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退役22年:昔日大魔王“佛系”育娃,送儿子学电竞全因“不想培养世界冠军”?
今年五一小长假刚刚结束的时候,邓亚萍久违地待在家里,和丈夫林志刚两人陪同儿子林瀚铭打乒乓球。一家人用木桌拼凑出了一张简易的球台,摆上一排瓶瓶罐罐,就成了可供“切磋技艺”的桌台。
在视频中,邓亚萍再现了自己在奥运赛场上的经典姿势,引发一众回忆杀,还不忘调侃说:“没想到昔日的两位世界冠军,现在竟已经沦落到只能担任陪练。”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邓亚萍这个名字耳熟能详,而她的职业道路更堪称体坛的一段励志神话,“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
5岁开始打球,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邓亚萍一共拿到了18个世界冠军,是女子乒乓球大满贯第一人。一直到退役前,她都是公认的历史上最优秀的女运动员之一。
世界赛、奥运会、亚运会,乒乓排名曾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各项冠军奖杯拿到手软。
她就是邓亚萍,人称乒乓球初代“大魔王”。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提到中国体育,邓亚萍是绕不开的中国标志,她身上所代表的不服输、不气馁、坚韧卓绝的体育精神,激励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邓亚萍自己的成长经历中,身高只有155的她每天训练13个小时,每周7天无休,顶住压力,憋住泪水,把一切苦和累都抛在脑后,只为能赢。
和她相比起来,今年刚刚14岁的儿子林瀚铭则没有那么多的进取心和好胜心,甚至对乒乓球都少了一些热爱。
退役22年之后,当这位“初代大魔王”遭遇爱打游戏的“佛系儿子”,她对教育会产生怎样新的理解?又会不会和普通妈妈一样,陷入焦虑的困境呢?
好的教育应尊重个性
这一代的小孩,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从小就暴露在各种电子产品的“辐射”之中,手机、微信、互联网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科技带给人类的进步和便利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入侵”对孩子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样显而易见。因此,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电子游戏无异于洪水猛兽。
但对此,邓亚萍有自己的理解。她认为:孩子如果不玩游戏,就会和小伙伴们没有共同语言,脱离社会,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对于这一代的孩子们来说,电子产品带来的不仅仅是新鲜有趣的游戏世界,它同样承担着社交性的需求。
在日常的玩耍中,他们需要和同学、朋友们聊一聊最近流行的新游戏、出现的网络热点等等,如果没有这些谈资,就会缺少沟通的素材,这也是大多数青春期孩子所不能接受的。
而邓亚萍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相比于一般家长的严防死守,她更多地选择去了解儿子的爱好,并探究背后的原因。
她发现,儿子身边的小伙伴经常邀请他一起打游戏,惊讶于儿子的好人缘和号召力,她问道:“为什么他们都来找你打游戏?”
儿子回答说:“因为我打得好,我能带他们上分。”并骄傲地和妈妈炫耀,自己能在北京的业余选手中打进前八名。
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她有时候也会抽空陪儿子一起打王者荣耀。每天8小时的学习和练球任务完成了,邓亚萍也会给儿子一个半小时的放松时间去打游戏。
她觉得,作为一个运动项目,电竞同样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当面对“如果孩子希望把电竞当专业”的问题时,邓亚萍表示自己完全可以接受。
“他喜欢打电竞,并称自己能在北京的业余选手中打进前八名。我觉得他有这个热情和天赋,可以去尝试。”
邓亚萍说,“我觉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很重要。他喜欢什么,就给他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自己做决策,因为这是他的人生。”
其实这样的教育态度,来源于邓亚萍的父亲。
从小到大,对于邓亚萍来说,父亲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从来不会强迫性地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家庭教育环境相对民主,孩子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害怕被忽视。
当年她因为身高问题,屡次被省队和国家队拒之门外,父亲知道她走这条路很难,但还是让她自己做选择,无论如何,作为父亲,他都将始终支持她的决定。
邓亚萍对此非常感激,因此在面对儿子时,她同样要求自己把“尊重”摆在前面。
儿子才只有2岁的时候,邓亚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表示,自己并不会对儿子未来的职业道路设限:“看他的选择吧,如果他自己喜欢,会支持他。”
不仅如此,她还特意去了两家电竞俱乐部实地考察,了解电竞运动员的训练生活,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如实地传达给了儿子。
和体育运动一样,作为一名专业的电竞选手,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艰苦的训练、拼搏的精神,如果孩子愿意去尝试,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磨砺。
人生在世,要敢于去拼、去闯、去追求,这也是邓亚萍贯彻一生的人生信条。无论如何,她希望儿子可以坚持做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你,所以相信自己,坚定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相互的领域中发掘兴趣
生于两大乒乓球“国手”家庭,林瀚铭不可避免地承接到来自父母的期待,但无奈的是,小时候的儿子对乒乓球并不怎么感冒。
对此,邓亚萍也没有过于强求,她心里明白,如果不能激发孩子对乒乓球的热爱,那么严苛的训练计划只会适得其反,反而刺激到孩子的逆反心理。
于是她带着儿子在各项体育运动里转了个遍,从跆拳道到羽毛球,从篮球到足球,都有涉猎。
