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曾有位读者和我吐槽她的老公:十足“妈宝男”。30多岁的人,事无巨细全部依赖妈妈,大到工作的选择,房子的装修,小到周末的安排,买内裤袜子,几乎全依赖妈妈,只要妈妈在就完全退化,不做家务不管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如何从他律走向自律?独立怎样实现?同样育有两个男孩的黄静洁老师给出了她的答案。今天我们转载黄静洁老师新书《学习的格局》中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内容,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主题。
黄静洁(妈咪Jane)是一位亲子教育专家,也是作曲家、指挥家谭盾的夫人,他们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大三,小儿子也15岁了。
只有父母早点放手,孩子才能有机会“实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才能避免在未来成年后犯更大的错误。从6岁前和6岁后两个阶段,父母放手孩子独立,究竟该如何实现呢?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有一个“独立成长理论”:父母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必须先让孩子在生理上独立起来,之后才能走向心理独立。所以,在孩子6岁前,父母必须先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我们可以从哪些生活小事开始,放手让孩子试试身手呢?
让孩子自主吃饭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在考验父母是否有勇气允许孩子自己决定吃什么、不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而且,父母通过这种放手让孩子自主吃喝的练习,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主感和自信心。如果父母想改变孩子的某些不良饮食习惯,那么就请把吃饭的“战争”移到平时,通过读绘本讲故事、逛超市看食物、一起做饭等兴趣活动,来引导孩子理解营养和吃饭的关系。一旦大家坐到了饭桌上,就要克制住自己想去管教孩子吃饭的焦虑,尽量不干涉孩子的食物选择,放手让孩子为自己吃什么做主。
有位家长在我的微博后台留言说:“放手让孩子画画、选玩具,我都没什么意见,但如果孩子穿得稀奇古怪的,难道我就任由他大红大紫地出去吗?”我的回答是:首先,不要轻易打击孩子的尝试,让他体验一下自己搭配出来的“美感”也没什么大问题,说不定他一天大红大紫地穿下来,自己觉得不合适,以后就决定不穿了。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就跟自主吃饭一样,也是锻炼孩子自主性的一条重要路径。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搭配得那么辣眼睛,与你的品位不相符,那就可以把工夫花在平时。比如,在为孩子买衣服时,有意识地做一些样式和颜色的过滤。此外,母亲平时的穿衣打扮也会影响孩子的审美,因此可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和场景来影响孩子,而不是一定要在孩子决定穿什么的那一刻与他对着干。
当孩子遇到问题甚至犯错时,我们不要急着去批评他,更不要立马提供标准答案,让孩子照葫芦画瓢地去执行。其实很多时候,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自己会去开动脑子、找办法来救场的。只是因为常常被父母一吆喝一批评,思路被堵回去了。我曾经提到过:“孩子犯错可能是陷阱,妈妈不让犯错则是更大的陷阱”。我们需要通过正向思维模式,改变自己见错就怕的心态,大胆引导孩子从错误中思考和探索。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从错误中找到自己的答案,肯定比直接记住标准答案要来得更有现实指导意义。注:心理学家马努·卡普尔提出了“有效失败”的新概念,通过失败,孩子学到了更多知识,收获了更多经验,那就是“有效失败”。“有效失败”比“无效成功”往往更有意义。
如果在6岁前,家长已经帮助孩子建立起了独立意识和安全感,那么在6岁后,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对独立原则的认知。
我也为大家总结了以下三个原则。
在家里,我们可以借鉴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概念。所谓“断”,就是断绝给孩子提供不需要的帮助。比如孩子能自己系鞋带了,就别再为他系。所谓“舍”,就是舍弃对孩子多余的安排。比如你不需要盘旋在孩子头顶,盯着他去做事,如果必须提醒,那就让孩子自己列出任务清单,从源头上教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谓“离”,就是离开“孩子不能没有我”的执念,让孩子拥有更多实践独立的机会。
我的一位好朋友,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能力管住自己,也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在我的鼓励下,她终于让孩子在暑假里参加了一个我推荐的夏令营,结果孩子非但管好了自己,而且回来后还对父母发表了一次长长的“演讲”,告诉他们在没有父母照顾的日子里,虽然苦了一点,但是自己很开心,因为发现自己有能力像别的孩子一样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了。
