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showmoney6688 Intro 授米 | 网聚投融智库 变现知识财富——让你的学识与资源一站式变现! 在这里你可以交流实战经验、承接外包服务、对接投融业务...... 想要知识变现?马上来授米吧! ◆ 问答 | 声音 | 文章 | 项目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摘要 国内保理作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缓解了企业特别是缺乏优质资产满足抵质押要求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作为新生事物,国内保理业务开展并无专项立法可循,相关纠纷裁判尺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国内保理纠纷并案审理、管辖标准、案由确定、债权重复转让优先性原则、同一债权转让与出质引发的权利冲突处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统一纠纷裁判尺度,确立行业规则,推动保理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国内保理 应收账款 审判实务 保理业务衍生于国际贸易,近年来被引入国内贸易并得到广泛运用,但我国尚无针对保理业务的专项立法,导致司法实践中关于国内保理纠纷法律适用问题存在诸多争议和疑问,亟待加以厘清。 1. >>>国内保理界定及纠纷概况>>国内保理法律关系分析>>国内保理纠纷法律适用若干问题分析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条并未区分受让人是否善意,直接规定债权转让后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我们认为,参照前述分析,也应当按照受让人是否善意无过失作区别认定。 (6) 债权转让通知效力、内容及主体问题 按照《合同法》第80条的规定,转让人与受让人达成债权转让协议的,并不必然对债务人发生效力,只有通知债务人的,始得对债务人发生效力。据此,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的,对于债务人而言,原债权债务关系未变更,债务人向转让人履行的,合法有效;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的,应收账款法律关系主体变更为受让人与债务人,债务人向转让人履行的,不发生合同权利义务终止效力。关于通知内容,实践中遇到这样的案例,保理商及债权人仅向债务人发送账户更改通知书,并未发送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书。我们认为,债权转让通知系观念通知,内容应当明确,账户更改通知并不能反映债权转让观念,不能产生债权转让通知效力。关于通知主体,有观点认为,应严格适用《合同法》第80条第1款的规定,即债权转让应由转让人通知债务人。我们认为,债权转让通知目的是告知债务人债权已转让,使得债权转让对债务人发生效力,基于此目的,应允许受让人作为转让通知主体。〔8〕[参见崔见远:《合同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页。_法客帝国按,应为“崔建远”,原文有笔误]同时,从保护债务人履行安全角度考虑,受让人向债务人作出转让通知时,应当提供取得应收账款的凭证,比如包含转让人签字的债权转让通知、商业发票等。 (7) 同一应收账款多个受让人之间的优先权认定 该问题存在三种立法例,一是采取以登记为准的优先权原则,即按照登记先后次序确定,不论应收账款的转移何时发生,未登记的,则以转让合同订立的时间次序确定;二是采取以转让合同时间为准的优先权规则,即按照转让合同订立的时间次序确定;三是以转让的通知时间为准的优先权规则,即以债务人分别收到各方转让通知的先后次序确定。我国立法显然未采取登记优先原则,至于采取的是合同优先原则还是通知优先原则,则存在争议。〔9〕[持合同优先原则的理由可参见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483页;持通知优先原则的理由可参见申建平:“债权双重让与与优先权论”,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3期。]《合同法》并未规定债权转让处分行为特殊规则,可见,转让人与受让人达成债权让与合意时,即产生债权转让处分效果。对于债权转让的对外效力,《合同法》仅规定未经通知,对于债务人不生效力,但对于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效力,未作特殊规定。我们认为,应当对《合同法》第80条第1款作扩展解释,将债权转让区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未经通知债务人的,债权处分行为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首先是基于债务人保护目的。第二次让与通知先于第一次让与通知到达债务人的,第二受让人将受领清偿,而直接赋予债权转让合意以债权处分对世效力,意味着第二受让人并非真正的债权人,鉴于我国立法并未规定“表见让与”制度,债务人仍需向第一受让人作清偿,出现债务人二次清偿问题。相反,将债权让与通知作为债权处分行为对抗第三人要件,则第二受让人可以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取得债权,避免债务人为二次清偿。其次是基于第三人保护。债权转让缺乏公示性,在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情形下,第二受让人无从审查债权是否已为转让,而以债权转让通知作为对抗第三人要件,则避免债权“重复转让”带来的诚信风险,降低纠纷发生概率。