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众话改革」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建立普法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2018-01-21 内蒙古掌上1234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

体系建设为抓手

推动建立普法工作

考核评价体系

司法厅法制宣传处  

副处长  闫晓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司法行政工作作为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和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是推进法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司法行政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践行法治理念、依法办事方面,更应该想在前面,做在前面,走在前面。但有时候,对所做工作程序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工作的效果没有作出科学的评价,有时候即使有,也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这些都需要转变观念,敢于改掉不适宜甚至是背离法治建设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第三方评价机制,用工作机制和群众的认知度、满意度、知晓度来说话,用数据来说话,倒逼司法行政工作提升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比如普法工作,普法工作与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各种法律服务资源一样,是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行政机关在普法中作为具体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机关,这项工作到底做的怎么样?对服务群众、唤起老百姓的法治意识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普法成本和效益怎么样?老百姓对我们的评价怎么样?这些都需要作出回应和解答。因此,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法治宣传工作标准,推动建立“谁执法谁普法”考核评价体系,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一点体会和看法。

 一、立足普法工作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上来

        让人民群众获得普惠、精准、及时和有效的法律服务,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精髓。普法工作作为一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一定要将为群众服务的法治实践贯穿始终,普惠百姓。参与融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职责任务,不仅不能少,担子应该更大,更应该挺在法律服务的最前面,将法治精神渗透、滴灌到老百姓的心中。比如,“六五”普法期间,各地利用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普法大讲堂等阵地,重点对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土地承包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共举办各类宣传活动2.5万多场次,法治教育对象2100多万人;各地区、各部门举办各类法治讲座、报告会1.4万场次,举办培训班1.6万期,培训人员370万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3600万份,开展各类法治文艺演出5300余场次。这些举措在推动全区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中发挥的作用是比较大的。试想,如果老百姓没有法律意识或者法律意识不强,那么,当他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不一定首先寻求法律的途径解决,而可能采取其他的一些极端办法解决,那么让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空谈。另外,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与群众交流互动,讲清楚法律法规,本身也是一个自我加压的过程,会倒逼法律服务工作水平上档次、上台阶。这样既克服了法律服务与普法工作的“两张皮”,也求取了法律效益的最大公约数,让普法和法律服务更亲民、更惠民、更精准,更接地气。

 二、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考评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普法工作成效如何,人民群众的评价和获得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在制定考评体系中,要突破制约普法工作发展的藩篱,大胆尝试将群众对普法工作的满意度和知晓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督促国家机关加大对所承担的面向社会、面向服务对象、面向管理对象宣传法律法规的力度。当前,要按照厅党委的部署,抓紧制定出台我区的“谁执法谁普法”实施办法、责任清单和考评办法。重点建立五个机制,出台一个办法。一是普法工作国家机关“一把手”责任制。将普法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纳入本部门工作总体布局,做到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二是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国家机关要按照全区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区工作要求,制定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普法规划、年度普法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普法任务和工作要求,并抓好落实。三是建立精准普法制度。执法司法机关在处理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救助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过程中,要加强对诉讼参与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以及相关重点人群的政策宣讲和法律法规讲解。四是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法官、检察官在司法办案过程中要落实好以案释法制度,利用办案各个环节宣讲法律,及时解疑释惑。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结合案情进行充分释法说理,并将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依据、救济途径等告知行政相对人。律师在刑事辩护、诉讼代理和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担任法律顾问、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等活动中,要及时解答有关法律问题。五是建立公益普法责任制度。各新闻媒体单位要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开设普法专版、专栏、访谈、专题报道等形式的普法宣传,自觉承担应尽的普法社会责任。要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考评办法 》,从内容、方式、程序、等级四个方面进行考评,设立36个项目100分值。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督促、制约、检验国家机关到底普没普法,普的怎么样,效果怎么样。考核体系中有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将考核评价纳入自治区综合绩效考核、综治考核和文明创建考核,增强考核评价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在实施起来,一方面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执行力也不强。同时,还要将“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作为“谁执法谁普法”的延伸,推动普法工作由普法部门的“独唱”变为各职能部门的“合唱”。

三、坚持以干部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标准

     普法工作服务群众,实现法治惠民,推进均等普惠,首先要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普法的对象是谁,目的是为了谁。从而对不同地区、部门和群体的法治需求,采取大数据等手段进行分析研判,实现及时普法、精准普法,让干部群众的法律知识和素养一年更比一年好。比如,我们在加强农牧民以及农村牧区“两委”班子成员学法用法中,就要紧紧围绕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民间借贷、农牧民工维权等农村牧区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农牧民以及“两委”班子成员法律知识培训,重点学习物权法、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和预防纠纷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在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就要全面推动国家工作人员网络在线学法用法及考试系统,目前已有48万人参加网络在线学习,参考率达95%。这对加快法治内蒙古建设、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对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抓好公职人员学法考试工作,对提高普法考试效率、节约普法考试资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对青少年普法中,就要注重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积极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在目前建立基地2300个,聘请法治副校长的中小学校达96%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法治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当前,要把对不同部门单位群体普法任务落到实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出台具体标准,根据干部群众以及青少年的需求和部门职责,对全区48个重点执法单位就本部门宣传的法律法规等列出具体责任清单和服务项目,并向社会公开,把回应群众普法需求由“软任务”变为“硬约束”。

 四、构建创新型服务型模式,推动法治成果普惠于民

       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事杂,要推进服务品质有效提升,让法治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将创新型服务型的工作理念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积极建立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项目平台,统筹推进四级网络建设。具体到普法工作,就是要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认识到普法工作从来就没有贴贴标语、发发传单、喊喊口号那么简单肤浅,也不是刻板空洞的说教。要积极推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普法活动,依托即将新建的内蒙古司法宣传中心,打造利用专业普法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法治动漫、法治微电影、法治乌兰牧骑等开展普法活动,让普法工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的又高又快。要建好用好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普法学法大讲堂等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利用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公园广场、商业网点设置的LED户外电子屏,通过远程投放的方式,加强法治方面的宣传教育。要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大讲堂、法治公益广告展播、法治电影播放等集中普法活动,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增强法治宣传实效。 

         要借助外力和外脑,发挥好讲师团、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工作的实际,注重用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字、少数民族习惯开展精准普法。让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理念,在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自治区司法厅每天通过司法厅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自治区和各盟市司法行政工作动态、各项改革成果、研究成果,交流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欢迎各地区、各单位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3244746460@qq.com

电        话:0471-5301489/5301306

出        品:自治区司法厅信息监控指挥中心

总        编:王    平

责任编辑:郭天云 

图文编辑:诺    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