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躲过战争逃过动乱,这个唯一富过15代的华人家族,凭什么传承至今?

精英说 精英说 2019-03-30


中国有句广为流传的老话:“富不过三代。”


虽然可能有些绝对,但许多富豪家族,有时确实难以逃脱一代不如一代、日益凋零的命运。


可在历史风尘中,唯有一个家族挣脱了“厄运”,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富过15代”的家族。


它就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的家族:苏州贝氏。


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说起贝聿铭,恐怕没有一个华人会不知道。


这个名字,象征着建筑界的极致传奇。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法国卢浮宫的重建,还有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凡是他的作品,无一不成为地标性的经典。


贝聿铭站在他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今已101岁高龄的他,早已将一个建筑师所能拥有的荣誉奖项拿了个遍。身为华裔精英的代表,他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贝聿铭”这个名字背后,是一个传承15代的望族。从中国到美国,从境内到海外,历经百年风雨,这个家族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绽放出了崭新光彩。


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人才济济


我们常说“富二代”、“富三代”,殊不知,贝聿铭却是如假包换的“富十五代”。而贝家的殷实与富足,早在明清之际,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据记载,贝家最早发迹于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一世祖贝兰堂于明朝中叶从浙江迁居苏州,边卖草药边行医,到了儿孙那一辈,贝家则开始经营中药店,并成为当地有名的“药材世家”。


坐落于苏州市山塘街的“贝家祠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苏州贝家由草药而发家,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已成为苏州赫赫有名的四大富户之一。不过随着时代演变,贝家人尝试着探索更多的领域。


到了近代,贝氏家族第十三代后人中最为兴旺的两支,分别是经营颜料生意的贝润生,以及从事金融行业的贝理泰。而这两位先祖,也将贝家的富有广博推至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苏州“颜料大王”贝润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凭着过人的生意头脑,贝润生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颜料大王”。他富甲一方,甚至斥巨资购下了被誉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历代清朝皇帝都流连忘返的狮子林,作为贝家的“后花园”。


幼时的贝聿铭也在狮子林中度过了一段难忘而快乐的时光。其中的山水花石、格局意趣,曾源源不断地为这位未来的建筑大师提供滋养。


贝聿铭在这园中,还留下了一张翩翩少年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涉足金融业的贝理泰,正是贝聿铭的爷爷。他年轻时中过秀才,后来与他人联合创办了上海银行,还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成为当时著名的“金融大亨”。


也许是深受贝理泰的影响,他的五个儿子、四个孙子都没有再从事家族传统的草药业,而是在金融领域开疆拓土。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贝理泰的第三子——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贝祖诒不仅颇具金融远见,延续父亲风采,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创办立下汗马功劳,还进军政坛,成为国民政府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贝祖诒先后出任过中国银行副总经理及中央银行总裁。抗战期间他还以中国代表的身份,赴美参与国际金融货币会议,一时风头无二。


1948年,时任驻华盛顿中国技术代表团团长的贝祖诒做出了一个决定——留在美国,从此彻底改变了贝氏家族的轨迹。这个百年望族的枝叶,也从此不断向海外延伸了出去……


贝聿铭全家在欧洲度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乐善好施、重情重义成为家族基因


如今在海内外媒体中,时常能看到贝聿铭及其子女活跃在公益慈善领域的身影。富而不骄,心怀大爱,仿佛成了这个精英家族的印记。


贝聿铭的次子贝建中先生在纽约慈善晚宴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精英说有幸采访到贝聿铭的次子贝建中先生时,每每谈及公益慈善,他好像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他告诉我们,在家人的影响下,有一个信念一直在他心底盘旋——“付出即是回报”。在他看来,当一个人为他人、为公益而付出时间、金钱与精力,表面上是给予了,事实上却能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贝建中说,人这辈子,总得在身后留下些什么,也许是事业,也许是家庭而通过公益慈善而为整个家族、整个社会留下的东西,则更具有隽永而珍贵的意味。


