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桐城人张小砚:孤身一人走川藏

2015-07-11 最桐城

 提示点击上方"微桐城"↑免费订阅



张小砚,祖籍安徽桐城。08年5.12大地震后赴汶川的首批志愿者之一,灾后短短半个月时间,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拉赞助招募志愿者,建起了7个帐篷学校。

一年前从成都去汶川,回访帐篷学校孩子,因桥断绕道松潘回成都,后又因成绵路塌方,再绕道。渐渐走远,信马由缰,路上还买了辆摩托车一路飙到西藏。原本三天的汶川回访计划,变成一场长达71天,近万公里的即兴旅行。山穷水尽在大昭寺说书,募得114块钱起身回程,沿途和藏民赌台球赢吃赢喝,还赢了一匹马,也差点输了终身。仅用83元从拉萨回到了成都。

小砚将这段传奇旅行边写边发天涯论坛。发帖中小砚和读者交流互动,一时之间,网上网下,游记内外,竟引发出不少的故事。许多读者竟辞职上路,怀揣张小砚游记打印稿,沿小砚足迹去旅行。

网友们把这种热爱生活,追逐自由的精神称为:张小砚的马托邦。



83元钱的“驴行”记

她叫张小砚,在成都待了1年后,她本想去汶川看看去年受灾的孩子们。谁知这一走,就走出了长达两个月、近万公里、只花了83元钱的长途“驴行”。

一条牛仔裤的独行记原本3天的短途探访计划变成了一场长途流浪。一路上没钱买裤子,一条牛仔裤穿了近万公里,最后破得实在没法穿了,都还在坚持。

“为了把小砚叫回来更新,我要在这里等到起,不走了!”连日来,成千上万的网友对着电脑屏幕,等着一个帖子的实时更新。这篇“小砚MM83块钱走川藏”的帖子自11月21日在天涯论坛上一经发出,就激起千层浪,很快跟帖转帖无数。短短20多天时间,帖子访问量逼近260万次。

这一走

本想去灾区,一走近一万公里昨日凌晨1点11分,张小砚依然毫无睡意。望着电脑屏幕,她一边忙着更新《小砚西游记》,一边回复网友的跟帖。这个被网友们称为“奇女子”的安徽桐城姑娘,从去年地震后至今一直在成都。她将自己前不久用83元钱走完川藏路的故事写成游记在天涯上发布后,迅速凭借曲折离奇的经历、幽默风趣的文笔拥有了众多粉丝。甚至有热心粉丝专门为她建起了QQ群,共同畅谈她的“西游记”。

去年5月初,张小砚在成都找到一份工作,但新单位很快关闭,员工们也随即解散。张小砚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又正好遇上了地震。“既然到了前线,就得干点什么。”由于当时志愿者太多,红十字会谢绝了小砚当志愿者的请求。小砚于是四处“蹭活干”。一次,小砚看到地震后大家都忙着重建,使得很多在废墟上玩耍的孩子无人看管。“大灾之后儿童尤其需要群体生活,需要陪伴。”张小砚和另一位志愿者阿亮一起,办起了帐篷学校。

转眼间,地震过去了1年。今年初,张小砚计划去汶川看看去年受灾的孩子们,做一下回访。谁知这一走,就走出了长达两个月、近万公里的长途“驴行”。

7月24日,小砚和志愿者们一道坐着大巴从成都出发。一到汶川,发现彻底关大桥断了,都汶路不通,一行人就过茂县往松潘回成都。可到松潘又发现成绵路塌方不通,只好往马尔康那边绕道回成都。之后,同伴都有事情就陆续各自散了。小砚还有时间,就自己走,最后到拉萨时,就只剩下她一人了。“至于后来怎么走到西藏去了,那得怨我那不靠谱的地理知识。我以为马尔康离西藏很近。”

本魂飞魄散,一句痛快做总结“骑着摩托进墨脱,一路摔了几十跤,魂飞魄散,肝胆俱裂。嘎龙山上还遭劫、弹尽粮绝。”小砚在“西游记”中用夸张的语言记录这一路走来,遇到的许许多多危险、刺激、难忘、感动、浪漫的事。

