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辟谣丨朋友圈里的七大食品安全谣言,你中招了几个?

2017-09-03 中国食品安全报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公共号:shipinanquanbao


谣言一:红枣与虾皮同吃中毒


网络上一篇名为《老人吃红枣中毒过世!吃红枣千万不能搭配它!要注意!分享出去!》的文章,引起大量网友的转发。

文章写到:“千万不要把红枣和虾皮一起吃,一位老奶奶爱吃红枣,有一天突然口吐白沫,去医院检查是因为红枣和虾皮同吃,产生了类似砒霜的毒素”。


另外,文章中还讲述了红枣和动物内脏、牛奶以及食物相克的“真实案例”。“红枣与虾皮同吃中毒”谣言一出让人惊出一身冷汗。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辟谣:

8月13日,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发表辟谣文章。国家高级营养师表示,红枣主要含有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如果红枣与海鲜中的砷能产生砒霜中毒,那么至少要吃40公斤的海蟹。谣言文章中还提到红枣和动物肝脏同吃会破坏维生素,肝脏内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B2,与大枣中维生素C以及β-胡萝卜素之间不会产生作用,又怎么会相互破坏呢?另外,维生素C和蛋白质发生絮凝反应需要酸性环境和高剂量的条件,即使达到条件产生反应,也并不影响在胃里的消化吸收。因此,红枣和牛奶一起吃不会影响蛋白质吸收。而且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理论中,并没有“食物相克”的说法,至今也未发现真正因为“食物相克”导致的食物中毒案例及相关报道。

谣言二:用柠檬酸泡的藕含铅,还致癌

最近很多人转发了莲藕泡柠檬酸的视频,视频中一个记者调查暗访,中间还穿插了商贩发现镜头抢回产品的内容,记者“苦心卧底”最终得出结论,商贩用柠檬酸泡藕,吃了又含铅,又低血钙,又致癌,总之就是商家黑良心。

辟谣:

柠檬酸是一种常见的合法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和饮料行业广泛使用,最常见的就是用来做酸味剂和酸度调节剂,它是通过一种叫黑曲霉的微生物,对玉米、红苕等原料进行发酵后产生的。而且,柠檬酸在各种水果里都存在如柠檬、橘子、柚子、葡萄等。柠檬酸也可以加快角质更新,因此经常用于各种化妆品。

柠檬酸本身是不含铅的。在全世界,不管哪个国家,都允许柠檬酸用于食品,而且不限制使用量,数据显示,欧美国家对柠檬酸的消费量远远大于中国,一个美国人平均一年要吃掉1000克左右的柠檬酸,而一个中国人大约只有50克。

很多多果蔬体内都含有一种多酚氧化酶,它氧化以后就会转化为黑色素,使得食物变黑。藕变黑就是这个原因,而柠檬酸可以抑制勒种酶的活性,从而防止食物变黑。

柠檬酸毕竟是生物代谢的产物,致癌,含铅更是不可能。倒是怕有些黑商家用双氧水、亚硫酸盐等漂白剂漂白藕,再加上环境又脏乱差,那才是真的要命。

谣言三:榴莲配牛奶有毒


近日,社交网络上疯传一个帖子:“吃榴莲之后饮牛奶,毒过眼镜蛇。一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的时候,吃了很多榴莲之后又喝了牛奶,致咖啡因中毒血压飙升,结果引发心脏病猝死,年仅28 岁。泰国有明确规定,食用大量榴莲后,8小时之内不能饮奶类产品。还有食用榴莲后不能喝酒!不能喝可乐,吃茄子!”。

辟谣:

关于“榴莲与牛奶同食会中毒”的传言早在2013 年就广为流传,多家媒体和专家已辟谣。


2013 年10 月,《新闻晚报》刊登《“榴莲+ 牛奶”致命?无稽之谈!》一文,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营养科医生表示,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尚没有确凿证据说明这两种食物“相克”,临床上也没有案例。2016 年5 月,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的“十大乳业谣言”中,该谣言也位列其中。辟谣信息称,牛奶和榴莲中都不含咖啡因,两者一起食用不可能凭空产生咖啡因。


因此,榴莲与牛奶同食不会导致咖啡因中毒,否则大街上售卖榴莲冰淇淋、榴莲蛋糕的甜品店都要关门了。

谣言四:葡萄上面有白霜,是农药?

