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桐城 | 山水刘大櫆

2015-08-09 最桐城

 提示点击上方"微桐城"↑免费订阅



作者|刘振


桐城派大家刘大櫆的曾祖父南高公,名曰耀,号弢伯,南高是其字。明崇祯辛巳年(1641)以“宾贡任歙学训导,赴京三月,闻国变回籍”(《陈洲刘氏家谱》),后“卜居合明山(枞阳县横埠镇),构别业,莳花木”(左海《广文南高公传》),“超然于风尘之外,杜门二十余年,足不履市”(《十五世弢伯公赞》)。《陈洲刘氏家谱》又记载:南高公生于明万历戊子年(1588),卒于康熙戊午1678年,享年九十有一。在合明山“杜门二十余年”,就是说南高公最迟也当在1658年由枞阳汤沟陈洲迁居于此。

刘大櫆父柱,字个甦,号沧洲。生于康熙辛亥年(1671),即于南高公卒前七年出世。而南高公之子,即刘大櫆祖父刘甡,字亚瞻,于康熙庚申年(1680)辞世。“时,吾父八岁,童然在侧”(刘大櫆《章大家行略》)。甡“没之三年”,大櫆之父柱,“梦[]立于合明双桂之间”(方苞《十六世亚瞻公传》)。据此记载,由于刘柱在十多岁时,梦其父与合明山庄双桂之事,则可推定刘大櫆父亲刘柱生于斯地当无疑问。

承上可厘清:南高公始迁居合明山庄,子亚瞻于此间生活凡二十五年左右至终;孙沧洲生于此乃三代同堂。至康熙戊寅年(1698)刘大櫆生,为第四代。后来刘大櫆在给姚范(姚鼐伯父)诗中云:“老屋百年存”,其实当时不过六、七十年耳。

康熙丁酉1717年,刘大櫆祖父刘甡侧室章氏以八十有二岁卒。当时刘大櫆刚刚二十岁,作《章大家行略》,文中云:“櫆七岁,与伯兄(大宾)、仲兄(大醇)在外庭读书。”可知,其时大櫆父沧洲已在合明寺延塾师、开家学为子姪启蒙。方建钟在其《十八世石庵公记》中记道,大櫆从弟陈纪“尝与诸昆季读学于合明”,可知刘大櫆不唯生于此,读书亦在此。

刘大櫆二十一岁“试童子毕”,先后在乡授徒,写祖居及其山水诗甚多。兹就其有关诗句予以诠释。


一、观鱼

结庐负山麓,门外临重湖。

微云过疏雨,高天澄霁初。

夕阳欲西下,曳履往观鱼……

刘大櫆祖居山庄,通称莲花庵。面南背北,处牛角尖南麓之西梁山腰。倘无雾霭,立坡上,不唯长江历历在目,江对岸景物也尽收眼底。《归思》中“孤负芙蓉岭上云”句下自注:“余家门对九华。”其题《九子山图》云:“我家门外长江水”与此诗中之“门外临重湖”,均指山脚下不远处直通长江之枞阳白荡湖。“重湖”是指由吴家矶分割而成之两湖汊。在吴家矶大埂未筑之前,从莲花庵东经鹤鸣寺,五华里至方家仓,再二里即董庄(趸庄?),泛舟过吴家矶可直抵汤沟,是水域称东湖。解放初枞阳县治设汤家沟称为湖东县,盖缘于此。另从莲花庵西行二华里下流石岭,沿青溪至青龙矶,乘船可直达浮山、至孔城,是谓西湖。

二、《山中暮归》(摘自《海峰诗集》)

一路寒山起暮霞,山前流水寺前花。

昏鸦满树钟声动,马影残阳直到家。

从诗人行踪看,先经鹤鸣寺再到家,应是由湖东返回。而《暮归》次联云:

