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年
又到岁末年终,延续自2014年开始的习惯,在此回顾一下我的2016年。
1.致谢
这一年,遇到了许多令我受益匪浅的人,其中最要感谢的是小春网的陈惟楚编辑。虽然至今为止我都不知道当初惟楚是怎样发现“东京陈洋观察”的,不过受益于惟楚这位“伯乐”,使得我的一些文章相继被小春网及小春网公众号转载,进而得到了更多读者的关注。这让“东京陈洋观察”关注人数突破1000的时间提前了许多,给我带来不小的成就感。
这一年,也要感谢“东京陈洋观察”的读者朋友们。虽然推送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以索然寡味的日本时事评论为主,并且更新频率还不是很高,但是各位新老读者的不离不弃不仅令我十分感动,而且还成为了我不断写作的动力。当然,也要感谢那些给文章打赏的读者,因为没有绑定国内的手机号,所以我往往不知道打赏来自谁,在这里由衷地说一句“谢谢!”
这一年还要感谢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观察者网、刺猬公社等媒体的编辑们。感谢他们给了我最大限度的自由写作空间。同时,在报选题或接受约稿的过程中,也令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也要由衷地说一句“谢谢!”
2.生活
因为目前在读博,身份依然是个学生,所以我每天能够自主利用的时间可能比那些早已上班工作的同学、友人要多一些。不过,与他们相比,我的生活则要单调许多。每天上午10点左右从住处出发,乘地铁去学校,晚上9点多再从学校返回住处。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研究室度过的——不是读书看报,就是写评论、写论文,即使在周末和节假日也大体如此。至于日常的消遣活动,就是偶尔去书店逛逛或者看看艺术展,而每天最为安宁的时刻就是临睡前躺在床上看看微博、微信,并不知不觉中睡着。
或许正因为这样的生活,所以有时候晚上独自一个人走在回住处的路上会感到一丝孤独。不过,我也常常在想,将来回国工作了,我一定会怀念这段不短也不长的留学时光。在日本读书生活的这几年,不仅让我得到了成长,而且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就像好友鹏鹏不时跟我感慨的那样——“当初你父母让你来留学就是让你锻炼一下生活能力,读个硕士回去找个工作就完事了,没想到你抓住了这个机会拓展了自己。”
2016年4月份开始,我的这篇刊登在光明日报的文章被翻译成日文放在大学图书馆内介绍。
仔细想来,人生确实很不可思议。记得年少的时候,我曾梦想当一名娱乐记者。后来上了大学,也曾努力写社会新闻的评论,但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天赋,因为社会的很多大事小情发生后我并没有什么想法。至于来到日本留学,开始执笔日本时事评论,完全出乎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人的预料。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我的作文写得非常一般。印象最深的是高中时,班级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因为她们俩的作文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所以常常在课堂上被语文老师用作范文介绍。我的作文只享受过一次这样的待遇,后知后觉才明白当时的主要用意不是表扬我,而是激励她们俩继续努力好好写作文。现在再回想起来,觉得很有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48p2oyy7&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6年第一次录制视频报道(腾讯的Twinkle Media)
这一年,我在生活中虽然没经历什么大起大落,但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有时候本以为事情会很顺利,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有时候觉得穷途末路了,但蓦然间却发现了一条通幽小径。电影《阿甘正传》中那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经常被用来诠释人生。尽管在社交网络上这句话已经被用滥了,但不得不承认生活恰恰就是如此。
