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龙塘的最佳方式 | 小鹰·感悟
正文共:2000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唐明闽,毕业于中山大学
现服务于贵州省雷山龙塘项目点
正在成长为鹰的“小ji仔”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心交给这里的天与地,山与水。
在来龙塘之后,我在后面加了一点,还有人与人。
郎德上寨歌舞表演——吹芦笙
八月的龙塘,节日的氛围还未完全散去。
自家苗寨的吃新节虽在我们到来之前就已过完,但附近其他村寨的吃新节却还在预告阶段。
所以每隔几日便会听到村民说又去哪哪儿过吃新节,去做客去参加活动,芦笙舞、斗牛、斗鸡、斗画眉鸟等各种比赛或活动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小乌烧村吃新节斗牛比赛
小乌烧村吃新节斗鸡比赛
而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在他们眼中既是客人,也算半个自家人,所以有些村民外出做客时便会捎上我们,带我们去涨涨见识。
因此在来到龙塘村里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也陆陆续续地看到了非常丰富的苗寨风情。
郎德上寨歌舞表演——锦鸡舞
八月的龙塘,村里面发生了许多大事。
获佳绩
刚到龙塘的那天晚上,村里的篮球队参加县里的比赛拿了亚军凯旋而归,据说是历史最好成绩,村民们情绪非常高涨,鞭炮烟花接二连三,热闹非凡。
拿了奖自然还有奖金,亚军的奖金是1800,篮球队用这些钱买了一头猪,一周后在村委旁的篮球场上摆起了宴席宴请村民们共同庆祝。
有福同享,龙塘的人们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非常团结。
拿奖当天篮球队合影
一周后篮球队宴请乡里
盖新房
村里有人盖新房,动工的第一天,村里的劳动力都要去帮忙,然后主人家摆宴席答谢帮忙,家里面外嫁的姑妈们也要回来祝福。
正在盖新房的村民
姑妈们回娘家,自然少不了牛角杯敬酒,无论男女老少,一人两杯,轮番上阵。
酒都是村民们自家酿的米酒,拒绝喝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或许有些村民还会认为你看不起他。两杯下肚,从肠胃热到了大脑,这样的轮番轰炸,平时不喝酒或酒量欠佳的朋友直呼消受不了。
推脱不掉的牛角杯敬酒
惹不起但我躲得起,看到又来一位端着酒杯拿着酒壶的“姑妈”,机智的以去盛饭的借口逃脱一劫,待她走后再归位继续吃吃吃。
喝自家酿的酒,吃本村养的猪,这是村子里体现尊重的待客之道,他们或许不会换位思考客人的承受能力,这却也是最本真的热情和最质朴的真诚。
互相敬酒的“姑妈”们
乡贤去世
村支书家老人去世,这位老人生前在村子里很有地位,是位乡贤,他生前喜好养水牛,后辈们便买来一头水牛杀了祭奠他。
其实杀牛在村子里并不常见,因为牛在苗族文化中已经成为一个图腾,一种文化符号。苗人自认是蚩尤的后代,而史记有云:蚩尤有角,牛首人身。所以一般是非常隆重的节日(比如苗族13年一过的鼓藏节)杀牛才会出现。
所以杀牛当天,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聚集到杀牛的地方附近观看,有的村民非常早就去占据最佳观看位置,有的村民也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一边捂着眼睛一边看完了全程,牛杀完后分给各家各户食之。
都说苗人非常爱热闹爱过节,今得见之,果不其然。这种“开创性”的祭奠仪式,也能让普通的一天成为村民们热热闹闹的重要日子。
杀牛前的祭祀仪式
教育表彰
自2014年起,每到寒暑假都会来一批大学生在村里的小学支教。我们到来的时候今年的暑期支教已渐入尾声。
在支教结束的那天,驻村的上级干部、村里的干部和龙塘村的教育基金会代表对每学年的龙塘的优秀学子(包括在龙塘上学的和龙塘生源在外地求学的)进行表彰和奖励,也对来支教的这些大学生进行表扬和答谢,村里的大部分人都集聚在小学那片狭小的操场上观礼。
从领导到普通村民,从学生家长到吃瓜群众,龙塘的每一个人对教育的态度都比我想象中的农村人要重视得多。在他们看来,读书,依旧不失为一条最好的出路。
领导们正在对龙塘优秀学子进行表彰
八月的龙塘,没有难耐的暑气,没有紧张的生活,没有窒息的压力,没有说看就看的电影,没有想听就听的live,没有各地美食和各国料理,也没有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
清晨云雾缭绕的龙塘大寨
这里有的只是昏黄的灯光下默契的芦笙舞步,乘凉的亭子里八卦的扑朔迷离;晨间迷幻的雾霭,晚间闪烁的星辰;傍晚田野信步或塘中捕鱼,也可以向一朵莲诉说你的心事……
在乡间探索的我们
当然,无可避免的有时候也会焦虑和担忧,也会想念城市的便捷和斑斓,但既然做出这个选择,便要最大程度的融入进来。
航拍龙塘苗寨全貌
与一座村庄最好的相遇,就是用心去感受她。
既来之则安之,心安即是归处。
创作不易,长按扫描赞赏支持吧!
作者/编辑:2018小鹰唐明闽
修改/审核:耿向顺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小鹰计划 是友成基金会发起的青年发展与培养项目,旨在发现和支持具有天下襟怀的青年,沉潜中国乡村,用一年时间,开展社会创新实践,从而超越自我,认识社会,成长为行动力和影响力兼具的领袖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