路分牛矢外,家在鹤巢西。诗人则是由湖西返家。诗上句言途径,下联述归处。以流水工对,由西而东,不必前往鹤明寺。至于鹤鸣寺、合明山、牛矢岭等地名,未见文献。民间说法是:有头黄牯牛,夜断绳索,至湖边饮水,乃食田中禾,农人怒逐之。牛奔,化为山,止露两角,称牛角尖(或称牛牯、牛鼓、牯牛),遗矢于后,称牛屎(通矢)(多写作流石岭)。牛背栖一鹤,牛奔,鹤下,望牛而鸣,巢其下,地曰鹤鸣。地舆先生们认为,此山也为鹤化,牛角尖南麓之东西两山峦是其足,上之圆形凸顶就是鹤顶(俗称锡锅顶);该山与牛牯腹地之凤形山成为表里。还有一种说法,此两山峦,东边为“日”形,西边为“月”形,合而为明,故称合明。由《刘大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重印本)诗文文字看,牛角尖写作“牛牯”或“牛鼓”,流石岭写作“牛矢岭”,其祖居山写作“合明”,寺写作“鹤鸣”,似对以上说法取包容态度,予以默许。


三、《山行》

莲花庵下午风清,散步深山曲径平。

万里空青孤日影,一林浓绿乱莺声。

这首诗与《合明山中》、《家在》、《倚楼》、《山居春早》、《我生》、《夏日晨起》、《晚晴》等,清新、恬静而生机勃然。属其写祖居地山光水色“尤为清绝”(袁枚评刘诗语)之一类。

而其《答友人问》则意气纵横,迥然另类。诗如下:茅庐背山结,牛宫依水置。群禾积陇间,片月挂檐际。霜叶日暮飞,邻人夜深至。聊为抱膝吟,讵此隆中地?诗首联写住居环境及田园所在,住宅依山,田园傍水。貌似“结庐在人境”之陶渊明之隐居地,实则类比隆中之诸葛庐。中间四句之对应描写,峭拔而清逸,寓“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意于景象之中。最后直抒胸臆,以出山前“好为梁甫吟”之诸葛亮而自许,足见青年刘大櫆之志向与抱负。

刘大櫆自1736年,以三十九岁在顺天试“为张文和(廷玉)所黜”后,返家频繁。虽每次住时未久,而对所住地山水之情,则老而愈笃。尽管“山空地僻居民少,尽日蓬门无客敲”(《荒郊》),仍旧“惟应与田父,相对眼犹青”(《酒醒》);即便“踌躇日已西,难上高峰顶”(《登鹤鸣山》),然家山无一日忘怀,“如何牛鼓山前月,也到钱塘江上来”(《月夜过钓台》)

寻访胜迹,走近先贤,领略其爱家爱山水情怀,效力于地方文化建设,“不亦乐乎。”



相关文章:

人文桐城 | 天地会创始人方以智的传奇人生

人文桐城 |《父子宰相家训》前言

人文桐城 | 善读莫过桐城

人文桐城 | “慎宜轩”及其主人

人文桐城 | 不畏权威的方东美

人文桐城 | 施中诚:神勇歼敌御外侮

人文桐城 | 桐城文化传统中的精神典范

人文桐城 | 方琯德《胭脂巷的子孙们》

人文桐城 | 方玮德与吴宓的友情

人文桐城 | 各领风骚的方守敦家族

桐城方氏:中国文化世家的绝唱

“不想腐”的典范:张英张廷玉父子

张廷玉:三朝政坛不倒翁

人文桐城 | 张文端养心法

人文桐城 | 夜半诵声不绝,清晨弦歌琅琅

崇尚读书养猪的桐城民俗

孙铮:宰相府走出的大小姐

看桐城 | 始创桐川学社记

友情与诗情:朱光潜与方东美

何如宠:茅草堰的替身

桐城文庙:进士举人的摇蓝

桐城的精神地理

崇文重教:桐城教育史上的开拓者

桐城掌故:追寻桐城的历史踪迹

更多美文请点击微桐城查看历史消息



【本文经微桐城编辑节选】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tcts3869@163.com



微桐城

「深度关注桐城 分享桐城魅力」

人文桐城丨乡土桐城丨一周看点丨看 桐 城

订阅号:weitongcheng

投稿:tcts3869@163.com

关注“微桐城”请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