然而,将时间向前回溯几个世纪,贝家乐善好施、重情重义的风格,其实早已显露了痕迹。这份信念,也许早就深深刻进家族基因。


贝聿铭的次子贝建中先生接受精英说专访


贝家第三代先祖贝和宇,曾受一位湖州商人的委托,代他销售中药制品。谁料某天时运不济,强盗突然破门抢劫。在危急之中,贝和宇最先想到的不是赶紧收拾好自己的财物,而是带着存放那位湖州商人药款的盒子迅速转移。


等回到店内,自家钱款早被洗劫一空,唯有别人委托存放的钱款带在身上,安然无恙。


贝家第五代先祖贝珽,曾多次免费施药救人、惠泽乡里,因而深受敬重;贝家第七代先祖贝慕庭,更是江浙地区远近闻名的大慈善家。


每逢灾年米荒,贝慕庭往往设立义仓赈济灾民;到65岁之时,他身患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将大量财物布施给周围的穷苦人家。做完这一切,老人家方端坐椅中,从容而逝。


贝氏家族全家福,前排左一即是贝聿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贝聿铭的叔祖父、著名的“颜料大王”贝润生曾有一句名言,充分体现了这个家族的公义心: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为了践行这份信念,贝润生不仅将花重金修缮一新的狮子林面向全体族人开放,还在一旁捐资建立了承训义庄,用以赡养救济族人乡民。


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狮子林,曾是贝家的产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贝聿铭的祖父、金融巨子贝理泰,也深以公益事业为己任。他与贝润生共同捐资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儿园,为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贪财、不耽于享乐、重情重义的家风,到了贝聿铭父亲这一代,还迎来一次“特殊”体现。


1949年,国民政府节节败退,各部官员眼见大势已去,纷纷搜刮钱财、卷款走人。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1.3亿美金。而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贝祖诒,尽管大权在握,却从未动过这种心思。


待他远去美国时,身家清白,没有一分公款。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种发自骨子里的情义与坚持,流传在家族的血液里,从不会被金钱与利益冲刷殆尽。对于贝家的第十六代后裔贝建中来说,他也更愿意去相信,正是这份宝贵的品质,才有可能促成一个家族世世代代的繁荣昌盛。


有钱,便挥霍享乐,拼尽全力将更多财富据为己有,不许他人染指,这种“暴发户”式的家族,很快就会被时间所击垮;而真正的富贵家族,唯有在无私情义的洗礼下,才能历经数代而屹立不倒,并依旧将善良传递。


与文化世家通婚,重视下一代的教育


和某些让儿女纵情享乐的富豪家族不同,贝氏一向都十分注重下一代的教育。家族中无论男女,都必须上学求知,贝家还规定“男丁必须做事”,从而杜绝了“无所事事公子哥”的出现。


贝聿铭的祖父贝理泰很早就中得秀才,20岁时就已成为苏州府学贡生。只因父亲去世,才不得不挑起家族重担,接手父亲留下的产业。


贝理泰对子女教育亦很注重,总是倾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就曾在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读书;而到了贝祖诒那个年代,“最好的教育”已成了出国留学,于是,他早早地就将儿子贝聿铭送到了美国。


贝聿铭在自己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内留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今,贝聿铭的子女曾分别在哈佛、哥伦比亚大学念书,有的子承父业,从事建筑设计;也有的攻读法律,有望成为法学精英。而下一代出色优异的背后,都离不开良好的教育、适宜的教育手段与重视教育的家庭环境。


在贝建中的印象中,父母从来不会对孩子们很“凶”,也不会有传统华人家庭的那种严厉到极致的管束。但他清楚地明白父母对自己所寄予的厚望,而他在成长过程中所感受的压力,也正是来自于主动满足父母期望的需要。


“我哥哥是这样,弟弟是这样,妹妹也是这样。” 贝建中笑着说,“我们暗自都卯足了劲,尽全力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许。但压力从来不是来自于他们,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 