目前正是葡萄上市的季节,新鲜水灵的葡萄吸引了很多人购买。但是,不少人购买时,经常会看到葡萄表面,泛着一层“白霜”。并且很难冲洗掉。


于是“葡萄上的白霜一定要洗干净,这可是农药,吃了会中毒。”谣言也随之而来。

辟谣:

只要分布均匀、未覆盖葡萄表皮本身颜色的“白霜”,都可以认为是葡萄本身分泌的糖醇类物质,专业称为果粉,该物质对人体完全无害。

果粉在长期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被蹭掉,所以葡萄布满果粉可以证明葡萄更加新鲜。

《现代快报》刊发《葡萄“白霜”不是农残,是果粉》一文。快报记者走访南京众彩物流中心水果市场,批发商户告诉记者,葡萄皮上的“白霜”是生长过程中自然分泌的物质,无害。除葡萄外,李子、甘蔗、蓝莓等水果表面也会有“白霜”。

快报记者还采访到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专家介绍,只要分布均匀、未覆盖葡萄表皮本身颜色的“白霜”,都可以认为是葡萄本身分泌的糖醇类物质,专业称为果粉,该物质对人体完全无害。由于果粉不溶于水,从而可以防止葡萄病菌滋生和侵染,还可以防止葡萄采摘后失水过快而皱缩。


果粉在长期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被蹭掉,所以葡萄布满果粉可以证明葡萄更加新鲜。

谣言五:喝茶能减肥


很多人说喝茶可以帮助清肠排毒、解油腻、减肥,这是真的吗?

辟谣:

茶叶里有什么:茶叶通常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抗氧化物质,如茶多酚、儿茶素等,也含有较多的咖啡因。同时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具有兴奋大脑神经和促进心脏机能亢进的作用;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


咖啡因使人兴奋,人体的基础代谢能量消耗增加,能量消耗是会多一些,但是,它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很小。所以,茶里的咖啡因并不能帮助减肥。

的确,有些科学家发现茶叶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降低高脂老鼠腹部组织重量,也有研究发现这些抗氧化物质可能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的生理功能,起到抑制肥胖的作用。但是,动物实验使用的茶叶提取茶多酚的量都很大,普通人每天很难喝那么多茶。    

人体内的脂肪不会因为喝茶而减少,喝茶加速分解脂肪并没有临床依据,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替你燃烧脂肪。2013年,英国研究人员对31名成年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将这些人分成3组进行观察实验,其中第一组服用绿茶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的量相当于每天喝8杯绿茶),第二组服用安慰剂,第三组人员前6天服用安慰剂,最后一天服用绿茶提取物,然后让他们运动,并测定其血液中脂肪氧化的数据,结果发现,他们的脂肪氧化并没有发现变化。

谣言六:蜜桃打了防腐剂


近日,一则“蜜桃打了防腐剂”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


视频中,一名男子在往几箱桃子上喷洒液体,画面外一名东北口音的男子称:桃子正准备从山东临沂运往辽宁沈阳,喷洒的液体为防腐剂。

辟谣:

经核查,该视频中,蜜桃上喷的是冷水并不是防腐剂。


临沂市桃产业创新团队发布辟谣声明指出,桃子是鲜食产品,临沂及周边的桃绝无应用防腐剂的现象。


桃的品种适期、采收货架期可达7~10天,不需要防腐剂。高档果品一般经过冷库预冷8~12小时后,再经过冷链运输到全国各地,以保证鲜桃美味,国内运输一般1~2天,所以在生产上绝不会应用防腐剂保鲜。即使在不采用冷链运输的情况下,生产上常采用避开中午温度高的时间段采摘,采摘后通过树荫下降温等方法降低果实温度,以利于果品的中、短途运输,也绝不会像网传的那样使用防腐剂降温。


给果实降温的方法很多,也有通过果实喷淋冷水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有专门场所和设备,一般需喷淋8~12小时,也不会像网上传的那样喷防腐剂。网上的视频可能是经销商不懂降低果实温度的方法,想通过喷一点清水的方法降温,也可能是想通过喷水的方法以保持运输途中果实水分不至于散失很多。其实桃子不适应冷水喷淋式降温,否则会降低果实的耐贮性。

谣言七:一家六口误食野生菌中毒身亡


近日,一段关于“野生菌毒死一家六口”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字幕称这是“文山平坝一家七口人因吃野生菌毒死了六人,只剩一位老人活着,六口棺材一起发送,场景太凄惨”。视频长3分多钟,全程都在拍摄长长的送葬队伍,人群中不时传出亲友的痛哭声。康,请转发。暴雨水污染严重,少买西瓜吃。看了快转。帮别人等于帮自己。


辟谣:

经媒体记者向文山州平坝镇的相关部门求证,当地并没有发生过此类事件,此则消息纯属谣言。


其实,这段视频早在今年6月份就开始流传了,还出现过“湖南湘乡”版本。“湖南网警巡查执法”也对此进行了辟谣,表示湖南湘乡没有文山平坝这个地名,该信息是谣言。而截至目前,该视频的真实情况尚未得到确认。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综合整理

编辑:刘延正 


往期精彩回顾:专题丨国务院食安委赴江苏督查食品安全工作


专题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督查组在黔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查


专题丨国务院食安委赴四川督查食品安全工作


本微信号内容同步在以下平台发布


关注中国食品安全报

搜索微信号:shipinanquanbao

新媒体投稿:cfsn21@126.com 

微信公众号QQ群:479577382

报社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微信合作热线:010-63703066-8021

投诉维权:010-63703066-8231

觉得不错,请点赞 转发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