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资环2019交出闪亮答卷
回首2019,我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取得了不少喜人成绩。
展望2020,我院将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继续书写“和谐资环、卓越资环、幸福资环”新篇章,朝着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2020年,全院师生凝心聚力,认真贯彻落实我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推动学校“冲一流”建设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十大工作进展
1.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成功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
2.生态学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3. 荣获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成果丰硕
5.三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6.科研平台建设与产学研取得新飞跃
7.成立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建设强有力学院骨干队伍
9.人才培养成绩喜人
10.主题教育“亮”党建品牌
1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成功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
ESI 2020年1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院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这表明我院学科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
2
生态学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6号),我院生态学本科专业成功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
荣获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由樊小林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成果“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控释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针对包膜肥膜材难降解、释放不可控、包膜效率低、有溶剂污染环境、肥料配伍技术落后等难题,创制了可降解植物源油脂包膜材料,创建了可调控包膜肥养分释放的控释技术,集成高效、节能连续化包膜肥制造工艺,研发同步营养肥新产品和新技术,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施肥劳动力减少50%,实现了包膜肥的大面积应用。该成果技术处于国际领先,产品获得我国首个缓释肥料正式产品登记证,已远销国外,引领了我国包膜肥料产业发展。近三年推广五千多万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此外,我院副院长李永涛教授参与完成的成果“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关键技术与应用”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成果丰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0年度NSFC-广东联和基金集成项目)1项
我院胡月明教授牵头承担NSFC-广东联合基金集成项目,直接经费1096万元。该项目针对赤红壤区耕地质量下降、土壤退化与污染严重、耕地质量提升机制不清等问题,通过完善现有耕地质量认知理论,建立耕地质量“全要素-复合结构-多重功能”认知系统,“多源遥感-移动监测-原位检测”一体化监测技术以及基于高分遥感和大数据的评价方法,探索并揭示耕地质量时空演变规律;通过深入研究赤红壤区耕地土壤酸化、侵蚀退化和连作障碍机理,揭示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与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及其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机制,从而提出耕地质量退化阻控技术与调控对策;通过集成上述研究成果,创建赤红壤区耕地质量提升机制与途径,并进行试验验证和示范应用。项目不仅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促进土壤与土地学科发展,带动广东省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为我国南方赤红壤地区耕地提质改造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应用案例和关键实用的技术。
我院喜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
学院党委制定学院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及立项资助奖励方案。科研到位经费总额为3033.9440万元,其中纵向、横向到位经费总额分别为2422.3906、611.5534万元。学院主持申报各级各类竞争性纵向115项,已确定立项纵向26项,获新增资助金额2111万元;签订横向37项,合同总金额426.7654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申报48项,立项15项;省级项目申报46项,立项11项;厅级项目申报15项,立项4项。我院也喜获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
5
三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我院三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植物营养系张承林教授、邓兰生副教授团队负责的“高效液体肥料研发与推广应用”荣获一等奖;生态学系黎华寿教授、秦俊豪副教授、陈桂葵教授、贺鸿志副教授团队负责的“修复农田土壤污染的能源作物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技术应用”荣获二等奖;地理信息科学系徐剑波副教授参与的“基于大数据库的广东省水稻蔬菜精准施肥技术推广应用”荣获一等奖。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6
科研平台建设与产学研取得新飞跃
组建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
建设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以我院生态系全体人员、植物营养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土壤系部分研究人员为主构成。实验室主任为我院生态系章家恩教授。实验室主要围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产业链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论研究、农田—景观—产业层次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与模式创新研究、农用化学品的节约化和减量化使用创新研究、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创新研究等领域方向开展研究,旨在针对现代石油农业生产对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农用化学品的过分依赖和高投入问题,以及规模化、单一化种植、种养分离等现实状况,及由此而引起的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全球变化等问题,创新研究和开发应用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技术与模式为支撑,遵循“4R”(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可调节)原则,以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为目标,以“低投入-高效率-低排放”或“低碳耗-高碳汇-低碳排”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与模式。本年度已完成实验室建设启动会议及第一届学术委员会聘任工作。
联合多家单位组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华南分中心
2019年,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联合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惠州市兴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大北农(华南)养猪集团、广东旺大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组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华南分中心。中心将重点着力于华南地区畜禽养殖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规模化生猪养殖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推进种养结合的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张承林教授团队荣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我院植物营养系张承林教授团队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单位共同申报的“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植物营养系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多年来致力于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液体肥料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取得多项专利成果,并在10多家企业实现了成果转化。
7