这一年,在生活中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倒令我对“实现梦想”有了新的感悟。按照常识的话,个人实现梦想并不困难,只要坚持努力,最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然而,就像《西游记》中唐僧在取经的路上,不仅会遭到来自妖魔鬼怪的威胁,而且还会遇到女儿国国王的诱惑一样,每个人在赶往通向目标的路上都会碰到许多选择——是继续前行,还是停下来欣赏风景,抑或是茫然间走到了别的地方。一路走来,既是磨练个人意志,也是考验如何取舍。
今年去了国立西洋美术馆等展馆。
在日本的这几年,虽然失去了一些搭建安逸稳定生活的时间,但也令我获得了内心的莫大充实。鹏鹏就常用颇具哲理的话来勉励我:“他们现在有的你将来也一定会有,但是你现在有的他们一辈子也许不会有。”相信许多年以后,我也会像周围很多人一样记住家附近超市哪天有打折、繁华街区哪个饭店好吃划算等等。但同时我也十分确信,即使多年以后,周围的很多人依然不会知道小山荣三是谁、日本首相是如何选出的、读卖新闻的稿费是多少。
3.评论写作
最近两年,我经常能在网上看到唱衰传统媒体的文章。不久前,一位新媒体编辑还问我是否愿意让他负责“东京陈洋观察”的运营。他对我说:“你只有媒体思维,没有运营思维,如果我来帮你的话保证会有一大波10万+。”感谢他的认可后,我委婉拒绝了。
必须得承认,作为一名写作者的我十分渴望拥有更多读者的关注、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但是,我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像很多公众号那样一味地宣泄情绪或一味地用卖萌表达来讨取读者的喜爱。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除了每年固定三两篇编译文章外,我一直坚持推送自己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文章,毕竟通过媒体公开发表能够确保文章逻辑的连贯、语言表达的流畅以及观点看法的清晰。我希望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质量保障,不浪费读者的时间。当然,如果能令读者在读罢之后有所启发或恍然大悟的话,那么对我而言将是莫大的满足。
事实上,如果经常阅读国内媒体上刊发的一些日本时事评论其实不难发现这样的套路——只要骂骂安倍,说说日本正朝着军国主义道路发展就行了。至于文章逻辑是否连贯、语言表达是否流畅以及观点看法是否清晰则并不重要。因为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这类文章不管怎样都会得到一些读者的追捧。尽管我是一个刚入行不久的后生,但是每每读到这样的评论文章总是觉得不够中肯,难以使我认同。
2016年5月,我前往三重县伊势志摩旅行。
目前为止,我写了很多关于日本的时事评论,并且还有幸获得了一些赞许,但说实话写每一篇文章的时候我都不敢怠慢。诚然,并不是说只有专业人士才有资格撰写关于日本时事的评论,但对于以社会学为专业、以日本传媒为博士论文研究方向的外行的我来说,既然能够拥有一些公开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就应该珍惜、慎用这样的权利。
这样说或许有些夸张,即使现在跟编辑报选题或接受约稿的时候,我仍然有些不安,生怕自己写不出什么观点来。在日本留学生活的这几年,我就明显感受到日本的专家学者往往只谈论他们研究或了解的领域,鲜少就他们不熟悉的事情公开发表看法。这一点其实与中国相反,在国内的媒体上,不时能看到同一个专家或学者一会儿在中美关系上指点江山,一会儿又在英国脱欧议题上高谈阔论。我总觉得一个人什么都能谈意味着什么都谈不深,缺乏洞见的观点难以令人印象深刻。
2016年我为东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网站做中文网页翻译。
今年11月份,特朗普出人预料地当选美国总统后,我写了一篇关于未来日美关系展望的评论,日本防卫省稍早前宣布探讨引入“萨德”后,我又写了一篇分析评论。写的时候其实心里很没底,但还好,这两篇文章最终都顺利交稿,特别是日本引入“萨德”那篇还获得了“底线思维”“香港商报东北亚新闻中心”等6个公众号的转载(系目前为止最多的一次)。虽然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但执笔的过程中,我也深感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即使单单撰写日本时事评论,也并不容易,也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与知识。因此,那些动辄在任何国际事务上都能发表评论的人令我既羡慕又好奇。
继去年在每日新闻刊载小文章后,今年在读卖新闻上也发表了小文章。
