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扔东西开始给心腾地方:《断舍离》的减法人生
专心搞好睡睡睡,
关注我,或许你能多睡一会。
从扔东西开始给心腾地方:
《断舍离》的减法人生
小土叨叨:看了一本很早以前就听说大名的书《断舍离》,作者是日本的山下英子。
书比较简短,道理也不复杂,也许有人还没看过,写篇笔记。下面的内容基本都来自书里,按照我的理解梳理了一下。
作者说了几种情景,都让人觉得无比熟悉,比如:
A 某样东西,总觉得迟早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但那一天直到今天还是没有到来。
B 换季的时候,面对满满一衣柜的衣服,却觉得没有衣服穿。
C 房间里堆了乱七八糟很多东西,觉得没法下手收拾。
D 掉入折扣的陷阱,买了便宜但不需要用的东西,做着看似占便宜其实吃亏的事情。
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断舍离 ≠ 大扫除、收拾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断舍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来吧”——这种想法就是以物品为主角。
断舍离是以物品和自己关系为核心的取舍物品技术。主语是自己,时间轴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
“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
转变为
“东西适合我吗”
“这东西还能用,所以要留下来”
转变为
“我要用,所以要留下”
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
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
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
如何做到断舍离?
断舍离从行动上讲,就是扔掉,是扔出家门,彻底断绝关系,是彻底的舍,而不是收拾好放起来。
只把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留在自己的空间里。只关注必需品,拒绝非必需品。
从思想上实现“断”,在“断”和“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当身边没有任何多余物品时,自然会有一种神清气爽的舒适感。在筛选物品的过程中,能够带来自我察觉。
通过判断“这种东西是不是和当下的自己相称,对当下的自己是否是必需品”这些问题,而更清楚的了解自己,也就是在筛选物品的过程中,能够带来自我察觉,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把外卖送的塑料勺,不会再穿的廉价裙子扔掉),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
断舍离的难点
有三种人很难扔掉东西:
1 逃避型 :家里乱七八糟,但回避收拾
2 执着过去:家里有太多不用的旧东西,奖杯,相册,承载旧时回忆的东西
3 担忧未来:过分的囤纸巾等日用品,没有的话会困扰、焦虑不安。
对于这类情况,作者的建议是多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多余的没用的不喜欢的东西都会消耗人的能量。想一想,舍不得扔的东西是不是都已经好多个月甚至几年没用了。
没有收拾的房间就像是便秘,一直不停吃,却排不出去,最终感觉变得迟钝。 试试把那些犹如便秘状态的破烂儿都扔掉,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最后作者也提到,断舍离并非提倡清简的生活,生活可能因为断舍离而变得简单、节约,但这并非追求本身。
断舍离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当下。物品是自身的投影,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尾声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通过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同时也整理自己,这就是人生该有的状态。
作者强调,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
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关于这个号」
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的作者,这里是3年多的老号,下面这幅图是这个号里的历史推文关键词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兴趣参加本周日俺的读者见面会的朋友,添加微信号xiaotudachengzi3,备注“小土读者见面会” 报名哦。添加通过后,等待拉群,入群后,参与群内接龙统计,进行报名。周日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