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富豪投资10亿救活美国上千家庭,这部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藏着两个大国相处的秘密

说姐 精英说 2021-06-17

北京时间2月10日,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落幕。


在许多人看来今年可谓是奥斯卡的大年,不仅老中青三代翘楚博弈,各种高分热门佳片也同样云集。


当晚完整的获奖名单如下:


图片来源:看电影


虽然在当晚的颁奖典礼上,许多中国导演以及演员因为疫情的关系未能去到现场,但却有一部讲述“中国故事”的纪录片--《美国工厂》,摘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殊荣。


纪录片导演史蒂芬·博格纳尔和茱莉亚·赖克特领奖时,不忘用中文说“谢谢,曹德旺”,并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颁奖典礼现场导演致辞

图片来源:Google


事实上,早在获奖前《美国工厂》就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仔细看看,它的确有爆红的理由——


这部作品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担任制片人,讲述的一家一度陷入倒闭绝境的“美国工厂”,在中国企业注资后焕发生机的故事。


奥巴马接受采访画面


究其本质来说,这其实是一家“中国工厂”,披上了“美国工厂”的外壳。


中美文化观念在新工厂从成立到运营的点滴日常中发生的摩擦与碰撞,在两国处于“特殊时期”的当下来看,格外富有趣味与意义。


美国 Netflix 纪录片《美国工厂》


曾有美国媒体隐晦地指出,奥巴马转战影视圈之后的这部“处女作”,暗暗嘲讽了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政策。且不论其政治寓意究竟如何,透过影片客观而真实的视角,我们看到的,仍是那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寻找冲突与对立背后的和平相处之道,才是硬道理。


中国企业家投资10亿美金

救活了美国上千个家庭


纪录片一开始的氛围,是十分萧瑟的。


那是2008年的圣诞节前夕,可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某个角落,却丝毫没有欢庆圣诞的喜悦,反而处处透着凄凉与凝重。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原来是已在这座城市扎根十数年的通用汽车工厂,因经营不善即将倒闭,10000多名工人将失去岗位,上千个家庭深受重创。


彼时,正值金融危机,而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美国,这个曾经的制造业大国,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却开始大规模出现产业向外转移。随着千禧年的到来,包括代顿在内的一批工业城市出现工厂关闭风潮,已汇聚成一股无法逆转的颓势。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厂内,工友纷纷互相拥抱、道别,大家目睹了工作数年的工厂骤然倒闭而无可奈何,很多人在忧虑的,还有今后的生计与出路。


可画面一转,时间跳到了几年后,一派全新的气象却突然笼罩在代顿市上空。原来,是有许多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正开始增加对美国制造业的投资,随着资金的注入,一批原先倒闭的工厂,将有机会重启。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被关闭的通用汽车工厂,正是其中之一,不过,如今的它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在它的旧址上,一家名为“福耀美国工厂”的玻璃工厂正拔地而起,其集团老总曹德旺,共对陷入绝境的美国工厂注资10亿美金,这也意味着这个号称占据“七成市场份额”的汽车玻璃巨头,正一步步打开美国商业的版图。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在新工厂的招聘宣讲会上,渴求工作机会的美国工人们听着福耀公司代表的介绍:


“我们要做的,是真正的国际化组织。”


“我们融合中国与美国两种文化。”


“这是一家优秀的公司,请加入我们!”


代表的话似乎是起了作用,宣讲会一结束,美国工人们纷纷赶来,积极自荐,与招聘者相谈甚欢。前赴后继的希望涌动在会场内,一如新工厂内蓬勃向上的景象。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2016年10月7日,将是福耀美国工厂正式开启运营的庆典。为此,新工厂各处都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新入职的美国员工们整装待发。与此同时,东方面孔也出现在厂内——那是千里迢迢从中国而来的福耀员工,他们将与美国工人一起,推动新工厂的成长。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做玻璃起家的福耀集团老总曹德旺,是一位已逾古稀之年的福建企业家。1946年出生的他身材微胖,精气神儿依然很足,在福耀美国工厂开业前夕,他特意来了趟美国。


他与夫人一从飞机舷梯上走下来,立刻就受到了代顿市政府代表、工厂代表等人的热烈欢迎。人们纷纷与曹主席握手,感谢他为代顿市带来的资金、岗位与希望。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这是曹德旺第一次造访代顿市,但他显然被这座城市所吸引。曾是制造业发达地区的代顿,血液中都流淌着工业基因,他看好代顿市未来的前景,正如看好新工厂的利润。


“我非常爱代顿这个地方!