这就是孩子通过拥有自主感所带来的自信和自豪。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普遍使用的是“问题视角”,也就是用负面思维来看待孩子的一切。比如,当孩子考试得了高分,父母的第一句话往往不是鼓励或赞扬,却是“下次要争取考第一名”。我在一场儿童剧的表演现场,看到当一个可爱的孩子走下舞台时,家长立马拉着孩子当众数落起来:“你怎么没有走到舞台前,躲在后边还演什么呢?人都看不见!”父母这种“完美才是美”的思维方式,对孩子的积极尝试无疑是一种打击。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给了父母一个更好的建议,他提出:父母可以放弃“问题视角”,改用“优势视角”,也就是把关注点从孩子负面的“问题”转移到正向的“优势”上,这样就能看到孩子的长处和努力了。比如说,孩子在写作文时,你是选择聚焦孩子所写的内容很好,还是抓住几个错别字不放?如果你选择前者,就是在用“优势视角”来鼓励孩子用内在的力量去把自己变得更好。父母可以这么说:“我读了你写的作文,感觉写得好形象,妈妈都被你带到那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去了。不过有三个地方妈妈没读明白,你再检查一下,看有没有更好的词语可以用?”采用这种“优势视角”的对话方式,我们可以把孩子的情绪带向“我要做得更好”的心愿,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妈妈的要求,接受妈妈的批评。又比如,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他人时,你可以发现他的其他优势。比如,闺密的孩子数学不是强项,但是通过参加英语音乐剧,成为学校音乐剧和英语学习的小明星,并展现出自己凝聚小伙伴的领袖力。我建议父母避开孩子的弱项,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希望父母用孩子的强项优势来改变孩子的悲观心态。因为一旦孩子的内驱力被自己的强项激发出来,他自然会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弱项,在接受挑战的同时去改善自己的弱势。
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建立一个关于独立的原则共识,这样孩子才会有清晰的目标,父母也才能支持孩子走向独立的尝试。虽然孩子还需要我们提供生活向导和经验分享,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允许孩子通过生活实践来拓展学习、增长见识,并通过试错来吸取教训。我们不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参与到某个学习或活动中去,但是我们会花很多时间、资金和努力来启蒙和拓展孩子的多元化兴趣。我们对孩子的选择提供建议和指导,然而孩子的兴趣和探索的方向,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核实和执行。在家里,我们努力不滥用情绪来控制亲子关系,以朋友之道来对待彼此的精神世界,以亲情之爱来呵护彼此的生存空间。在父母的支持和指导下,孩子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理解度和掌控度。如今,我的两个孩子已经可以非常好地做到以上五项独立原则,我作为母亲的担子现在早已卸下了大半。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导师,而不是生活保姆。以上内容转载自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黄静洁老师新书《学习的格局》
读后感:黄静洁老师在书中还分享了28个关于学习力的话题,介绍了65种高效学习的新方法和208个学业提升的小技巧,其中许多故事都是小儿子的案例。
书中提到,孩子需要三个维度的学习能力组合,也就是打造“软实力”的核心能力组合。
第一个维度是与学习效率相关的六项能力的组合
其中包括:记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策略、提问力、理解力和分析力
第二个维度是关于学习自控力
其中包括:责任、自律、专注力、批判性思维、阅读力和内驱力
第三个维度是关于孩子的未来竞争力
其中包括:适应力、情商力、协作力、抗挫力和交友力
读完全书的一大感受:很幸运可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有机会听取一位智慧母亲的倾囊相授。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在前面,不只是让孩子如何如何,更多是父母需要装备自己,以更好地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学业难题。
黄静洁的这本书,是一本能帮助家长恍然大悟的书。她超越了普通书里面所讲的,你用什么方法能帮助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层面,而是帮助我们打开了父母和孩子的人生格局,让我们能够站在更高处跳出焦虑与佛系的简单对立来看一看,教育孩子的解决之道。
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儿子谭焉的的后面写给妈妈的信,或许再多外人的评价,都不及自己孩子真正的感激。
谭焉写道:
在我看来,每一代人都有相同的希望和梦想,都想留给后代一个更好的世界而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没有比这更荣耀、更深远的责任了。我深信,我的母亲也一定以此作为她最有价值的人生追求。
对我而言,母亲已经实现了她的美好愿望。作为母亲,她无须孩子的成功来证明她的完美;然而我相信,假如有一天,我能够取得任何成功,都将归功于我拥有这样一位母亲。是母亲,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对此,我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真正明白该如何来感激她。
我爱我的妈妈,不完全因为我是她的儿子,也不完全因为她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爱她,是因为她让我发自内心地想爱她。对孩子来说,能够发自内心去爱自己的母亲是很简单、很重要的一个前提,而这样的母子关系才是这本书需要传递出去的一个信念。
我希望有一天,每个人都能如我一样幸运,有机会体会到拥有一个像我妈妈这样的母亲,那将是人生多么大的快乐啊!
我给这本书写推荐时,看到上面这段,忍不住想,能获得孩子这样评价的父母,该是有多欣慰。相信这本书能给你启发和收获。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可直接购买《学习的格局》
【早教】【绘本】【玩具】【游戏力】【桌游】【学习】你好,我是小土,很高兴有缘相遇。我是两个男孩蛋蛋定定的妈妈,蛋蛋7岁,定定2岁半。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妈妈有力量》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本硕,巨蟹座理工女,爱思考擅总结。在大大的世界,小小地努力,我们一起做更有力量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