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史上排队第一人?

2016-11-16 小缺锌 电影山海经

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宣布2017年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征片开始。2017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周年庆,第二十届,不搞点大动作、大导演、大制片、大明星、大活动,那是不行的啊。部分单元已经开始启动,独家内容,预计明年四月前不会外泄,否则这第二十届做了与别家重复的内容那可有点那个的啊。


可以预见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必将出现影迷通宵排队的情况,根据腾讯新闻有关报道,今年有从外地赶来的影迷下午两点就开始排队了,这个纪录估计蛮难打破的了,它的衍生问题就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排队第一人是谁?也就是1993年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个售票日排队的那个人是谁?


正当我们在为这个人是谁、如何找到他而抓破头的时候,突然有朋友发了一个2016年6月29日的《新民晚报》夜光杯栏目网络链接给我们,问题迎刃而解了,原来这个上海国际电影节排队第一人在报纸上自爆了。以下就是这个署名为潘修范的作者关于他在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排队的经历全文:



潘修范:电影节抢票


 看到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网上和现场火热售票的消息,想起自己当年也有过“抢票”的经历。

  1993年10月,上海举办第一届国际电影节。因为首届,格外引人注目。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是谢晋,评委有徐克、大岛渚、奥立弗·斯通等。因为首届,也只有八家电影院放映100余部影片。对比现在电影节有16个区县45家影院放映600多部影片,真是今非昔比。当年还因为国外影片引进奇少,更令影迷久久期待。我那时仔细研究了排片表,挑选一直想观看而难以看到的名导作品,再尽可能地错开工作时间。当然,实在难以割舍的好片子,也毫不犹豫地动用起轻易不花的“调休假”了。

  记得售个人票的时间是10月3日。那天,我一早骑车从田林新村赶到上海影城。天还没亮的影城门口,我竟然“抢得”第一个。喘息方定,陆陆续续,人越来越多,买票队伍越排越长,从番禺路尚未开门的影城售票处,蜿蜒曲折一直拐到新华路上。那时候不仅没有网络售票,而且还规定除中心会场上海影城还能购买另外七家影院的电影票外,其他影院只能发售各自放映的票子。如此一来,上海影城自然影迷云集,加上外国电影少,排队的更焦急,纷纷打探什么片子好看,什么票子紧俏。当然,我是笃定的,心仪的片子、理想的场次随我挑。那感觉真是爽!

  当年,我是美国大导演奥立弗·斯通的拥趸,一直盼望看他的《生逢七月四日》、《萨尔瓦多》、《热线电话》、《天与地》、《野战排》、《刺杀肯尼迪》等名片。而那时,DVD、下载高清都没有的事,就连模糊不清的VCD也还没见过,普通影迷享受电影的渠道基本就靠影院。那一次,我“恶狠狠”地将奥立弗·斯通在电影节放映的电影“一网打尽”。特别对《刺杀肯尼迪》,我更是牢牢盯住了“准星”,开窗售票的第一时间便拿下,而且抢得好座位。刚才翻看票根,让我想起10月9日,当影城第二放映厅的《热线电话》放映结束,观众意外地发现奥立弗·斯通走上台来,在银幕前向观众致意。他介绍了《热线电话》拍片情况后,还颇为得意地为《刺杀肯尼迪》做起了广告:“这部片子的电影票我都没有搞到,看来我和我的助手要去买黑市票(他肯定不知道本地黄牛一词,否则也会引用了),黑市票价听说要60元一张。”顺便说一下,当年电影节的票价定为10元一张,《刺杀肯尼迪》因为片长几近上下集,卖20元。

  时光已过去23年,作为影迷,这些美好的回忆于我依然如醇酒般历久弥香,构成了人生一段美好的篇章。


我们希望上海国际电影节通过找到潘修范为契机,为2017年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找到历届排队第一人,其中的故事相信一定精彩。


昨日超越魔方入场券中奖者:小鱼、兔子爱拔草、leon、文勤、拾贰、Miss槑萌、伊莫诺斯、dudu

上海·电影·放映·影迷·交流

电影山海经|电影迷小小的家

微信ID:Cinematographe


长按二维码关注电影山海经



点“阅读原文”购买艺联放映《路边野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