成立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为了落实以本为本、立德树人的时代新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实验与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院各专业教学实验室空间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规范易耗品采购领用程序及危化品安全管理流程,切实保障实验室安全和师生的人身安全;进一步激发学院实验系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活力,为实验系列教师的发展提供专业化途径,我院计划并组建了“资源环境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
建设强有力学院骨干队伍
资源环境学院党委换届选举党员大会顺利召开
2019年12月,我院顺利召开党委换届选举党员大会。此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学院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学院新一届党委的领导下,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携手共进,奋力夺取新胜利。
支部换届圆满完成
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院于2019年7月完成了学院各支部换届工作,通过这次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学院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建设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学院工会、教代会换届选举大会成功召开
9月,我院顺利召开学院工会委员会和学院教代会换届选举大会。此次换届选举工作,经各系(单位)推荐,根据工会委员和教代会代表的任职条件,经学院工会委员换届暨教代会换届会议筹备工作小组提名、学院党委审核,报学校工会审批,确定了学院工会委员候选人和教代会代表候选人。
中层管理干部成功换届
学院完成了新一届中层管理干部换届,同时开展新一届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组织起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大家齐心协力为师生谋福利,勇担使命为学院谋发展。
学术分委员会成功换届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学术管理,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根据教育部第35号令《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华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华南农办〔2015〕18号)和《关于开展校学术委员会学院(教学部)学术分委员会换届工作的通知》(华南农科〔2019〕80号)的精神,经学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批复,我院于2019年12月完成了学术分委员会的换届。
9
人才培养成绩喜人
我院学子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
11月23日至11月25日,我院17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李文豪、苏蔚东、黄展鹏、周俞灵四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伍在包世泰、陈永康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于第八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是目前国内地理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GIS专业学科竞赛。本届共有来自全国147所高校的近千名师生参赛,是历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赛事。
2019年“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成果丰硕
2019年的“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活动主题,在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的呼吁下,广东省各大高校积极参与,踊跃报名。今年由资源环境学院组织参与“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暑期下乡活动的队伍共21支,人数为218人。队伍下乡主题开展形式多样,涉及支教、调研、环保宣传等,完成了农村垃圾分类现状、农村农药垃圾处理情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食品安全调研等课题的有效问卷调研一千八百余份,完成了十余份采访稿及访谈录音,制作了约26个下乡活动视频,向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重点科普对象普及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环境健康知识,开展支教活动,其中特色课程共200余节,收益学生人数达370多人。捐赠图书共1200多本。用大量数据撰写了26篇调研报告,新闻稿约224篇,微信公众平台、易班平台和微博等线上得到大力宣传,各分队下乡调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筑梦队”与“环保居仁小分队”荣获国家级优秀小分队称号,学院曾子焉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获评华南农业大学2018-2019年度“红旗团委”
经基层民主评议、学院推荐、校团委审核评议等环节,资源环境学院团委荣获2018-2019年度华南农业大学“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共青团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委员会,秉持“团结创新,服务同学”的工作宗旨,在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团委各项工作,深化思想引领,加强组织建设、推进科技文化创新,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社会。
10
主题教育“亮”党建品牌
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学院党政领导到各系开展座谈调研、与党外人士举办午餐会、与本科生开展“院长有约”、走访研究生宿舍等,注重梳理分析问题,边查边改。团结全院上下,加强党建引领,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工作。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
讲好先进典型故事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为提高学院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在课堂上讲好党史故事,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学院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心——致敬共和国脊梁”故事演讲会,鼓励专业教师结合专业学科以及国情、社情与民情,通过讲先进故事、讲英雄事迹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专业学习,激发学生立报国志、圆报国梦。
融合创新·打造课程思政“金课”
为加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做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同向同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经学院工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精心组织,我院成功举办第五届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教学研讨会。学院以比赛为契机,主动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方式,结合农林院校特色和专业特点,讲好身边优秀教师、优秀农林教师和国内外著名农学专家的故事,深入学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与精神品质,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培养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党建+”: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获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在2019年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评选中,我院党委书记工作案例《“党建+”: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获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本案例同时也获评华南农业大学二级党组织书记优秀工作案例。一直以来,学院党委积极尝试“党建+”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完善“四三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体系,以乡村生态振兴产业学院为平台,以点带面,探索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奋斗没有停顿点、休止符。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为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资源环境学院将紧密团结、上下一心,坚定我校“九大坚持”,落实“十大任务”,进一步加强党建,继续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毅力,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朝着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编辑 | 周淑婷 项婉静
资料编辑 | 曾子焉 林德扬 撷彩通讯社
初审 | 王智卉 宋安琪
复审 | 曾子焉
终审 | 刘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