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着孩子移民海外,但我们还是没能逃离疯狂的补习班…”

精英说 精英说 2019-03-29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在整个亚洲地区跨越种族、文化、宗教、意识形态乃至政治体制的差异,那么,给孩子补习绝对是其中之一。


北京海淀黄庄,一栋楼里就聚集了辅助孩子完成K-12阶段全部课程的各类培训机构,鲜红的优惠促销条幅印衬着焦虑的家长和疲惫的娃,组成一幅奇异的场景。


图片来源于虎嗅APP,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韩国著名的“不夜城”大峙洞,漆黑夜色中闪耀着荧光的不是餐馆也不是夜店,而是鳞次栉比的补习班。它们敞开怀抱,迎接着刚刚放学的孩子们,他们在这里上课、辅导直至深夜。


图片来源于KBS纪录片《学习的人》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东部科塔的补习学校里,一个班挤满了200多个学生,大家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课,丝毫不敢松懈,只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考上印度最好的大学


图片来源于KBS纪录片《学习的人》


日本、韩国、中国、印度、新加坡……只要一个孩子生活在这几个时区,就极容易成为补习大军的一员,在补习班里耗尽心力。


而随着亚裔移民潮席卷欧美,不知不觉间,这种亚洲独有的特色正悄然渗入西方国家的土地,与当地教育生态融为一体。


西方人习惯把这种来自东方的特殊学习方式归结为“亚裔补习班文化”,只不过,它的前缀通常为一个形容词——“疯狂的”。随着补习日益成为考高分、考名校的同义词,它背后的阴暗晦涩之处,却也值得反思。


家长焦虑的解药

升入名校的垫脚石


图片来源于《纽约时报》,版权归作者所有


任何一位中国家长看到上面这张图,恐怕都会觉得眼熟。除了字是繁体的还夹杂了英文,这分明就是国内各处都有的补习班招牌。


然而它不在中国,而在纽约皇后区法拉盛。


2017年10月,《纽约时报》曾对亚裔补习班文化进行过一次报道,引发了对补习不甚了解的美国人对这一“亚洲文化”的强烈关注。


图片来源于美国中文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是一个神秘而庞大的“组织”,仅仅在纽约市,就有411家补习中心。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位于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尤其集中于这两个行政区的亚裔聚居地——法拉盛和日落公园。


在对面的海岸上,加州的奥兰治县、圣克拉拉县和洛杉矶县,共有861家这样的补习中心,而那些县,全都是亚裔家庭占比很高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美国中文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走入任何一家中心,都能看到类似场景——


建筑内部,三角旗装饰着办公室的后壁,上边印有常春藤盟校及当地最强中学的字样;玻璃门上的录取捷报里对应着升学率,而每个成功案例背后,都有着近乎完美的标准化成绩。


法拉盛领航学术补习中心的的创始人颜谦业说,这就是家长们想要的东西——“结果”!


图片来源于美国中文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也许用不着补习机构“自卖自夸”,美国人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亚裔学生不寻常的出众。


以号称“一只脚踏进常春藤”的美国精英中学为例,据报道,惠特尼高中共有1000多名学生,其中75%为亚裔;在史岱文森高中,四分之三的学生是亚裔;在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和布鲁克林技术高中,亚裔学生的比例超过60%。


过于亮眼的表现背后,离不开常年奔波于补习班的学生,以及斥重金给孩子补习的亚裔家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来自广州的张女士,移民洛杉矶刚满三年,本向往着国外“轻松自由”的教育,觉得不必再被原来在国内时同学家长之间五花八门的补习话题包围。可没过多久,自己就焦灼了起来。


她说:“之前住在华人社区,孩子们都在上各种电脑班、乐器班、领导力班、SAT班……搬去韩国裔、印度裔为主的社区,大同小异。”


看到许多人都在补习以求升入名校,一股莫名的焦虑在张女士心中升腾而起。“不能对不起孩子,一定给孩子最好的”,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又踏上了将孩子塞进补习班的老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硅谷工作的王先生一家也是如此,他和太太平时就是省吃俭用、不舍得花钱的人。从超市淘来十美元的衣服能穿很久,给孩子上补习班一掏就是1000多美元,眉头都不皱一下。