小砚说,自己在路上认识一个自称“畜生不如”的老流浪汉,这人曾是某大学哲学系的老师。后来从大学校园出来,骑着一个破摩托车常年在路上走,就这样流浪了10多年。小砚和他相当投缘,最后索性江湖结义。这个老师教她很多哲学和流浪经验,两人谈到理想,谈到爱。“一个常人看来一无所有的人,拥有更宽广的精神力量。”

至今一路经历都清楚地刻在小砚的记忆中,她把这些经历比喻成一部没有事先预演的公路电影,“一路人事交织,有兄弟情义,也有陌生人的善意。当然,也有落魄潦倒时,乞讨、混帐篷住,也有独自行路,踟蹰荒野。别问我值得不值得,我只觉得相当痛快。”张小砚说,父母对她的“流浪”一直很牵挂,但同时也表示理解与支持。“我沿途一直通过电话、短信和家人联系。尽量做到像公交车一样沿途报站名。”

本有人质疑,一笑洒脱娱自己尽管绝大多数的网友都盛赞小砚行走川藏的勇敢与胆识,但仍有一些网友不相信她“83元”走完川藏的故事,也有人毫不客气地批评她在夸大甚至是炒作。

关于“83元”钱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问题。小砚表示,走到后来身无分文,于是在大昭寺讨了114块钱就继续上路了,回到成都,口袋里还剩31块钱。“一减不就是83元了么?”

面对“川藏归来就剩下31元”的怀疑,小砚微微一笑,表现得很洒脱,“没什么啊,这世上总有一部分人不懂另一部分人的生活和快乐。这个问题就不讨论了。实在想不通,就当小说看吧。”

如今,包括广西师大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在内的8家出版社正在联系张小砚,希望她把游记结集出版。但这个古灵精怪的姑娘又有新打算,“接下来,我又要去整理和收集江南原生态民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想开一个客栈!”

话说,两个多月前的一天,天气很热,张小砚穿了双人字拖鞋就踢踢踏踏上路了。

原计划是去汶川看看孩子们,2008年“512”张小砚在那里做志愿者。“2008年5月初,我在成都找到一份工作,但由于突发地震,新单位很快关闭,员工们也随即解散。我觉得闲着也是闲着,既然到了前线,就得干点什么。”

由于当时志愿者太多,红十字会谢绝了小砚当志愿者的请求。小砚于是四处“蹭活干”。一次,小砚看到地震后大家都忙着重建,使得很多在废墟上玩耍的孩子无人看管。“大灾之后儿童尤其需要群体生活,需要陪伴。”张小砚和另一位志愿者阿亮一起,办起了帐篷学校。转眼间,地震过去了1年。去年初,张小砚计划去汶川看看受灾的孩子们,做一下回访。

2009年7月24日,小砚和志愿者们一道坐着大巴从成都出发。一到汶川,发现彻底关大桥断了,都汶路不通,一行人就过茂县往松潘回成都。可到松潘又发现成绵路塌方不通。

“那个时候我没想去旅行的,成绵路塌方了,然后说要四天还是三天以后才开始售票。我们只能在那里等,因为我那时候经常去汶川,知道有好几条路从成都过汶川的,我就说马尔康也可以回去,然后我和阿亮、沈前一行三人就绕道马尔康去了。”张小砚如今笑着说:“至于后来怎么走到西藏去了,那得怨我那不靠谱的地理知识。我以为马尔康离西藏很近,当时就跟同伴说都走了这么远,那我们就顺道去西藏吧!本来预计待三天就回来,谁知这一走,就走出了长达两个月、近万公里的流浪。”

遇险

“骑着摩托进墨脱,一路摔了几十跤,魂飞魄散,肝胆俱裂。嘎龙山上还遭劫、弹尽粮绝。”小砚在“西游记”中用夸张的语言记录这一路走来,遇到的许许多多危险、刺激、难忘、感动、浪漫的事。小砚说,“那一路,我只觉得相当痛快。”