贝聿铭的儿子贝礼中(左)和贝建中(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一个家族足够富裕,与谁联姻往往也会成为大事。有人向钱看齐,有人渴求权力,贝家却为了子女的未来,选择了不太一样的路径。


贝聿铭的母亲庄氏出自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她擅吹笛子,虔心向佛,是清朝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从小饱读诗书,气质儒雅。


不幸的是,1930年庄氏染病去世。深知母亲对儿女影响巨大的贝祖诒,多方考量后迎娶了曾在北洋政府任外交官的蒋履福之女蒋士云。而这位继母,也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名媛。


贝祖诒与夫人——民国名媛“蒋四小姐”蒋士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位有名的“蒋四小姐”蒋士云,曾和少帅张学良谈过恋爱,她不仅容貌美丽,还精通英语、法语,从小就随着父母四处游历,见识广博。


有了这样一位出色的女性作为母亲,贝聿铭与他的兄弟姐妹所受的正面影响,不言而喻。


在婚恋择偶这件事上,贝聿铭也和父辈做出了类似的选择。一不问钱,二不看权,只看这个女子是否受过良好教育、是否有极好的家教。


贝聿铭的太太陆书华,也是一位出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她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的工程师,自己也曾在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留学,和声名赫赫的“宋氏三姐妹”是校友。


贝聿铭与陆书华的结婚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优越的家世和良好的教育,带给陆书华的是别样的眼界与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她并不以金钱为意,而是追求身为知识女性的自由独立。


据说,贝聿铭是在车站对陆书华一见倾心,他主动上前搭讪,邀请陆书华坐他家汽车回去。


可陆书华却不为所动,用一句“谢谢,我已买好票”,将眼前的富家阔少怼得哑口无言。


贝聿铭与夫人陆书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所幸,贝聿铭的真情最终感动了陆书华。两人缔结连理,自此相依相伴,共度风雨。


在贝建中的记忆里,父母其实是典型的“中国式夫妻”,他们十分含蓄,并不擅于“热情奔放”地表达彼此间的感情,但他们在追求各自独立事业的同时,又相互扶持、互为支撑,共同经营起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庭。


贝聿铭的次子贝建中先生接受精英说专访


母亲陆书华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女子,从卫斯理学院毕业后,便进入哈佛攻读景观设计。在事业上,她常能从专业角度为贝聿铭的作品提出见解;在家庭里,她则是尽职尽责的好太太、好妈妈。在孩子们的眼里,母亲从不在乎穿什么衣服、背什么名牌包,那双温和的眼眸里,却总是折射出优雅与知性,让人安心。


回忆起母亲,贝建中的语调中充满了深情。虽然母亲已于几年前离世,但她对自己和几个兄弟姐妹的影响,却贯穿了他们的一生。“尤其在父亲忙于事业时,真的是她一力担负起对我们的教养,关于教育、与他人相处、看待这个世界的第一课,都是她教会我们的。她对我们的影响,是日复一日地渗透进我们的生命。”


贝聿铭与夫人陆书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人们总是说,一位好母亲可以影响三代人。从贝家几代人的择偶观念来看,他们也许正是这个说法最忠实的拥护者。毕竟,一位优秀的女性可以在子女教育上发挥最大的作用,让这个家族的每个孩子,都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模样。


历经浩劫,却不改清贵之气


1949年,贝家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当时,听闻新中国成立的贝聿铭兴奋不已,正打算回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而父亲贝祖诒却加以劝诫:“先不必着急回去。”


事实证明,父亲眼光深远,预知了许多事。


贝聿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建国后,遗留在大陆的贝氏家族成员为了表示拥戴新中国的决心,积极“上交”了绝大部分的家族财产,这其中就包括苏州的狮子林。


尽管如此,这个累世兴盛已达十五代的家族,依旧没能逃过十年浩劫中的一系列磨难。时隔多年后,当从美国归来的贝聿铭于1974年第一次回到苏州老家探亲,他看着一屋子“穿着破旧蓝黑衣服的亲戚”,竟完全说不出话来。


贝聿铭深知,当年自己如果没有听从父亲的话,也许也无法逃脱那个时代的折磨。“我在他们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这一切都是历史的偶然!”


