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农村出生,瞒着父母复读10年、历经7次高考,为何把人生路越走越窄?

鸢尾花花儿 精英说 2021-06-17


 

你还记得26岁那年,自己正在做什么?

 

如果本科毕业选择继续深造,26岁你可能一边忙着做毕业设计,一边四处面试等offer;如果3年前选择直接就业,26岁你可能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生活上已经找到了另一半;如果8年前被挤下独木桥,26岁你的孩子可能已经上了幼儿园。

 

然而,《高十》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唐尚珺,在26岁的年纪正瞒着父母读了8年高中,参加了5次高考,还继续在为“考中科大”的梦想拼搏。


 

高分复读背后的原因,既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文化和成功学心理,也离不开名校情结的影响。


知乎上有人梳理了唐尚珺完整的高考历程:



 

纵览这近十年的经历,如果说前几次次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选择复读,此后的每次选择则都与“想考中科大”的名校情节有关。


与此同时,在唐尚珺埋头苦读的这近十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0年的26.5%跃升至2019年的51.6%,早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考复读生的主流诉求也已经从“有大学上”变成“有好大学上”。


在安徽毛坦厂中学,选择复读2020高考的理科考生里就有高考分数高达622分的考生。随着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每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高中应届生,这批人的潜力并不是仅靠多读几年就能超过的。 

 
近些年来,和唐尚珺一样走上高复之路的学生不在少数。

北京日报客户端在2020年8月3日曾发过一篇报道称,“来自北京市规模最大的知名高考复读学校精华学校的数据显示,前来报名复读的总人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两成。其中,超过600分的高分复读考生已接近百人,相比去年同期上涨约三成。”
 
但大多数高分复读者是基于现实的利益考量后做出的决策,毕竟TOP10名校的含金量在那摆着。


一方面,越好的学校保研率越高;另一方面,好学校接收免推生的比例也越高,两种因素叠加,本科非名校生想在考研这一战中逆风翻盘难上加难。

在一二三本合并的大趋势下,头部以下大学区分将不再明显,以往在一本线边上的那些学校丢掉的含金量将全数转移到名校。

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
 
高考复读,甚至高分复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就像纪录片里唐尚珺评价考霸同学吴善柳那样:
 
反正都是个人的追求,不管你做了一件什么事,正的反的都有人说。
 
说姐在此无意评判这个群体的是与非,只是面对不同情况的复读生个体,可能很多人都曾经有过唐尚珺式的怀疑“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如果不能,坚持复读的意义是什么?

 
主人公在这里问的“知识”,应该特指他在学校学的那些,纯逻辑推演出的概念、命题、符号等。这类知识过去60、70一代只能从书本、课堂上获取,现在90后00后们呢?度娘、知乎、B站、慕课上几乎有你想学到的任何一个本科学位所涵盖的知识。
 
与此同时,当人们获取知识的成本几乎降为零,知识本身便不再具有改变命运的价值。而相比之下,人们获得见识仍然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等。
 
回看《高十》纪录片,发现弹幕里有人表示不解:刚说一直想考中科大,现在说一直想去北京的大学。

 
唐尚珺到底知道不知道中科大在合肥而不是北京?中科大的研究型培养方向他又了解多少?

事实上,主人公身上诸如此类的漏洞并不少见,不少网友犀利的指出:

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逃避。高考制度的漏洞、社会对于一个农村学子的宽容让他忘乎所以……

 
而另一边,片子里不止一次出现他弹吉他的画面;

他会在春节回乡的公共汽车车窗上手划一个“家”字;为把参加工作第一年回乡过节表演的更逼真一点,他换掉有钦州标志的购物袋,早早给妈妈孝敬钱、给小辈压岁钱......
 
一位多么细腻感性的青年!说姐猜如果让他去做一份需要调动人感情的工作,一定会完成的很出色。
 

对于唐尚珺来说,他在课堂以外涉足的通识知识太少,生活圈子又极其封闭,导致无法清晰对自己的优劣势有个清晰的认识。

纪录片拍摄的第二年,唐尚珺被985院校吉林大学录取,但又因不接受调剂又选择了放弃了。据知乎网友的透露,主人公在纪录片完结的2017年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原本以为这是终结。

殊不知因为父亲患癌,为了凑钱他头也不回的再去复读。只因为高分复读有奖金。后来父亲去世,处在自责当中的他继续靠复读麻痹自己。2018年考上厦大没去,2019年又再次参加了高考。
 
 
其实说姐完全能理解这种因为生在农村,没有享受好的教育资源。为了弥补后天遗憾去复读的故事,可是接二连三的这样,把自己的青春搭进去真是得不偿失。遇到挫折还得想办法往前走,不能总原地踏步不是吗?