说起摩托车的骑行故事,小砚至今惊魂未散。“骑摩托车的这一路我们没少跟警察‘过招’”。

本来与小砚同行的还有两个男生:阿亮和沈前,但沈前到了马尔康就决定回成都了,只有阿亮选择和小砚去西藏。

“因为我很懒,每天睡懒觉,我和阿亮经常搭不到车,搞得很狼狈,我们就商量买一辆摩托车,有好的道路就可以骑摩托车了。”小砚说。

决定买摩托车源于一次与藏民的攀谈。

“有一次,我和阿亮在海螺沟下面的小店子里吃饭吹牛,有一个藏民在旁边,他听说我们要去西藏旅行,也加入了我们的谈话。我们那时候想买一辆三轮车,听说要5000多元钱,可以住在车上,还可以拉货,很方便,一车多用。但那个藏民叫我们买摩托车,说摩托车走川藏路是最好的,从那一次我们就打算买摩托车了。但走了一路都没看到卖摩托车的,直到雅江才买到了摩托车。”

摩托车是两人合伙买的,总共5050元,按小砚的话说,阿亮是大股东,她自己是小股东,买完车之后,两个人剩的钱不到2000元了。就这样,两个人开始每晚上住客栈或者藏民家,10元、15元一个晚上。“坦白说那时候我们真没想到如果钱花光了怎么办这个问题。”

这个骑行工具虽然给小砚和阿亮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买车的时候,阿亮说不知道西藏要不要牌照,但是那个车店老板说你这是新车,没关系的,有一个月无牌照有效期,当时我们就想‘一个月我们肯定早就到拉萨了,这个车要不要都没关系,所以就买了,无牌照、无行驶证就上路了。”

川藏公路上有很多很多的关卡,每过一个关卡都有检查,要登记,像过芒康、过金沙江大桥的很多关卡检查得特别严格。小砚和阿亮由于没驾照、没牌照经常被警察扣下来。有时候遇见公路上的检疫小站,他们就会直接冲过去或者绕过去。

“有很多次,警察让我们把驾照拿出来看,我们没有驾照,然后要我们拿行驶证,也没有,我们就把买车的收据给他们看,他怀疑我们是黑车,我们说车是买的,没来得及上照,他们说没有牌照就不准过去,就回去,回去那肯定不行了,在黑暗中修炼光明。



《走吧,张小砚》新书发布会现场


《天下女人》:走吧张小砚

来源|湖南卫视


微笑是一种武器

对一个长相清秀、身材瘦小的女孩而言,张小砚的胆子显然太大了些。她孤身一人走川藏线,其中的辛苦和磨难大概可想而知。但张小砚并不认为自己“胆大包天”,对她来说,每一次旅行都是一场实验,在这场实验中遇到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新奇而有趣的。

在去拉萨的路上,张小砚曾经和一个朋友一起结伴而行,经过邦达的一个小镇时,她遭遇了一次尴尬。吃饭的时候,朋友告诉她,有个人往你的摩托车上吐口水!张小砚的脾气很急,一听这话马上拍案而起:竟敢往我的车上吐口水!她冲出去一把揪住了那个 48 31824 48 15289 0 0 1312 0 0:00:24 0:00:11 0:00:13 2916嫌疑犯”,气势汹汹地“逼问”他,对方却矢口否认。张小砚很气愤,在一群人围观的情况下,她拉着这个人找遍了自己的车,却也没有找到对方的“罪证”,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张小砚唯一的办法就是开始傻笑,她一面笑着,一面对别人说,“幸亏你没吐,不然我会打你的。你叫什么名字啊?”

面对这样一个面对他笑得很真诚、甚至有点傻的女孩,对方虽然气愤,却也真的没有再追究。



神经小姨带大神经的我

张小砚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和自己的小姨一起度过的。因为小时候受过刺激,她的智商一直停留在了童年时代,虽然外表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改变,但内心永远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

和小姨在一起的日子是很美好的,孩童时期的张小砚一直觉得这个小姨和别的家长是那么不一样。她从来不会像大人那样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也从来不会像其他的家长那样让自己学这学那。她把自己这个小孩看成平等的人,在一起玩耍嬉戏,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有的时候,张小砚的行为过于“离经叛道”,家人就会开玩笑地说是受小姨影响,张小砚笑着说:“我们家人说我这么神经就是因为神经小姨把我带大的。”

