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成长实录《妈妈有力量》,我的第二本书来了
一转眼离上一本书《婴幼儿睡眠全书》出版, 也有三年时间。平时很少有机会跟大家聊家常,今天趁着新书《妈妈有力量》的预售,先说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我是两个男孩蛋蛋、定定的妈妈,小土大橙子是我的网名,想来已经很久没有人叫我的本名了。这本书即将付印时,蛋蛋刚过了7岁生日,他和弟弟定定相隔4岁多,定定现在2岁半,俩人都非常调皮。蛋蛋出生后的这7年,是我人生剧变的7年。
事情要从2013年说起,那时候老大蛋蛋刚出生几个月。我没有经验,带娃带得焦头烂额,娃睡不好,我也休息不好。
当时,网上婴幼儿睡眠知识很少,我查了很多资料,后来将自己改善娃睡眠状况的经历写成万字的网帖。还记得那时候,好不容易孩子睡好了,自己却激动得睡不着,天还没亮就起来敲字写文章,从天黑漆漆一直写到天光。
帖子发在微博上,反响热烈,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追随和鼓励,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进入育儿领域,并逐步走入了大家的视野。后来,我还注册了同名的微信公众号“小土大橙子”。原本是被娃“逼”得走投无路,可是峰回路转,那成了新的开始。
那时,我还要每天去上班,后来因为家中有变故,老人家没办法继续帮忙带孩子。蛋蛋当时年纪还小,完全交给阿姨不放心,加上写书、写稿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我开始跟家人讨论是否要辞职。
这是一个很纠结的决定,毕竟200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我一直在这家老牌外企工作,对公司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它见证了我从一个青涩大学生到职场女性的成长和转变。
刚辞职那阵子,因为要写书,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浦东图书馆,有时候一待就是一天,累了就趴在桌上睡一会。
虽然那段时间已经积攒了不少粉丝,但我担心商业化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几乎所有的商务合作都回绝了。这也导致自己进入了一个没有收入的阶段,再加上那段日子也过得平淡,也许在别人看来,我的投入产出比几乎为负,但当时自己的内心却似乎有一团火,特别“燃”。
就这样到了2015年,我们全家因为我先生工作调动的缘故,搬去了休斯顿。
在2017年,我第一本书《婴幼儿睡眠全书》终于面世了,那时候老二定定尚在腹中。
我们在休斯顿一住就是3年,那3年经历了很多,老大从奶声奶气的小屁孩,变成了有思想会叛逆的大孩子,软软糯糯的小儿子定定出生,从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
那3年是自媒体日新月异、新号不断涌现的3年。我们的生活,过得平淡舒适,但每次回国时,我看到这样“风起云涌”的创业氛围,又觉得心向往之。
终于,在2018年初,一家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举家搬迁回国。漂在外面的几年,我们光搬家就搬了3次之多,尤其是跨国搬迁,着实折腾了好一阵。
辛辛苦苦地搬完家,本想着可以松一口气,没想到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刚回国那阵子,预备着很快就卷起袖子创业,但现实的困难像山一样压过来,琐碎的事情也是一件接一件——老公工作很忙;孩子离不开人,小的要人照顾生活,大的即将面临幼升小的学业问题......
与此同时,育儿自媒体这条路走得也是无比艰难,所谓的平衡不过是镜花水月。进展一度非常缓慢,那是压力山大的一段时间。
创业并不是坐在会议室里,和小伙伴们畅谈远景的豪情万丈,更多的,是被不安与不确定包围的忙碌,是一种你可能拼尽全力,终点却空无一物的疲惫;更多的是没有尽头的琐碎,而我能做的,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倾注精力咬牙坚持。
也许苦心人天不负,我的微博和公众号虽然没有花钱宣传过,仅仅靠口碑相传,就到了百万量级,但不得不承认,我不是超人,没有三头六臂,睡得少就头疼,困的时候能坐着睡着。在家很难集中注意力,等孩子上学了,我就跑出去借用朋友的地方处理工作的事情,一个人上班一个人下班成为常态,我也习惯了这种孤独。
曾经我也觉得自己会撑不下去,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在自媒体人这条道路上竟也一走就是7年了,现在已经有小伙伴加入,不再是一个人,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熬过最初的种种打击和压力,在2019年,收获了自己的第二本书《妈妈有力量》。
这本书是我这几年来的心血之作,和第一本书《婴幼儿睡眠全书》侧重于睡眠问题不同,在这本书中,我把视线放到了更广的领域,探讨养育、早教、启蒙、家庭关系、自我成长等主题,应对那些最容易让我们感到无力的瞬间,让我们重新充满力量。
主题的转变既是自我突破的主动转变,也是随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必然。
人的身上总有很多的条条框框,有别人给的,更有自己给的,它让我们越来越沉重,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甩开枷锁的勇气:想那么多干什么,往前走就是了。
之所以用“力量”作主题,其实源自我的一个心结。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其实都挺背的。上学过早,比同龄人小很多,原生家庭就像一个负能量漩涡,那十几年似乎总是和眼泪相伴,活在阴影里面,像在大雨的泥泞中跋涉,举步维艰。
那个时候,我在孤独中渴望阳光,太阳却十分吝啬;我一路战战兢兢地害怕失败,失败却在周围埋伏。过了这十几二十年,我还是偶尔会想起那时候的场景。
我想,自己个性里面的同理心,既是天性如此,又是这些孤独无助中挣扎的体验留下的痕迹。
但正是这些低到尘埃里,徘徊在自卑中的日子,让我懂得很多东西的来之不易,我不会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也不会放弃自己。困境的意义不止在于给人带来痛苦,它更深的用意在于让人成长,自我救赎的道路,也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谁来定义你呢?唯有你自己。
一路走来,我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作为一个拥有高敏感特质的人,强烈的感受,有时会给自己很多压力,但在共情能力、联想思维、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骨子里的信念感一路支撑着我,青春已逝,但说起想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还是会心头一热。我有时会脆弱,但我不会轻易放弃,有时候回想,为什么自己能走出阴霾,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的不同。
所以,我想把这一路走来死扛到底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会看这本书、需要摆脱无力感的妈妈。
因为这本书不单是我自己的成长,也是无数个和我一样的妈妈们的成长。
如果说世俗眼中通常的力量是指强悍,强力,那么在我心中,女性的力量,尤其是妈妈的力量,则多了一份韧性,不再是刚而易折单薄的强大,而是百折不挠的强韧。
人生很短,短到无法预知明天是否就是最后一天。
记得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悲观和怀疑上,不要沉沦。
人生有无限可能,我们可以温柔且坚强,做更有力量的自己。
而且,任何时候都不迟!