一直到儿子9岁时,邓亚萍觉得不能再这样东学一下、西学一下,要找到自己真正擅长和感兴趣的运动,主攻一项,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她知道儿子喜欢篮球和足球,于是叫来儿子,平和地与儿子沟通,分析利弊,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练篮球,需要的基本素质:身高和弹跳力,需要跟人去抢球,跟人有冲撞,你在身高上并不占据优势,要仔细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项运动。
抱着自己的一点小私心,她也在日常教育中尝试引导和激发孩子对于乒乓球的兴趣。
她说:“任何一个孩子,他的天性就是想要赢,不管他多大多小,他再佛系,也会有那么一点点的劲。”所以,她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足够的优势和天赋时,那么他的满足感和自信心也会随之而来。
为此,邓亚萍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训练儿子的发球技术,要求十分严苛。
有一次,她要求儿子侧身位,发长球,就这一个发球动作,足足练了两个半小时。
不过,正因为练好了发球,儿子上场的时候总能出其不意,得上几分,在胜利中渐渐燃起了对乒乓球的兴趣,也终于在9岁的时候坚定了学习乒乓球的信念,现在已经是北京二队的队员了。
和外界想的完全不同,邓亚萍对儿子的训练虽然要求严格,但并没有超过负荷,她和丈夫结合儿子的个人条件,给出合适的建议和训练策略,不强势控制,而是选择默默支持。
对于儿子未来是否要像自己一样,走上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的道路,邓亚萍表示:
成为职业运动员,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每天都要面对比赛、面对输赢,如果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热情,根本无法坚持。所以,她不替自己的孩子做选择,如果他自己不喜欢,选择了也做不好,那就没有意义。
在家里的时候,邓亚萍常常手里拿着炒菜的铲子,让儿子手中则拿着小案板,两人就地取材,切磋一二,她忍不住调侃说:“在家里只需要一个乒乓球就可以了。”
其实,关于乒乓球,邓亚萍一直想要传递给儿子的,并不是一种夺冠的执念,而是这项体育运动在她身上所赋予的卓绝意义。
在邓亚萍的记忆中,乒乓球带给她的不仅仅是赢的荣誉,更多的是输的艰难。
邓亚萍从小跟着自己的父亲练习乒乓球,在父亲的规定之下,邓亚萍每天要练习体能课,在体能修炼结束后还要做一百个发球的动作,因此练就了十分扎实的基本功,有时候训练得太辛苦,父亲看见了都心疼地掉眼泪。
但因为个子矮,省队拒绝她,被判定为“没有培养价值”。年幼的邓亚萍回去把这番话告诉父亲,父亲对她说:“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
于是,邓亚萍进入郑州女子乒乓球队训练,那里条件艰苦,环境简陋,但邓亚萍不在乎,她摒弃了外界的一切质疑,四年时间里,努力训练,艰苦奋斗,由此奠定了她一生辉煌历程的开始。
即使后来进入了国家队,邓亚萍依旧对自己严格要求,每天都要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量,就连晚上的封闭训练,都要多加上两个小时。
她表示:“我更看重的是体育给予我的一种精神,因为它天天让我面对的是输和赢,而且训练异常艰苦。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训练,你才可能能赢我,你才可能赢一场比赛。”
而所谓人生,有时候输,是为了更好地赢。
不要有优越感,
更不要甩锅给人生
对于儿子林瀚铭来说,顶着父母都是世界冠军的光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荣耀与压力并存......
当谈到不许儿子有优越感的时候,邓亚萍的眼神中出现了几分少有的认真的严肃,她表示,自己“非常严格”,并且“决不允许”儿子有任何的优越感。
“运动员是苦出来的,也是拼出来的,我们来自于普通的家庭,通过乒乓球运动,拿到冠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并不存在任何的优越感。”
对于儿子的未来,她更多的期待是:他要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他的梦想,体现他的价值,而不是因为父母的成就,产生一些无谓而天然的优越感。
诚然,优越感是无形的,但父母的资源是有形的。
邓亚萍并不吝啬于向儿子展示自己的资源,她带着儿子参与节目的录制,出席一些大的场合,更多的是为了给儿子见见世面,锻炼他在不同场合下的应变能力,表现出良好的家教和修养,而这种能力是需要自己努力学习的,并不是父母资源可以堆砌出来。
在访谈节目《春妮的周末时光》中,邓亚萍曾朗读过一封写给儿子的家书。
她明白,拥有一个世界冠军的老妈对于儿子来说,光环之下,隐藏着许多无形的压力。她望子成龙,却不想他的人生道路被自己的成就束缚。
“妈妈并不想要培养一个世界冠军,妈妈真正想带给你的,其实是那种霸气,那种精神素质,无论遇到什么挑战,都敢打敢拼的意志品质。
比起甩锅给人生,跟自己较劲是非常辛苦的……但情愿痛,也不要甩锅给人生。”
图片来源自网络
虽然自己与儿子的起点并不相同,但传承两代的教育理念却有着相似之处,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邓亚萍努力向儿子传递更多关于尊重、自律和拼搏的观念。
她说:“最终出来的人一定是死磕的人,是拼搏的人,一定是不会那么容易原谅自己的人,对自己极其要求严格的人。”
她自己是如此,对儿子的要求同样如此。我不苛求你重复我成功的道路,但你要对自己的选择全然负责,问心无愧。
从邓亚萍的家庭教育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位世界冠军的坦荡取舍和平等尊重,还有一位母亲的坚强执着与柔软智慧。
“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去教育我的孩子,希望他正直,很难期待他会有多么的成功,但是他一定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这,正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最真诚的期待!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Reference:
东南访谈录:“大魔王”邓亚萍:最好的教育是尊重个性,百花齐放
人文历史洞悉:邓亚萍:好的教育应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自己的优势无人可及
王者荣耀:儿子当妈妈的电竞导师?邓亚萍:大人管不住自己,凭什么管孩子?
老师请回答20190412期:邓亚萍教育孩子“不设限”
春妮的周末时光 : 邓亚萍的坚强与柔软
精英说读者福利
主题:家庭成长类
🌟今日福利
|内容介绍|
|作者|
点击“在看”,并评论文章,说姐将从中抽取3人送出以上图书一本(申明:本次活动10.23上午10:00截止,最终解释权归精英说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