经过翻译同声传译之后,曹德旺略带福建风味的普通话发言迎来了一片掌声。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美国人对曹德旺与福耀工厂的欢迎是显而易见的,代顿市的一条大道被改名为“福耀大道”,一位美国工人甚至冲过来打招呼,“我在下面做烧烤的时候,你也来吃吧”。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为上千个失业家庭重新送来谋生的机遇,曹德旺与福耀集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然而,起初的甜蜜和幸福却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工厂运营期间,两种语言和文化不可调和的碰撞,正悄悄埋下“隐患”。


开业10个月,亏损4000千万


事实上,早在曹德旺主席最初视察福耀美国工厂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一窥冲突的细节。


中国工厂的做派,一般是集体主义、领导至上,领导说的话层层传递,下面的人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去执行;而美国不同,做事有商有量,“什么都听领导的”,不是常态。


开业前,曹德旺转了转工厂内外,提出了有关屋顶、车库门朝向、报警装置等几个问题。就拿报警装置的位置来说,他直接提出,挂在那儿很奇怪,“要挂到旁边去”。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但美国主管似乎有些懵,他表示,这是法律规定就要挂在这个位置、这个高度,而且自己在来之前,这个装置就已经在那里了。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这些,都只不过是矛盾的小小缩影。


真正的问题渗透于生产作业的各个细节之中,纪录片展现了这样一个场景——


设备因为故障停机了45分钟,中美工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双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对策,但由于语言不通,他们先请英语好的人来翻译,又用上了微信自带的语言转换功能,最后还是毫无头绪。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一位美国工人将这个过程形容为“自说自话-沟通失败-生气地走开”的无限循环,这个循环以5分钟为一个单位不断持续着,问题得不到解决,搞得所有人都心烦意乱。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此外,中美双方的工作目标与生产作风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对比。


在中国主管与中国工人这边,十分讲求生产效率,一切“看速度,看产量”。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而美国工人却提出,说是要冲产量,可客户来考察玻璃的时候,还会看质量。数量和质量有时候就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共同体,美国工人一边要听中国方面的话,一边要考虑客户满意度,“夹在中间”,实属无奈。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在日常的生产中,中国工人往往埋头苦干,半天都不说一句闲话,周六日还会主动跑过来加班,一旦投入生产,一个个都好像变成了“没有灵魂的机器”。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而美国工人这边,一会儿抱怨着时薪比上家工厂低,一会儿要求带薪休息,一会儿又来和负责后勤的主管吵架,“厂里的微波炉都坏了三个星期了!” 同时,美国工人拒绝工作时间之外的加班,多一分钟也不行。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一位美国女工吐槽道,中国工人是如此勤劳、拼命而高效,倒显得我们美国人处处不行似的。这种朋辈压力会给人太大的心理阴影,她甚至开始觉得,中国工人有时都看不惯美国员工午餐时休息的那一小片刻。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无形的隔阂与分裂,正在福耀美国工厂中肆无忌惮地蔓延着。有美国工人提出,为了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他们应该和美国最大的工会——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合作,一旦工会入驻工厂,就有了与管理层谈判的底气。


在工厂之外,支持组建工会的牌子,也慢慢多了起来,伴随着时不时的示威游行。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对于这一切,福耀的中国管理层心知肚明,但更让他们感到焦灼的是,明明是被各方看好的新生工厂,在正式投入运营的十个月以来,却有了4000千万美金的亏损!


谈及这个,连一向和气的曹德旺面色都凝重了起来。斥重金办工厂,非但没有盈利,工会问题还“屡禁不止”,这可如何是好?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赚钱,是盈利,这是迫切而现实的问题。而中美双方的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观念相左等等,都成了横亘在这个中国企业面前的难题。


求同存异

路漫漫而其修远兮


正当美国工厂面临着转折的关卡,福耀的中国管理层做出了一个决定——邀请美国工厂的美国管理者们,前往其大本营参观考察。


福耀汽车玻璃工厂,矗立在福建福清,当地,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工业巨头,它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也正是从这里,福耀走向了世界。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踏入工厂,一些细节让美国人目瞪口呆。