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但我一直认为在中国当前的新闻制度下,与国内新闻评论相比,国际新闻评论的现实影响力要小一些。虽然说它们都具备向读者解释事件、阐述观点、引导舆论的作用,但国内新闻评论有时候直接涉及对政府机构、各级官员的批评与建言,所以我认为它在拓宽言论和开启民智方面的贡献要比国际新闻评论大得多。当然,我并非要否定国际新闻评论的意义,但我希望中国的国际新闻评论今后能够少一些感性表达而多一些理性分析,少一些主观臆断而多一些建言献策。
4.小事记
今年年初,我母亲、表弟表妹一行来日本旅游一周。匆忙之间,他们走马观花地去了很多地方,甚至包括我都没去过的地方。在东京停留的那两天,我带他们四处逛了逛、买了些日常生活用品等。这之后,大概是从年中开始,陆续有国内的朋友前来日本旅行。虽然去的地方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觉得日本环境非常好,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在这边长期生活,有的朋友甚至都开始学习日语了。
这一年,在韩国读博的李杨结束了一段在我看来颇为辛苦的恋爱,并在11月中旬与一位叫小蓝的90后姑娘相爱。尽管文字无法充分地传递情感,但透过他不时深夜或早晨发给我的或描述小蓝姑娘温柔可爱,或记述两人约会温馨细节的微信,我知道他已经决定和小蓝姑娘共度此生了。
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北京,待了3天。在北京期间有幸前往人民日报新大楼访问环球时报英文版编辑部,并与评论版面的编辑进行了交流。因为平时写稿报选题我都是通过微信与啸波编辑联系,所以这次时隔2年再次与她见面感到很开心、很亲切。同时,经常审核我评论的卢主编也比我想象得要年轻、和蔼许多。短暂的北京行给我留下了几个深刻印象,除了繁华程度远超东京外,北京的服务态度彬彬有礼,特别是物价也比我想象得低。
2016年正式成为刺猬公社一员,由此认识了很多年轻的朋友。
年初,与凯哥在东京都内匆忙见了一面。那天格外开心,聊了很多,喝了不少,但我俩谁都没醉。下半年10月,凯哥来到东京留学,终于和凯嫂结束了两年多的异地恋。大概过了两周,凯哥在朋友圈用英文发表了他们恋爱12周年的感言——From now on, the love between us will lastthe 24th 36th 48th 60th even the 72th year maybe! Oh myfault! It will certainly last forever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爱会有第24个第36个第48个第60个甚至第72个周年纪念!噢,我错了!它将会持续永远!)凯哥和凯嫂的爱情令我非常感动,因为他们俩是从高中开始恋爱,经历了大学时代,并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一年,他们在东京开启了新的生活,作为朋友的我为他们感到高兴。就像凯嫂在人人网上写得那样“……早上阳光特别好,我们一起晒衣服被子,打pillow fight,生活变得简单而美好。”
凯哥与凯嫂
今年上半年,我与在东京大学同样攻读博士学位的宋晗又见了一面。之所以“又见了一面”,是因为上一次我们俩见面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宋晗是研究文学的,他不仅日语说得非常流利,而且知识面广。他有时会在朋友圈发表一些他创作的诗词(宋词),我从中能够感受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或许是因为现在写评论的关系,所以他对词汇语言的掌握能力令我很是羡慕。
5.过年
因为东洋大学每年年底都会要求所有博士生写年度研究报告,除了要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度外,还要介绍在这一年中取得的业绩。受此影响,我从博士一年级开始就要求自己每年都必须取得一些业绩。回想这一年,尽管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但很庆幸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累计公开发表的文章在这一年突破了100篇等。总的来说,2016年还是充实的。
诚然日本的留学经历让我受益良多,但国外生活的漂泊感也不时袭来。这一年我回了2次国,逛了不知多少次的中央大街依然充满新鲜感,父亲做的饭菜味道依然和我童年时的记忆一样,母亲聊的家常也能让我获得内心的安宁。
2016年慢慢结束,2017年即将到来。
砥砺前行思更进,策马扬鞭再奋蹄。
觉得写得不错,就打个赏呗?
欢迎关注 东京陈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