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丢失的孩子都去哪里了?他历时两年跟拍,揭开中国儿童拐卖之殇…

说姐 精英说 2019-06-24


前两天,当大家都在欢度儿童节时,说姐却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


山西省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12人跨省拐卖儿童、收买被拐卖儿童的案件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其中被告人王喜娥、刘利萍因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死刑。


庭审现场


让人感到诧异的是,此次被判处死刑的“人贩子”正是一对母女。多年来她们利用自家亲戚网络,通过各种途径收买数量众多的婴儿并进行转卖,也在无形间,造成无数受害家庭的噩梦与阴影。


拐卖儿童,在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此现象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不仅让国人胆战心惊,更引起了一些外国媒体人的注意。十年前,久居中国的美国导演葛亚雷(Charlie Custer)就已关注到这个问题。


他发现中国街头的乞丐中有许多都是幼小的孩子,于是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了一位曾是警察的中国朋友:这些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乞讨,感觉将来长大后会很成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没想到那位警察朋友无奈地说,带孩子乞讨的人,往往并非孩子的生身父母;那些孩子有许多都是从别处拐卖而来的。


听到这个答复,葛亚雷陷入了震惊。


因为他的观念里,美国人如果拐卖孩子,常是为了讨要赎金,可中国被拐的孩子却沦为街头乞丐,似乎和美国的情形大相径庭。


他联合几个好友,开启了对中国被拐儿童的调查,而这个历时两年的调查结果,也形成了这部独立纪录片——《躯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丢孩子,养孩子


拐卖儿童,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无比常见又无比敏感的话题,但迄今为止,你很难从官方渠道搜索到中国被拐儿童的权威报告。


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来源,是国内最大的寻亲类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其中,有39825个家庭正在寻找丢失的孩子,以及34645个被拐的孩子正在寻找生身父母。


可那个成功寻亲的数字,还不到3000。


图片截取自公益网站“宝贝回家”


葛亚雷也在片中援引了美国国务院的数据——中国每年被拐儿童的数量在2万左右;也有独立调查机构统计,这个数字接近7万。


这些数据或许是不准确的,因为缺少中国政府发布的权威报告,但葛亚雷认为,和美国每年丢失100-200个孩子的情况相比,中国拐卖儿童的现状显得更加令人忧心。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为了让冰冷的数据呈现出人的温度,葛亚雷联系上了太原的一家人,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男主人刘利勤是一名装修工人,和妻子育有一双儿女,供养着双方老人。


但几年前小儿子刘静军的丢失,让这个家庭于一夜之间陷入了崩塌与绝望。


面向镜头,刘利勤的老父亲泣不成声:


“冬天的时候天冷了,我考虑我孙孙是不是能穿暖……春节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在外放鞭炮,我考虑我家孙孙是不是在外面耍,放鞭炮…… 到了夏天,我家孙孙能不能脱掉棉袄穿上夏衣,晚上能不能睡好觉……”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父亲说这一切的时候,刘利勤在一旁沉默地抽着烟,低着头,不发一言。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他仍记得2010年4月11日那天,自己在忙活工作,妻子在家里烧饭,小儿子就在附近的小巷子里玩耍,结果一转眼,人就没了。


在监控中,他们看到了浑身战栗的一幕:


一个看不清面容的男人,把他们的儿子夹带着,从小巷中撤离,男人臂弯里的一抹白色,分明是刘静军丢失那天穿的白色外套。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孩子消失头几天,一家人分不清白天黑夜。


他们报了案,又对周边开展地毯式搜索;上网发帖,实地发传单、贴海报,甚至只要一在新闻里看到抓获人贩子的消息,就不远千里赶去探寻,看看是否有儿子的线索。


可几年下来,孩子依然毫无音讯。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如今,这个丢失了孩子的父亲脸上,只剩下麻木和空洞,对孩子的思念折磨得他发狂,对孩子的愧疚也无时无刻不在摧毁他的心。


“儿子,你恨我们吧,是爸爸妈妈不好,是我们没有看好你,是我们的错。”


他喃喃不停地说着,下一秒便掩面哭泣。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丢孩子,对任何家庭而言都是毁灭性打击。


在采访中,葛亚雷也碰上过被摧残得更加彻底的家庭——老人在知晓孩子丢失后,当即昏死过去,不幸病逝;孩子舅舅骑摩托车出去找孩子,在交通事故中不幸丧生……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可丢失的孩子,到底去了哪里呢?