需要说明的是,即便以通知作为对抗第三人要件,也难免出现债务人与转让人恶意串通伪造通知情形,为保护交易安全,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无疑是最优选择。目前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经上线,并将应收账款转让自主登记纳入服务项目,天津等地金融主管部门也要求保理商在办理应收账款转让业务时查询应收账款权属状况登记,并在办理应收账款转让手续时,通过该平台登记应收账款,公示权利状况。我们认为,在立法尚未规定登记作为对抗要件的情况下,金融主管部门关于登记查询应作为办理保理业务必经程序的规定,可以作为判断第二受让人是否善意的依据。 (8) 同一应收账款转让与出质形成的权利冲突处理 应收账款转让与出质冲突可分为应收账款先质押后转让及先转让后质押两种情形。对于前者,按照《物权法》第228条规定,应收账款出质后,除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外,不得转让。故未经质权人同意的,应收账款转让无效。对于后者,按照前述分析,应收账款转让未通知债务人的,债权转让处分行为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故应区分处理,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的,质权人未取得质权;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的,质权人可以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质权,对应收账款享有优先权。 (9) 保理商一并向债权人和债务人 主张清偿的实体处理 实践中,保理商未能收回应收账款的,往往同时向债权人和债务人主张清偿,向债务人主张清偿的依据是应收账款债权,向债权人主张清偿的依据则是回购应收账款或清偿融资款的承诺。对此,应区分情形处理,一种情形是保理合同约定保理商一经声明回购,应收账款即发生反转让的,应审查应收账款反转让是否通知债务人,反转让通知债务人的,对债务人发生效力,保理商只能在债务人清偿以及债权人回购两者中择一行使;反转让未通知债务人的,对于债务人不发生效力,保理商仍可向债务人主张清偿。此时存在保理商“重复受偿”可能。另一种情形是保理合同约定债权人付清回购款项后,应收账款才转移归债权人所有,在此之前应收账款不发生反转让的,此时,保理商可同时向债权人和债务人主张。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也可能存在“重复受偿”问题。对于“重复受偿”问题,判决主文表述值得推敲,以第二种情形为例,有的法院表述为:“一、债务人偿还保理商应收账款债权本金。二、如债务人未能按照第一项履行义务,则债权人对应收账款承担回购责任,即债权人应于判决确定的第一项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2日内立即支付保理商债权本金。三、债权人在完成回购义务后,保理商享有的与之相应的对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债权转回至债权人,免除债务人就此笔应收账款债权向保理商的偿还责任。”〔10〕[参见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苏中商终字第0574号民事判决书。]对此,我们认为,债务人未按期履行清偿义务,也应当允许保理商通过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财产的方式获得清偿,保理商从债务人处获得清偿的,债权人的回购义务也应相应免除。据此,妥当的表述应当是一旦债务人清偿,则相应免除债权人及其担保人责任,一旦债权人履行回购义务,则相应免除债务人清偿责任。 (10) 债务人与债权人串通伪造虚假应收 账款情形下债务人责任认定 对此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债务人在应收账款确认材料上签字,即应承担清偿应收账款责任;一种意见认为,基础合同关系无效,债务人对于保理商构成侵权,应当就保理商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我们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债务人与债权人串通伪造虚假应收账款,应认定购销合同无效,保理商无法基于并不存在的应收账款债权主张清偿,而债务人串通伪造虚假应收账款的行为,构成对保理商债权的侵害,应当就债权人、担保人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11) 保理专用账户性质认定 从司法实践看,商业银行采取的应收账款收账方式普遍是由债权人在银行开立保理专用账户,用于收取相应的应收账款并进行保理融资本息和保理余款的结算。该账户虽为保理专用账户,由商业银行实际控制,债权人不得自行支取,但形式上看,此账户仍为债权人账户,款项性质仍是债权人财产。有观点提出,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5条有关特户、封金的规定认定账户资金为质押动产。但动产质押除应具备占有和财产特定化两个要件外,还需具备质押合意,保理商和债权人显然不具备质押合意。据此,我们认为,对于债权人开立的保理专用账户资金,法院仍可以采取冻结、扣划等措施,债权人破产的,该账户内资金应被纳入破产财产。 信息来源:微保理 中国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及主题金融汇编 『百问百答』之你最关注的财务指标 『百问百答』之城商行的盈利来源 『百问百答』之定向增发 『百问百答』之三张基本财报,哪张更重要? 项目精选|百问百答|关于授米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