下面来具体说说这本书的内容:
在我心目中,
有力量 ≠ 女“超人”
我们可以学会寻找助力,而非一个人默默承受全家的责任。
有力量 ≠ “女汉子”
妈妈可以成为凝聚家庭的核心力量,温柔且坚定。
有力量 = 更智慧
告别无助模式,通过自我升级的行动清单实现家庭共赢。
有力量 = 更自信
我们一起摆脱“丧”的恶性循环,用有效改变积累自我价值感。
说有力量不是给大家灌鸡汤,我也不擅长抒情,而是希望把自己的所学所思,以及实践,系统直白地呈现出来,讲怎样做更讲为什么。书一共分为8个章节:
分别涵盖:养育、沟通、情绪、早教、启蒙、家庭、二孩、自我 等八大主题。
我们把具体的内容,做成了思维导图,大家可以从这些导图中,直观地了解到书的内容。里面有不少的内容,虽然我们公号以前推送过,但这一次重新进行了系统化的整合,以及信息的补充。相信会更加方便翻阅和查找。
这本书的工作量很大,光是配图和文字就整理到吐血👇,我一度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咬咬牙也终于就扛过来了,期待跟大家分享,也期待大家的反馈,养娃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
很多妈妈希望将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所以我们也做了音频课。这次预售是和30节的音频课程打包的,每节音频课10分钟,大家能够为自己的力量续航。
在音频课里,我们提供了一个POWER 模型:
路径(Path)
如何止于焦虑与挫败,
升级思维,扩大自我价值感?
自我(Ourselves)
是妈妈更是自己,
如何平衡人生,做好角色定位?
智慧(Wisdom)
如何抓住宝宝成长的每一个契机,
让成长远离遗憾?
能量(Energy)
力量不来自你的“死扛”,
如何彼此支持、配合?
资源(Resource)
如何整合家庭内、外部资源,
“心想事成”?
不管是书还是课程,没有大道理,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作为一个从育儿小白成长起来的过来人,所有的思考和体验。
这一路我走了7年了,要感谢两个孩子带来的快乐和成长,感谢队友,感谢家人的支持和无私付出。也要感谢陪在我身边共笑泪的小伙伴,更要感谢每一个守候、陪伴的读者,不是你们,或许我还在兜兜转转找寻自己的力量。
我想说,我的力量,既来自于自己的成长,更来自于屏幕前的每一位读者。信心从来不会陡然而生从天而降,它是点滴汇聚于大家每一次肯定与鼓励。
我曾很多次吐槽过当妈的苦恼,然后在大家的回复中,惊讶地看到妈妈们各种惨案,有那么多的无奈,也有那么多的坚强。
我也曾记录过蛋蛋定定给我带来的甜蜜瞬间,然后在留言里,又看到大家争先恐后,此起彼伏地晒出妈妈的骄傲和幸福。
妈妈们都有数不清的“至暗时刻”,可妈妈们一定有更多的“人间值得”。
大家因为孩子,在这里相识而相聚,而希望最后收获的,会是一个更好自己。
有力量不等于更强势,而是更智慧更有韧性。
当我们说妈妈有力量的时候,不是说管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或者是爸爸就没有力量,而是说我们可以成为更有力量更坚韧的自己。
这本书现在在当当首发预售,预售阶段价格优惠:原价128 现价59元包邮
相当于59元买到 128元的《妈妈有力量》书+音频课 ,还额外赠送价值199元的迪士尼官方故事。
因为是预售,所以不是现货,预计3月23日发货
这本书也参加当当大促,如果还想买其他书,可以用上满200-30的优惠码MFRBPQ 。记得勾选分开发货,因为这套书是预售,选择分开发货,其他书可以尽快到手。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购买:
在书和课程里,我会陪你一起,直面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解决之道,最终找到勇气,找到力量。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那些感受到生活快乐的人, 并不是压抑了痛苦,而是学会了面对。通往幸福的路并非绕过了痛苦,而是穿透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