做越来越像自己的人

与一般叛逆的孩子不同,张小砚小时候的学习成绩相当优秀。但张小砚显然不是一个喜欢上学的孩子,她高中还没有毕业就辍学了。逃离了在自己看来枯燥无聊的学校生活,张小砚毅然来到杭州,一边在酒店端盘子打工,一边开始学习绘画。第一次拿到报酬,张小砚觉得,自己已经真正开始独立了。

虽然自力更生的愿望很美好,但对于没有文凭的张小砚来说,很多工作单位甚至在第一关就把她淘汰了。但张小砚并没有被难倒,她跳过了人力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公司老板的信息,给他发邮件、打电话,直接毛遂自荐,直到他录用自己为止。但这样千辛万苦拿到的工作机会,张小砚并没有一直做下去。她平均每隔半年就会换一个公司,甚至换一个工种。

她并不觉得这是不安定,她觉得个人的经历比行业的资历要重要。

“其实不见得新的工作就比原来那个工作更有新意或者是更有创意啊,”她很坦然地说,“我觉得我一直都很稳定,就是心里面很稳定。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不觉得换工作它是不稳定的,因为我有一个持续稳定的积累。我做了一些不同的行业,接触了一些不同的人。我知道他们的一些好的东西。”

当主持人问道这些经历最终可以让她达到什么愿望时,她想了想,坦诚地说:“做越来越像我自己的那个人。”

理想是做“桃花岛岛主”

对于普通人而言,张小砚是个脑袋里随时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怪人”,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者,她的哥哥也说她太爱幻想,是个理想主义者。但现实待张小砚不薄,她仍然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在满足自己愿望的同时结交许许多多的朋友。

但张小砚觉得自己并不爱幻想,所有一切别人认为她在幻想的东西,其实是她真实的想法,她是在努力地给自己创造一个世界,一个现实存在的世界。

她的理想在长江中间的一座小岛上。那是她父亲的朋友买下的岛,他答应张小砚,如果她愿意,他会划出一块地给她来玩。张小砚想在这块地上盖武馆,请有名的武术家来坐镇。她还想在岛上布置无数的奇门遁甲,暗器机关,然后定期在网上更新攻略。主持人戏称她想做的其实是“桃花岛岛主”。

旅行并不浪漫

很多看过张小砚帖子的人都觉得,独自旅行充满了浪漫气息。但在张小砚看来,事实却远非如此。旅行充满了未知的神奇,但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在她孤身一人行走的日子里,她挨过饿、受过冻,为了蹭饭吃帮别人运过柴火,也为了糊口和别人赌过台球。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没有地方住,借宿别人的小帐篷。在寒冷的夜晚,她裹紧了身上的毡子和雨布,和另外两个人一起挤在狭窄的小帐篷里,听着外面连绵不绝的雨声,心中没有任何风花雪月的念头。到了后半夜,雨停了,她看着满天的星斗,觉得无比的疲劳而寂寞。

骑摩托车进墨脱的时候,路上是大片大片的水滩,她的摩托开不动,只能一点一点推着往前走。过丛林时,蚂蝗像下雨一样掉在自己的头上、身上,走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觉得血从自己的头上往下流。路况的艰难使得她的行程变得非常缓慢,147公里的路走了两天,相当于一个小时的摩托车车程只有六七公里。但为了不耽误时间,即使是这样缓慢的进程,她也不能一直摘身上的蚂蝗,尽管她明知道自己在流血。

除了挨饿受冻、蚂蝗满身,张小砚还经历过很多次生死一瞬,惊心动魄的故事引得粉丝“马托邦”们现场“表白”。


【本文经微桐城编辑节选】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tcts3869@163.com



微桐城

为桐城呐喊 为品牌扬帆

「深度关注桐城 分享桐城魅力」

微桐城 大世界

人文桐城丨乡土桐城丨一周看点丨看 桐 城

订阅号:weitongcheng

服务号:ahpgcm

私人号:pingecm

微博:@品格传媒

QQ:67781832

投稿:tcts3869@163.com

微桐城微店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