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人乘车,致13人感染新冠肺炎!被病毒盯上的人,都有一个共通点……

家庭医生 养生每日推送 2021-06-27

人生在世,吃穿住行样样都要操心。尤其是把这些问题放在如今的疫情之下,就更要求大家越谨慎越好。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工厂复工复产,出行安全便成了大家要面对的一件头等大事。毕竟稍不留意,可能就会中招。


别觉得小编是在危言耸听,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看到的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还少吗?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人乘车,致13感染新冠肺炎


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5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实用预防医学》首发了一篇题为《一起在公共交通工具内气溶胶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作者包括罗垲炜、海政等人。


该研究介绍了一起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引发13人感染的聚集性疫情。事情是这样子的↓



1月28日,乙地报告1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病例A)。


该患者1月22日发病,1月29日确诊,发病前第5天和第3天曾与其甲地同事李某某(确诊病例,1月16日发病)有共同聚餐和办公的经历。



1月22日12点,病例A(未戴口罩)乘坐甲地大巴,14点到达乙地,导致同车7人发病(病例B-病例H),此外还有一名无症状感染者(病例I)。



1月22日15:40,病例A(未戴口罩)乘坐班车,车程约1小时,导致同车2人发病(病例K和病例L)。



当日病例A乘坐的大巴抵达乙地后,停留30分钟(停留期间车辆未做消毒处理),又载客返回甲地。


1名乘客(病例J)搭乘该车后(座位与病例A之前乘坐过的座位临近),1月24 日发病。


据调查,病例J无其他特殊旅居史和接触史。



值得一提的是,该起疫情还引发了三代续发病例:和病例A同车的病例B、病例K之后分别有1名亲属发病,即病例M和病例N。


消息来源:澎拜新闻


以上就是这起导致13人感染的聚集性疫情的感染路径。案例相对复杂,大家可以对照下图阅读,以便理解~



以上案例值得大家注意的主要有两点:


1. 病例A两次乘车的情况


病例A在1月22日中午乘坐的是49座全封闭空调客运大巴,车长11.3m,车宽2.5m。除司机外共有48个客座,实坐48人。


划重点:病例A与车上最近的一例被感染者(病例E)之间距离不足0.5m,与最远的一例被感染者(病例G)之间距离约为4.5m。


据调查,病例G和病例A分别从大巴车的前后门上下车,途中没有近距离接触行为。


图示:病例A1月22日中午从甲地到乙地乘坐的大巴车及被感染者(病例)座位情况(来源/相关论文)


1月22日下午,病例A乘坐的是18座空调小巴,车长5.5m,车宽2.5m,车窗均未开。除司机外共有17个客座,实坐12人。


划重点:病例A与最远的一例被感染者(病例K)之间距离约为4.5m。


图示:病例A1月22日下午从乙地到丙地乘坐的小巴车及被感染者(病例)座位情况(来源/相关论文)


2. 病例A两次乘车时大家的状态


调取当时车上的视频发现:病例A乘坐的空调客运大巴上大部分人都未戴口罩,车上被感染的病例均未戴口罩;而他乘坐的空调小巴上仅1人戴了口罩,车上被感染的2人均未戴口罩。


研究结果:新冠病毒在密闭环境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据调查发现,在该起聚集性疫情中,10名二代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除了与确诊病例A共同暴露于大巴车以外,均无其他明确的流行病学(暴露)史。


2例三代病例(病例M和病例N),除了分别与病例B、病例K有明确接触史外,调查未发现其他流行病学(暴露)史。


研究认为,这起聚集性疫情对于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两点重要提示。



一是在密闭的空调车厢内,病毒传播距离有可能超越目前认为的飞沫传播距离(通常为1m)。


同时也提示,新冠病毒在密闭环境内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二是病毒在车厢内有效存活的时长不低于30分钟,且病毒存量能够达到足以致人发病的水平。


小编讲了这么多,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而此项研究也对公众、尤其是搭乘公共交通的乘客,在个人防护方面做出了一些提示。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这样防护


1. 乘前准备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要根据乘坐时间、中途停留时间以及出行地、公共交通工具的卫生状况等,备好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和免洗洗手液、消毒纸巾、消毒棉片等消毒用品。



2. 等候及乘坐时


全程戴好口罩,最好不要摘掉口罩吃东西;


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车上设施,如有需要,比如拉扶手,可先用消毒纸巾消毒后再接触,或是佩戴一次性手套;


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


不要与他人交谈,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可隔位、分散就坐;



注意喷嚏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及时用纸巾或手肘掩住口鼻;


靠近走廊座位跟陌生人接触的机会更多,应尽量选择靠窗座位;条件允许的话,可打开车窗,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乘坐途中不要来回走动。


3. 乘坐后


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认真洗手,并对行李、公交卡、手机、钥匙等物品进行消毒,衣物可挂在通风处或用衣物消毒剂清洗。



其实,除了出行要做好自我防护,大家应该注意到,这项研究还提示了新冠病毒在密闭环境内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说到密闭环境内的气溶胶传播,小编可要和大家仔细聊聊~


@所有人:警惕气溶胶传播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当然,大家也不能忽视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小 知 识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从而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就增加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图源 / 央视新闻


3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版诊疗方案中关于传播途径增加了“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图源 / 央视新闻


当然,对于气溶胶传播,大家也不必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指出,气溶胶传播风险是有限定条件的,不是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传播的。


此外,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气溶胶传播要同时满足密闭的空间、较长的时间、高浓度病毒三个条件。在极端的条件下才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对普通人来讲,在通风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气溶胶传播可能性很小。


图源 / 央视新闻


因此,大家对气溶胶传播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不必过于恐慌,但不能掉以轻心。


在一些密闭空间中,大家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在密闭空间,一定要注意这些事


1. 戴口罩


在电梯、办公室、会议室等密闭空间时,也一定要多多关“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李后强表示:气溶胶颗粒比较大,一般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医用口罩(或防范雾霾口罩)就可以阻拦这种粒子。


2. 开窗通风


增加开窗通风的频率,建议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这样有助于加速空气流动,把气溶胶稀释、吹散。


图源 / 网络


3. 保持卫生间清洁、通风和消毒


保持卫生间环境和物品清洁卫生,定期对卫生间进行消毒;


卫生间也要定期通风,没有窗户的可通过排气扇机械通风;


用马桶的话,先盖上马桶盖再冲水;


不用排水时,地漏口要用盖子盖上;或是用保鲜袋装水形成一个水袋,将其放在地漏上。

 

※ 中国家庭医生新媒体中心综合自:澎湃新闻、央视新闻、央视网等。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编辑:初酱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个“在看”,众志成城,一致抗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