事实上,王先生的儿子成绩不错,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但在人人都补习的大环境下,为了顺利升入精英中学,同时日后考上美国名校,仿佛送去补习班,才是最后那颗“定心丸”。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对于长辈的焦虑,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


在美国网红郭杰瑞的一次街访中,刚刚走出法拉盛各类补习中心的华裔孩子们现身说法:“这是父母让你做的,即便不喜欢也没办法。”


图片来源于郭杰瑞街访视频


而且,考名校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国内还是海外,不上补习班,成绩就不会那么好,或许就会在竞争中落败。


图片来源于郭杰瑞街访视频


好比华裔聚居处一定会有中餐馆,亚裔扎堆的地方补习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席卷而来,对此,西方人的态度,却未必如我们一般习以为常。


公平与功利

围绕着补习的种种迷思


在美国网红郭杰瑞刚刚走进法拉盛时,他着实吃了一惊,完全没想到这里的补习班广告是如此之多,已经到了铺天盖地的地步。


图片来源于郭杰瑞街访视频


只为考试与升学,把好成绩与录取率作为终极目标的亚裔补习班,显然和美国人预想中的“补习班”十分不同。在美国,即便有“补习”,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补足短板。


在亚裔看来司空见惯、过于强调“结果”的补习,在西方人眼中,或许已沾上别样的色彩。


去年6月,纽约州众议会教育委员会进行了一场投票,以16比13的微弱优势,赞成取消精英高中的入学考试,为纽约市精英高中改革清理了第一道屏障,亦引发了亚裔家长的担心。


纽约市史岱文森高中

就是一所亚裔学生占比极高的精英高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来,这是补习机构和亚裔家长都熟悉的“玩法”——通过补习在入学考试中脱颖而出,拿到进入中学的门票,为考上好大学铺路。


可纽约市市长白思豪却坚持取消精英高中入学考试,他指出,准备这场考试需要额外的辅导和训练,对那些无力负担的家庭来说不公平


此言一出,相当于把习惯通过补习取得优异成绩的亚裔学生,放到了“公平”的对立面。


纽约市市长白思豪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然,白思豪所言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以法拉盛领航学术补习中心的费用为例,为高中升学考试而准备的夏季辅导班通常每个工作日都上课,每天三小时,费用在1400美元左右。


而在郭杰瑞的镜头下,法拉盛某一补习班一季的费用在1500-1800美元左右,如果三季连报,“优惠”后的价格在2200-2500美元之间。


图片来源于郭杰瑞街访视频


即便对于已跻身中产阶层华裔家庭来说,连年累月的补习班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不用提某些生活在社会底层、连维持温饱都困难的少数族裔及其他低收入家庭。


白思豪认为,推进入学改革是为了挽救拉丁裔和非裔学生的入学比例。如果一味地让亚裔补习班发扬光大,那么无异于是一种“作弊”。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样的论调,激发了亚裔族群的反对与忧虑。不少亚裔人士认为,无视亚裔学生与家长本身的呕心沥血与全力付出,只是单纯地把亚裔作为补习“受益者”,被动地放在其他少数族裔的对立面,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


就在美国纽约为亚裔补习的公平性而争执不休时,澳洲一位华人女孩的惊天自白,又引起了人们对补习盛行所带来功利主义的反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父母移民澳洲的她,和许多华裔孩子一样,经历了被寄予厚望并塞入补习班的过程,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考名校才是人生目标。


“之前的每个周六我都要去补习班上课。那里的人不会在意你是否进步,也不关心你是否能跟上进度。他们只想从你身上赚钱而已。”


“在补习班会不停地考试,但我总不及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结果,在升学考试的关键期,女孩没能如愿地考上精英名校,得知了结果的父母当场破口大骂,“去做妓女和捡垃圾好了!”