如果主人公能站在终点去思考问题,高考这一站既然无法达成局部最优解,那就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努力去争取整个人生的最优解,那么大概率现在前路会宽阔许多。
 

说姐身边的一些同学,虽然大学和专业不尽如人意,但是有人工作了好几年考了国外的MBA,现在已经在500强外企做到了高级经理;还有人曾经考军校落榜,后来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应征入伍,再在部队考军校圆了梦的;更有同学因贫困差点失学,后来却考上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这种级别的公务员……
 
这些同学大多没有拘泥于高考这一站的失意,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才活出了自己想要的姿态。

比见多识广更高级的是洞察力,是一个人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模型,它们才是真正能过好这一生的法宝。

终局思维:站在未来看现在
 
唐尚珺的困局,既有性格使然的成分,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他其实代表一群人,他们很努力,但是偏执而又缺乏分析能力,就算跨过独木桥,也很容易掉入“小镇做题家”的泥潭,走出“小镇做题家”泥潭终能在大城市立足的,又容易被贴上“凤凰男”“凤凰女”的标签,纪录片主人公只是把这种分裂的性格演绎到了极致。
 
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他们与大城市孩子巨大的见识鸿沟,见识的狭隘反过来又强化性格的偏执,如此往复恶性循环,而大环境个体又无法撼动。


看着这样的孩子在固定的人生轨迹上,在一次又一次理想遭遇碰壁中煎熬蹉跎,说姐真的没办法巴拉巴拉说一堆理论:
 
课本之外,多刷点通识书籍吧;课堂之外,多出去走走吧;学习之外,多和不同的人交朋友吧.....
 
因为讲一些客观条件办不到的方法论不若不讲!倒是人类某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刻意练习,高中阶段的知识储备也足够,并且这样的练习不但不会影响书本知识的学习,反而促进其对书本知识的吸收。

 
比如,上文所讲站在人生的终点去思考问题,其实就是终局思维,就是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要时常思考一下这件事最终达成的目标,然后以终为始,站在未来看现在,修正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我们不妨就以唐尚珺为例子,看看到底怎样进行终局思维。
 
第一,站在人生的终点,走出农村那个圈,过上比上一代更好的生活才是唐尚珺的最终目标,而想考中科大只是他当下为完成最终目标正在做的事而已。
 
千万不要把人生某一阶段的小目标,同最终目标混为一谈。
 
 
第二,终局思维的核心是,人生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生命时长内完成既定目标,最好找到概率最大的路径去实现。
 
唐尚珺在已经考上重点本科的情况下,无论保研、考公,还是就业,都百分之百能完成人生最终目标了,反而在连续参加高考多年的情况下,其智力的挖掘已经接近极限,由重本进步到中科大的概率是极低的
 
人生是所有事件概率的总和,而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唐尚珺上了十几年高中,哪怕只是用概率论解读一下人生,很多难题活血也将迎刃而解。
 
知识背后的思考
 
我们不妨由此扩展,中学学过的很多科学理论,其实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比如熵增定律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孤立系统熵只能增大,或者不变,决不能减小,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即混乱无序状态,所以人要时刻想着从外界引入对抗,千万不能把自己封闭孤立起来,否则最终会把自己搞的混乱无序,死气沉沉。


唐尚珺其实在参加完第七次高考,考了自己历史最高分625分以后,就基本在这个水平徘徊,成绩于他的努力程度基本已经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复读生活于他的整个人生基本就像一个孤立的系统,他如果用熵增定律去预测未来,不会不知道这是一种危险的走向。

在选择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用它推演下,选择的结果是熵增的还是负熵的,无疑我们应该选择对抗无序的那个,负熵的那个。

 
而辩证唯物主义带给人的现实意义则更多,单就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这一点,用在个人发展上我们可以以始为终,立足现在看未来。
 
高考完了,孩子录取院校不理想,在要不要复读这个问题上,与其强调对理想的渴望,不如考虑你今年的客观情况:

新旧高考交替期,复读对你是难度增加还是难度减小;首战是在什么情况下失利的,努力不够,心态不好,还是临场出现重大失误;你的家庭情况又是怎样,亟需你早日就业挑大梁,还是有条件让你挑战下自身极限......
 
把物质基础想明白后的意识决定,无疑比一拍脑门的决定更慎重,比感动自己的唯心主义更科学,最后达成的概率也一定更高。

 
对于唐尚珺来说,概率论、熵增定律、辩证唯物主义这样的书本知识,你背到滚瓜烂熟,也仅仅代表中学学业阶段性的胜利,只有从它们那里迁移出思考人生问题的普遍方法,洞察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命运才会真正随之改变。
 
庆幸的是,这样的洞察力提升无关生活环境,无关你所处的社会阶层,只在于你是否刻意练习。
 
世界本不存在洞察的,之所以有些答案显得洞察,是因为大多数人不那么想,不是吗?

作者: 鸢尾花花儿,精英说作者。认真带娃,认真写字,拥有两件军大衣的80后宝妈。
 
参考资料:
1、《大学教育科学》 2021年第二期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成效、经验及展望——《教育规划刚要》实施十年审视 作者:阚明坤 段淑芬
2、《教育家》杂志 2020年12月刊第2期 高考复读的路越来越窄,为何还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
3、中国新闻周刊 2029年07月03日 挡不住的高分复读生:高三打基础,高四985 作者:俞杨
4、《笔记侠》公众号 2017年10月11日 终于把知识、见识、认知都说清楚了 作者:赵胜
5、《粥左罗》公众号 2020年8月16日 查理.芒格:我一辈子只做两件事 作者:成甲

纯正美式夏令营项目推荐!




2021年蓝湖江苏开沙岛美式夏令营开始报名啦!
7-15岁参加,7天无忧退款政策
上线3天,销售200+
架子鼓、戏剧、油画、击剑课名额紧张
快来扫描二维码咨询吧!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内容



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