对此,贝建中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一个家族,可能因为某种历史原因而收获财富,也可能因为历史原因而走下坡路。” 在他看来,纯粹去讲“富不过三代”是不够准确的,有时必须要在历史文化的语境下,去看待这个问题。


改革开放后,贝聿铭(左一)再次与苏州贝氏亲人合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诚然,苏州贝氏族人在那场十年浩劫中曾遭受可怕的摧残,但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却切实地展现了一个百年望族的魄力与气度。


贝聿铭的族妹贝聿琳,在十年浩劫中的处境十分艰难,丈夫因银行家的身份被打成了“反革命”,每次从批斗会上回来都是遍体鳞伤。


贝聿琳虽然身处绝境,身心受创,却依旧怀抱希望。她一面竭力打点,攒下白糖寄给狱中的兄长;一面又劝慰丈夫,告诉他自己的心愿唯有一个——“无论多苦多难,一定不要自杀!”


而贝聿琳的丈夫,也在饱经创伤之后,仍然坚守着最后的名门气质。有一次他从批斗会上回来,批斗时挂着的牌子早已把他的脖颈勒出深紫色的血痕,面对默默抽泣的家人,老人家却弯腰从菜篮子里挑了几棵开着黄花的菜芯,又顺手从地上拣了个瓶子,插好了往桌上一摆:


“有花就有春天,有花就有希望!”


被誉为“远东第一豪宅”的“绿房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贝聿铭的姑姑贝娟琳,是“颜料大王”贝润生的女儿。当年,她嫁给了同为“颜料大王”的吴同文,夫妻俩居住在被称为“远东第一豪宅”的上海“绿屋”里,光厨房就有300平米,厕所就有12个,室内装饰奢华无比,名震一时。


十年浩劫期间,豪宅被没收,吴同文也自尽身亡,贝娟琳被扫地出门,境况十分凄凉。


等动乱过去,政府决定将“绿屋”还给贝娟琳,可她却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就算拿回来,也找不回当年的气度了”。这个家族数代流传的傲骨,纵使历经磨难,也从未改变。


改革开放后,有人在社交活动中见到贝娟琳,发现这位名媛即便家道中华、年华老去,却依旧不减身上那股清贵之气,让人心生敬意。


上海“绿屋”如今的景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让一个家族兴盛也许很难,可更难的是让它代代流传,彻底打破“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可苏州贝氏,却向我们证明了什么是“例外”。


拥有仁义之心、重视文化通婚与子女教育、不卑不亢却始终怀抱希望的贵族气质,也许都是贝氏家族得以传承数代的原因。


这些特质就像是家族基因,流传在族人的血液里,在特殊时期或关键时刻,支撑一个家族龃龉前行,亦能培养出更胜前人的后裔。


贝聿铭八十年代在苏州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贝家的故事并没有完结,因为贝聿铭的子孙后代,仍在将这个家族的光荣传统延续,也许会继续创造“富十六代”、“富十七代”的奇迹。


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个走过五百年风雨飘摇却仍薪火相传的家族,也总是能给予我们最隽永的回味与最深刻的启迪……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精英说!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精英说置顶起来——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及微信好友


作者: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违者必究。


References:

http://news.ifeng.com/a/20171020/52721549_0.shtml

https://cj.sina.com.cn/article/detail/5092457785/477188?ch=9&column=china

http://www.sohu.com/a/136665255_21235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003/18/16534268_692031752.shtml

http://news.ifeng.com/a/20170430/51028825_0.shtml

http://www.sohu.com/a/136971188_120943


扫描二维码

说姐带你进群

美帝华人和留学生聚集地




海外留学、文化、生活,尽在精英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