父母甚至以“白白花了这么多年补习班的钱”为由,对女孩进行羞辱,让她悲伤至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些通过补习顺利升学的精英,又是怎样的呢?在女孩看来,他们有着太强的“优越感”。


回到了家,爸妈因为我上不了精英学校各种嫌弃;谈了恋爱,男朋友正好是读精英学校的,他和他的同学们,处处觉得高人一等……”


而且据女孩的观察,曾深深沉浸于补习班、后来又上了精英学校的同学,往往更迷恋社会地位,更易成长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切,很难说和功利主义弥漫的补习现象无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只强调“结果”的学习方式,为了达到目标不顾一切的付出,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正宣扬着一种高度竞争、充满压力的精英主义文化。


在优异的学业表现背后,未必就没有风险。


威胁公平?功利主义隐患?只要东方补习班在海外存在一天,种种争议,就不会停歇。


考上大学,这一切仍未终结


许多人可能认为,考上名校即是补习的终点。


然而,最近曝光的某个加拿大补习班,却告诉我们事实与之截然相反,也揭开了亚裔学生沉迷于补习现象不太好的一面。


图片来源于界面,版权归作者所有


据界面新闻报道,即便在成功升入大学之后,补习班却依然在华裔学生与中国留学生中盛行,但它的目的已变得不那么纯粹——


盗考题、偷资料、卖作业,无形中给那些无心于学业却期待着不挂科的同学提供了保障。


图片来源于界面,版权归作者所有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教授阿方索·格莱希亚萨兹把这种类型的“补习班”称为“小偷”与“歪风邪气的助长者”。在一次批改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全班52名同学的作业出现了相同的错误答案,一经调查,才明白这都是补习惹的祸。


“他们通过种种手段搞到往年作业乃至考试题,明目张胆地给学生提供答案,甚至是瑕疵品。”


阿方索教授表示,参与这种补习的学生已经违反了对于学术准则的规章制度——“获得和使用非官方的帮助”和“抄袭”,将进行相关处理。


多大学术诚信办公室对9种学术舞弊行为的界定


可即便对此类补习的负面性质心知肚明,许多华人学生还是愿意打擦边球。毕竟,用一笔补习费换来作业与考试的“保证”,何乐而不为?


有人干脆不来上课,快要考试了再赶紧到补习机构里,用中文重新学一遍课程要点;


另一些学生更为“精打细算”:与其挂科缴费重修,还不如一次性花钱上补习班来得划算。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占全校学生总数高达75%的华裔学子,为这种东方独有的补习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它们鱼龙混杂,无孔不入,仅在多伦多大学18级新生群,就有Easy4.0、Talent Education、Bluekey等10多家补习班“入驻”。


当然,也有同学认为补习是合理的存在——来自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学生Nikki表示,在复习期间毫无头绪之时,补习确实能起到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作用。随着步入高年级,她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再依赖于此。


在她看来,补习机构应遵守行业规范,承担相应责任,而不是像如今这样,让许多在加拿大读书的华人学生戴上“学术不诚信”的帽子。



或许在许多西方人看来

来自东方的补习班是陌生的、疯狂的、可疑的

但说到底,无论在哪里

补习都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善用者必然锦上添花

被其牵制者才会自取灭亡

而在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

它也应该得到有效的内外监管与更多理解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违者必究。


References:

KBS纪录片《学习的人类》

郭杰瑞街访视频 《美国学生上补习班吗?》

虎嗅APP 《疯狂的黄庄:超前教育“十字路口”》 

界面 《疯狂的华人补习班》

发现新西兰 《“爸妈带我移民新西兰,但我还是没能逃离「中式教育」的命运”》

精英说 《美国最“可怕”高中:批量生产藤校精英,学生们每天4小时睡眠,4杯咖啡...》

美国中文网 《华人学生告危!是谁总把华裔放在"公正"的对立面?》

智谷趋势《补习是我们东亚人的宿命,你的孩子逃无可逃》

墨尔本微生活 《“去做妓女和捡垃圾好了!”考不上精英学校,澳洲华人女孩惨遭父母羞辱》

GreatSchools: How do Asian students get to the top of the class?

Phys.org: Test prep is a rite of passage for many Asian-Americans

The New York Times: Asian Test-Prep Centers Offer Parents Exactly What They Want: ‘Results’

http://www.artsci.utoronto.ca/osai/The-rules/what-is-academic-misconduct



扫描二维码

说姐带你进群

美帝华人和留学生聚集地





海外留学、文化、生活,尽在精英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