在进一步的探访中,葛亚雷惊讶地发现,和家庭的苦痛绝望相比,有相当一部分被拐的孩子实际上过得并没有那么“糟”。


因为在中国,拐卖儿童的一个最主要流向,就是成为别人的养子,男孩尤甚。


杭州的王清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五岁那年,他被人贩子强行拖上了三轮车,随后汽车转火车,火车又转汽车,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转了几趟车,最后抵达了杭州。


在杭州,已育有三个女儿、但年事已高的养父母买下了他,把他当成传宗接代的唯一希望,捧在手心里呵护着长大。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老实说,养父母对他不算太差。


如果不考虑“买孩子”这一恶劣行径的存在,王清顺“一家人”甚至可以说是其乐融融。他也已经成家立业,对养父母也孝顺至极。


不是不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只是五岁以前的事情,他实在是记不清。他也通过网络和媒体渠道做了一些努力,但成效甚微。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王清顺表示,就算有一天找到了亲生父母,自己也只是希望能有机会孝敬他们,多在经济上给予供养,但让他回去,他是不去的。


他在杭州已经有了稳定的生活,更何况,被拐卖一刀切断的时光,已无从回溯。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儿童拐卖所带来的情感枷锁与伦理困境,远比人们想象中更为沉重。


乞讨、卖淫、童工

失踪孩子的可怕结局


在调查过程中,葛亚雷甚至发现可能有一部分被拐儿童阴差阳错地去了美国。


一名财新记者告诉他,自己就曾在做调查报道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从人贩子手中解救的孩子,因为实在无从探寻亲生父母的踪迹,便被统一送到了福利院,结果几年后,被好心的美国家庭领养。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到头来,丢孩子的家庭可能还在绝望地寻找着孩子;可大洋彼岸的美国好心人,却在无形中充当了让他人骨肉分离的“帮凶”。


每每想到此处,葛亚雷唯有苦笑和叹息。


但无论如何,能被一个正常家庭好好养大,起码对于被拐孩子来说,还算是“幸运”。


最可怕的是碰上更极端恶劣的犯罪行径。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图中的女孩叫雷小霞,12岁时丢失。


雷小霞的母亲,像祥林嫂一样流着泪重复女儿是多么听话,多么乖巧,美中不足就是成绩不太好,在学校的时候总是被老师训。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女儿失踪前一天,还在和母亲抱怨老师太凶,“这个学上得没有意思”母亲宽慰了她几句,没想到这竟成为母女俩最后的对话。


次日,雷小霞放学后没有回家。


母亲打电话去问老师,老师却说孩子根本没来上学,并说自己工作太忙,忘了通知。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当时,雷小霞的父母已顾不上埋怨老师,和刘利勤一家一样,他们在第一时间报了警,并动用所有力量和资源去寻找丢失的孩子。


但同样也是毫无消息。


从年龄上来看,12岁的雷小霞已经懂事,何况又是女孩,在重男轻女依旧盛行的中国,她不是“适合领养”的那一类孩子。


每当想到在领养之外女儿可能的遭遇,雷小霞的母亲用手捂住了脸。她清楚地知道,但不敢细想,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太残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成为葛亚雷最开始关注的那种街头孩子,乞讨、偷窃、风餐露宿,是一种可能性;


还有一种可能,是卖给别人做了“童养媳”,或是被转入地下组织,成为雏妓。


位于陕西宝鸡的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就住着好多这样的孩子。从街头被解救的他们大多都是被拐后,被迫做着见不得光的事。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援助中心的心理咨询师马金金,就处理过一个棘手的案例——那是两个和雷小霞年龄相仿的女孩,被拐以后又被卖进了美发厅。


十几岁的小姑娘,在美发厅里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毒打、虐待、强制卖淫是家常便饭,直到她们携手逃出,才有了一线生机。


但两个女孩也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她们早已记不清家乡在何方,或者说对谈起家乡这件事很抗拒,因为在她们心里,一回家就会想起被拐的往事,想起后来的种种屈辱。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雷小霞也会成为这样的女孩吗?无人知晓。


