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投资基金精选法则

2017-03-10 南水 授米

随着中国持续推进去产能、去杠杆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产业投资基金正被赋予更高的投资使命。


有业内人士直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为鉴,推动新经济崛起的一大重要驱动力,就是以PE/VC(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为代表的产业投资资本力量。它们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运营等多方面支持,扶持它们不断成长,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通过股权投资与收购兼并等多元化资本运作方式,它们实现可观的投资回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


某种程度而言,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新经济快速崛起的时代里,个人通过 PE/VC 投资新经济,等于在拥抱未来的财富。


然而,随着各地产业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行业同样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这无形间给高净值投资者带来不小的投资考验——如何选择真正具有投资水准与优质项目挖掘能力的产业投资基金,某种程度决定着他们的收益有多高,风险有多低。


“至今,这是一个难以完美解答的问题。”多位 PE 业内人士坦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光靠所谓的资源关系与人脉网络,产业投资基金未必能捕捉到优质项目。随着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范围从原先的 Pre-IPO 股权投资扩展到 PPP 投资、过桥贷款、并购贷款、创业投资等领域,基金管理团队的投资水准将会摆在最重要的考量位置。


产业投资基金模式蜕变历程


过去数年,产业投资基金名曰扶持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成长的股权投资基金,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产业投资基金更多通过投资 Pre-IPO 优质项目赚取“短期、高额、快速”的投资收益。


这也让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与股权投资基金相当类似。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操作模式未必能持续很久 。
首先,随着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加强企业 IPO 审核监管力度,这种 Pre-IPO 模式正渐行渐难,无法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
其次,众多产业投资基金的加入,导致股权投资项目估值日益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企业 IPO 定价低于股权投资价格的倒挂现象,令产业投资基金看似退出项目众多,实则亏损不小。
最后,专注 Pre-IPO 投资无法提升基金管理团队的专业投资能力,不少产业投资基金沦为拼资源关系、抢项目的运作平台,令投资业绩难以持续。

“应该说,当时不少产业投资基金玩转的,是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套利,以及 IPO 政策套利,但纵观金融发展历程,政策套利往往是昙花一现,无法形成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多位产业投资基金人士表示,这也促使不少产业投资基金开始蜕变。一方面他们

逐步摆脱政府化运作的束缚,通过引入专业人才推动基金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一批专注投资新兴战略产业细分领域,具有高超投资水准的产业投资基金应运而生。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让产业投资基金完成了第一轮蜕变。


但令市场颇感意外的是,在首轮蜕变完成没多久,产业投资基金又开启了新的转型征途。


具体而言,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去产能、去杠杆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产业投资基金被赋予新的使命的同时,发展也迎来全新的格局。


以投资领域划分,产业投资基金从纯粹的股权投资基金,扩展为专注早期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擅长行业整合兼并的并购基金,拓展基础建设项目投资的行业基金等。


尤其是 PPP 运作模式的火热,带动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在涉足相关新兴战略产业项目股权投资同时,开始拓展 PPP 投融资版图。


这给地方政府带来多元化的资本运作机会。对于存量的政府基建类项目,地方政府可以通过 TOT、ROT 等方式,由产业投资基金先设立的项目公司接手具体项目运营。尤其是对于已到回购期的 BT 类项目,原先政府的付费期是三到五年,产业基金介入项目后,政府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政府的补贴或支付期限可以延长到 10年甚至更长,大大减轻地方政府的短期偿债压力。


与此同时,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运营这些基建类项目,也能获得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有机构测算,目前产业投资基金比较热衷的收费性高速公路PPP项目,年化收益能达到 7%-9%;而城市污水治理项目的年化经营收益也能在 5%左右。


“尽管这些项目收益率相比股权投资回报略低,但考虑到当前资产荒格局,以及企业上市面临排队等诸多变数,涉足 PPP 项目投融资无形间能帮助产业投资基金分散风险获取稳健回报。”多位业内人士直言。


为了降低项目运作风险,不少产业投资基金在涉足政府类 PPP 项目同时,会设定一些投资风控底线。
首先,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的土地一级开发、保障房等非经营性项目,必须由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还款保证;
其次,产业投资基金更愿意采取债权或“明股实债”的形式,保证项目运营的固定收益;
第三,为了分散资金风险,产业投资基金往往会拉上银行进行联合投资;
第四,产业投资基金会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严格审核,要求地方财政对基金本金收益进行兜底。
产业投资基金精选法则


尽管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趋于多元化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但如何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依然存在诸多变数。


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者选择产业投资基金不能只看名气,基金管理团队专业投资能力才是确保投资者获取理想回报的最大保障。


以政府基建项目为例,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团队能否获得政府授予特定区域内的各种经营特许权(包括城市区域综合开发所得收益、基础设施运营以及特色产业发展领域等),某种程度决定着基金能从项目投资中获得多大的回报。


其次,基金管理团队的资本运作能力同样值得投资者认真考量——由于基建项目投融资期限较长,导致经营风险颇高,基金管理团队能否将部分基础设施运营和特色产业项目进行股权转让或资产套现,提前兑现投资收益,变得至关重要。


多位 PE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有经验的投资者往往会与基金管理团队面对面交流,了解基金管理团队是否曾将加油站、油气管网项目向石油公司转让;或者将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和处理项目向环保经营公司转让;文化创意、户外广告经营权等向文化公司转让;有线电视运营项目向有线网络提供商转让等,以此判断他们资本运作能力——在项目无法 IPO 时,如何让项目多元化退出获得理想回报。


在多位 PE 业内人士看来,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任何一个项目都存在风险。比如基建类项目收益的实现,依赖于项目建成后的实际运营情况,这可能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使用者偏好、运营效率、运营成本、竞争性项目等因素影响,以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状况的变化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方向的调整等冲击。


为此,投资者在精选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务必不要轻信某些地方政府所谓的“保底承诺”,更需要考察项目本身的现金流创造能力、投入产出比等,并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项目的稀缺性和必需性、政府补贴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分析,先判读产业投资基金拟投资项目的好坏,再决定是否投资。


对于供水、供热、供电等特定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投资者不要指望产业投资基金能通过项目清算或 IPO 退出,更多要关注产业投资基金能否通过政府回购等方式实现项目退出。


“事实上,如何投资优秀的产业投资基金,一直是门高深的学问。”一位有过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经历的高净值投资者坦言。


在他看来,投资产业投资基金,首先要抓住大势,比如互联网、医疗健康、消费、文化创意等新兴战略行业都是国家未来大力持续的产业,投资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不会犯战略错误。其次要抓细节,比如不能只看产业投资基金以往项目的退出成功案例,更要了解他们实现项目退出的全过程,以此判断他们资本运作能力,才能更好地确保自身投资获得理想回报。最后要看清人,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PPP、过桥贷款等多元化投资,都考验着基金管理团队的投资智慧,只有先充分了解基金管理团队的投资理念与具体项目投资退出策略,才能对基金管理团队投资水准给出最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