通通滚蛋”。胆战心惊的仆人们只好收拾包袱走人,防止这位将军看到他们又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
第二天早上,酒醒的卡朋蒂埃发现家中空空如也,一个仆人都没有了,为自己昨晚的失态感到非常懊悔。就在这时,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出现在了他面前,他抬头一看,竟然是丁龙!
当问起丁龙为何没有跟着离开,这个不起眼的中国仆人给出的回答却让卡朋蒂埃惊叹:
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夫子曾经说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虽然你的脾气很坏,但我认为你本质上还是个好人。
而且根据孔夫子的教诲,我也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我虽然没有念过学堂,但这点基本的做人道理还是知道的。
卡朋蒂埃为这个中国人的质朴和坦诚所深深打动,从此之后,他努力善待自己的仆人,重用丁龙。主仆二人之间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捐出一生积蓄,只为一个“汉学系”
丁龙为卡朋蒂埃将军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终生未娶,勤勤勉勉地做着一个家仆应该做的所有事情。直到他退休时,卡朋蒂埃依然舍不得让这个跟随了自己大半辈子的忠仆离开。
在丁龙临走之前,卡朋蒂埃询问他,是否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或者是否需要卡朋蒂埃再额外给他一笔钱?
丁龙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他说自己毕生唯有最后一个心愿,那就是将自己终生为仆所积攒下来的所有积蓄,那一万两千美金,悉数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让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
在丁龙提出建立“汉学系”的那一年,清政府被迫签下了《辛丑条约》,承诺给出4.5亿两白银的赔款,让中国完全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在国不国、家不家的那个年代,这个一生为奴的中国平民,却提出了这样一个卑微而恳切的愿望——在美国的大学里建立研究中国文化的院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让他们知道,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古国绝非你们口中的“贱民”!
丁龙淳朴的心愿深深震撼了卡朋蒂埃将军,他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帮助丁龙实现这个愿望。
在丁龙寄出支票和信函后,卡朋蒂埃主动联系了哥伦比亚的校长,表示愿意为大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捐助,只要这个“汉学系”能够真正建立。
卡朋蒂埃以自己的人格和声望向校长担保——丁龙绝对是他见过的最正直的人,即使他只是一个出身寒微的中国仆人,他天性中的高贵和善良却无人可比。
时至今日,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依然保留着“丁龙汉学讲座”
在一番艰苦努力下,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学系终于建立。消息一出,全美轰动,甚至惊动了远在大洋彼岸的慈禧太后。
慈禧虽然善于割地赔款和卖国求荣,却也打算给这个“汉学系”捐赠五千册中国图书以示支持。清朝末年几个著名的大臣,比如李鸿章、伍廷芳等人,亦对这个汉学系有所支持和捐助。
一百多年过去,丁龙,你在哪里?
从最初的“汉学系”到如今享誉全球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这个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的学系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大师。胡适、冯友兰、闻一多、陶行知……他们都曾在这里求学和研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点亮了民国文学的天空。
而在这片辉煌的背后,丁龙,这个中国仆人的身影,却在滚滚的时代潮流中逐渐模糊,消逝散去。
根据美国学者的考证,丁龙的踪迹停留在了1905年6月27日,那天他离开了纽约返回中国,至此,他生平的所有线索都中断了。
丁龙回到中国后究竟居住在哪里?他后来又做了什么事情?是否还有后人在中国繁衍生息?这些问题,没有人知道答案。
2007年,哥伦比亚大学甚至发布了“寻找丁龙”的寻人启事,他们希望寻找到丁龙离开美国之后的踪迹,确认丁龙在中国是否留有后人,哪怕只有一丝机会,他们也要全力尝试。
许多知名的中国媒体,也加入了“寻找丁龙”的行列
可惜的是,即便如此,哥伦比亚大学也依然没能找到这个帮助创立东亚系的“始祖”的最后踪迹。丁龙好像就这么消失了,在留下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之后,彻底湮没在历史的风尘里。
也许,和找到丁龙或他的后人相比,我们更需要的是铭记,因为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依然有这么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人,为传播中华文化、搭建中外交流的桥梁贡献着力量。他们就是历史,而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References: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vnpz.html
http://www.visiontimes.com/2017/04/18/a-humble-chinese-workers-contribution-to-america.html
http://www.columbia.edu/cu/alumni/Magazine/Spring2002/AsianStudies.html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1931/03/28/dean-lu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64709.html
http://goldyard.vip.blog.163.com/blog/static/31785792016829245486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OYCYFCA0c
http://v.qq.com/x/page/a0196sdba48.html
http://wap.eastday.com/node2/node3/n403/u1ai604874_t72.html
在精英说,读懂美国万象,读懂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