或者她也有可能被卖到了黑工厂,成了一名童工,被无限剥削了血汗与自由。


来自天津的袁先生,就曾在十几岁的大儿子失踪后,独力调查过周边的黑工厂。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这个一心寻子的父亲甚至没有依靠警察,凭着自己召集的民间力量“捣毁”了黑工厂的窝点,解救了百十来个被拐卖至此的未成年人,可其中,依旧没有自己儿子的踪影。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孩子的丢失让父母痛苦,孩子的下场更让他们恐惧。尽管在人贩子眼里,被拐的孩子无论是何结果,都只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而已。


找到孩子很难,但没有人放弃


一个被拐的孩子,能卖多少钱?


葛亚雷在片中给出的数据是——平均下来500美金左右,当然,这只是当年他在摄制纪录片(2011-2013年)时的价格。


有买方的需求,就有丰厚的利润;有丰厚的利润,就有源源不断的人铤而走险。


唯一值得宽慰的是,自8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儿童拐卖现象,终于在90年代,随着有关拐卖儿童犯罪的刑事立法越来越明细(如拐卖儿童最高可判死刑)、公安部开始组织“打拐”专项行动而有所回落。


图片来源于网易,版权归作者所有


葛亚雷的《躯壳》将镜头对准的是始终未曾找到孩子的家庭,记录了他们的崩溃与绝望,而央视摄制的另一部纪录片《丢失的孩子》,则告诉人们失踪的孩子同样也可以寻回,前提是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努力。


曾经也是寻子大军一员的彭高峰,在儿子乐乐失踪三年以后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告诉自己,在江苏老家看到一个孩子,很像寻子网帖中的乐乐。


图片来源于

央视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感谢这个陌生网友的留心与勇敢,正是对方提供的这条线索,直接导致了警方顺利锁定乐乐的位置,并将他成功解救。


图片来源于

央视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女儿失踪了将近十年的程竹,也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掌握到了女儿可能在的位置信息。这个好心人甚至从中牵线搭桥,让双方可以在私底下取得联系。


最后的家人团圆,也得益于这小小的善意。


图片来源于

央视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要知道举报和留意这种事情,总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尤其在邻里联结紧密的中国农村,很多人就算知道有人买了孩子、买了媳妇,也会选择缄口不言。


普通人的良知,对于打拐而言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于

央视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除了社会的热心,政府的努力也不可或缺。


2009年5月19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和“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启用。


2016年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又叫“团圆”系统)上线。


据公安部提供的数据,从2009年至2016年,全国共破获各类拐卖案件34212起,打击处理拐卖犯罪人员36097名,解救被拐卖儿童13284名,通过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比对,为1040名解救儿童找到亲生父母。


图片来源于

央视《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离家整整17年的王奎就是其中一员。


如果不是他和亲生父母都没有放弃,如果不是双方的DNA血样都入了库,那场久违的团圆,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到来。


图片来源于

央视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和丢失儿童的整体基数相比,这些努力或许是脆弱的,是微薄的,是苍白的。


但水滴可以穿石,星星之火亦可以燎原,在极大的悲观失望中,一丝微渺的光亮也象征着希望与未来,足以照亮星辰大海。



在《躯壳》这部纪录片的开头,葛亚雷别出心裁地放上了曼德拉的那句经典名言:


“知晓一个社会的灵魂,就看这个社会对待孩子的方式,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我们都知道,这会是一场艰苦的战役。


但就算前路无比艰辛,也无人轻言放弃。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获取文中所出现节目的播放地址

打开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躯壳”


作者: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违者必究。


References:

美国独立纪录片《躯壳(Living with Dead Hearts)》

央视纪录片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时代周报 老外拍摄中国被拐卖儿童纪录片《躯壳》:“他们只找到一群同病相怜的父母”

青年参考 《躯壳》揭开中国儿童被拐之殇

网易数据新闻中心   《被拐卖失踪的中国儿童,最终都去哪了?》

澎湃新闻 《宝贝回家:7万条数据解读儿童拐卖与遗弃》

公益网站 - 宝贝回家寻子网



扫描二维码

说姐带你进群

美帝华人和留学生聚集地




海外留学、文化、生活,尽在精英说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