每天开始生产之前,工人们要集合在一起列队、报数,所有人都服从组长的指挥和管理,响亮地喊着口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一旦开始生产,这些中国工人比福耀美国工厂的那些中国人还要卖命。整个过程一言不发,只是专注于手头在做的事情。“他们不会累的吗?” 美国管理者们对工人们毫不停歇的态势发出了灵魂拷问,但这小小的疑问,很快就淹没在井然有序的生产工作中。


在进一步的攀谈中,美国人了解到更多。


原来,这些员工的时薪比美国工厂还要低得多,而且经常每个月只休息一到两天。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一位女工一边忙着手头活计,一边喃喃道:“我们一天上12个小时。” 在生产旺季,一些外地员工甚至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大部分的青春,完全奉献给了福耀。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在美国文化的视角中,这完全是不够人性的“压迫”,但这种牺牲换来的,是一条流水线每天能产出7000块玻璃的高效。牺牲与收获,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就看如何选择。


有个美国主管沉默了半晌,开玩笑似的与中国主管谈道:“看来要用胶带贴住美国员工的嘴巴了,只有这样,他们才表现更好。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然而,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美国主管所预想的“工人闹事”、“罢工离职”的场面却并未出现,在集体主义文化熏染下,所有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工厂当成了精神归宿。


所有人都会唱《福耀之歌》。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在联欢晚会上,登台表演的福耀员工会把与经营生产相关的方针策略,编写进歌舞。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仿佛是被那种团结而向上的精神面貌所感染了一般,当一位美国主管看到几对在福耀工厂相识相恋的新人,上台举行集体婚礼之际,他突然悄悄走出了筵席。


镜头追出去后才发觉,他哭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分裂的世界……但很多东西……我们仍然是一体的。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这位美国主管透过重重的隔阂与阻碍,所看到的那种“一体”的可能性,并非空穴来风。


回到福耀美国工厂,在中国工人与美国工人的彼此误会之外,也有人成了挚友。


在美国工厂负责窑炉工作的罗柏说道,想到这些中国工人离家千万里,来到美国工厂打工,其实是要感谢他们为美国所做的一切。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罗柏的中国朋友小王,是一名曾在中国工厂工作了二十几年的熟练工,罗柏想到,在美国员工对中国员工诸多抱怨的时候,却无法否认他们的敬业精神与专业程度。


“小王真的传授了很多经验给我们。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作为回报,罗柏在感恩节那天买了火鸡,请小王他们来家里吃饭、打枪、骑哈雷摩托。他知道,枪支和摩托在中国不是大家常玩的东西,于是想让他们也感受一下美国的这种开放与自由,“试着了解彼此的文化”。


那次聚会效果很好,中国工人们也对此回味无穷,觉得美国是个很有趣的地方。


如今在工作中,罗柏与小王会尝试着彼此支持。“他就是我的中国兄弟。” 罗柏这样评价道,言语中没有一丝犹豫。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不带任何主观恶意与猜忌臆想的心态,只是互相了解、平等尊重,中美双方明明可以合作得很好。罗柏与小王或许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可惜的是,这样的案例还不多。




在纪录片的最后,完成中国考察之旅的美国主管们带着满腹的“福耀经验”回到了美国工厂。一位主管开始尝试着在每天开工前将大家集合,仿照中国喊军训式的口号。


据他所说,这个形式的效果还不错。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曾经在美国员工内部闹得轰轰烈烈的要求建立工会的运动,也随着管理层实施的加薪等政策而归于平静。在最后的一次工人投票中,反对建立工会的人以868票的绝对优势,压到了支持建立工会的444票。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美国工厂》


到头来,无论是中国工人抑或美国工人,大家都只是想要一份安稳工作,能喂饱家人的肚子、给孩子买零食玩具,就这么简单。


福耀美国工厂也从2018年开始盈利,目前,它总共雇佣2300余名美国及中国员工。福耀的美国故事,似乎已告一段落,而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从未停止。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获取文中所出现节目的播放地址

打开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美国工厂”



作者: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违者必究。



References:

美国 Netflix 纪录片《美国工厂》

三联生活周刊    曹德旺 吴丽玮 曹德旺的“美国工厂”

央视新闻 奥巴马首部纪录片《美国工厂》内核竟是“中国工厂”

新京报书评周刊     纪录片《美国工厂》背后:不提供就业岗位的制造业,还重要吗?


精英说社群邀请

扫描二维码添加精英说首席助手微信邀您加入精英说读者群参与最新、最in的社群讨论哦



海外留学、文化、生活,尽在精英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