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大使馆收买英智库丑化中国令世人不齿
本文刊载于2月21日 观察者网
这样刻意丑化中国的行为令人愤怒!
根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日本驻英国大使馆每月向英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支付1万英镑(约合8.7万人民币)用来进行反华舆论宣传。日本大使馆企图通过该协会使日本议题能够受到英国主流记者和政界人士的关注,进而影响英国的对华舆论与对华政策。日驻英大使馆是从2016年开始与亨利·杰克逊协会签署协议的,并计划于今年4月续约。由于接受日本大使馆的资金,亨利·杰克逊协会曾怂恿包括英国前外交大臣马尔柯姆·里夫金德(Malcolm Rifkind)在内的英国政客和记者攻击中国的外交政策。
这起丑闻令笔者想起去年的一条旧闻。2016年7月,英国政府突然叫停了中英两国的核电站项目,并于同年9月份再次审批通过了该项目。尽管舆论当时普遍认为这一风波是由于以特蕾莎·梅为首的新一届英国政府成立,故而要重新审议上一届政府的某些合作项目,但现在通过《星期日泰晤士报》对这起金钱交易丑闻的披露,或许可以确定在中英两国核电站项目里有日本方面的干涉破坏,因为里夫金德稍早前承认曾受亨利·杰克逊协会的游说,在英国《美日电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若让中国参与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中国将如何在紧要关头关掉英国的电灯》,造谣中国可能利用后门技术操控核电站。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社会中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嘈杂,仿佛中国的崛起将威胁到整个世界一样。日本大使馆在英国的金钱收买行为虽然是意外被英国媒体曝光的,但这究竟是一次偶然事件,还是冰山一角,笔者认为在没有充足证据的前提下并不好妄下结论。不过,从这次被媒体曝光的丑闻则可以看出来,海外各种渲染“中国威胁论”、唱衰中国发展的声音至少有一部分是被人为刻意制造出来的,虚张声势并不真实。同时,智库作为重要的智慧生产结构,其独立性尤为重要,亨利·杰克逊协会这样接受日方“低价”收买的行为,不仅令人对其独立性之低大跌眼镜,而且也使英国智库行业的整体声誉遭到极大地破坏。
观察自2012年安倍晋三政权再次成立以来的一系列举措,不难发现日本政府在国外是“中国威胁论”的积极渲染者,而在日本国内,尽管政府公权力无法干涉媒体的报道自由,但社会之中的对华不友好气氛却愈演愈烈。
安倍与特朗普
安倍政权的外交政策方面除了紧密跟随美国步伐外,还以遏制中国为主。由于在经济总量、国际社会话语权等方面,日本与中国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凸显日本在亚洲的存在感,安倍政权唯有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来挑起中国与周边乃至其他域外国家的矛盾。这次日驻英大使馆收买英国智库的行为,在笔者看来就是安倍政权遏制中国的外交手段之一。因为自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后,中英关系迎来了“黄金时代”,所以为了削弱中国在英国以及欧洲的影响力,安倍政权通过驻英大使馆来对中国进行污名化。
事实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安倍首相在今年1月12-18日对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越南的访问中,均在不同场合谈及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菲律宾,安倍首相就对杜特尔特总统表示“中国在南海有争议水域部署军力的做法受到全球关注......日本将加大支援力度来提高菲律宾的海上安保能力”;在澳大利亚,安倍除了谈及南海问题外,还与澳大利亚总理共同签署《相互提供物质与劳务协定》(ACSA),强化日本自卫队与澳军方的合作,意图编织中国包围网;在越南,安倍与越南总理阮春福的联合记者会上就强调“(对于南海问题)相关国家基于国际法进行对话很重要”,并表示将向越南提供6艘新造巡逻船,以及1174亿日元(约71亿人民币)的贷款等。而在稍早前,在安倍赴美与特朗普总统举行日美首脑会谈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安倍还钦点保守派报纸产经新闻记者提问,妄图借特朗普之口来批评中国在南海的一些举动,进而离间中美两国关系。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特朗普大谈与习近平主席“非常温馨的电话通话”“美中关系友好,对日本有利”,令安倍极为尴尬。从此种种可以看出,安倍首相不忘在任何公开场合“抹黑”中国。
除了在国际公开场合外,安倍政权还借助于1年1部的《防卫白皮书》来向周边国家或地区渲染“中国威胁论”。在最近几年发布的《防卫白皮书》中,日本防卫省均花费大量篇幅对中国常规军事活动、海警船巡航等大加妄议,炒作“中国威胁”,渲染日本安保环境日趋恶劣。《防卫白皮书》尽管只是阐述日本对周边安全环境的看法和日本的防卫政策,但在安倍政权之下,无疑成为了宣传“中国威胁论”的新工具。
在日本国内方面,由于战后制定的《日本国宪法》明文规定“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受到保护,因此安倍政权无法直接干涉日本媒体的对华报道。但是,观察最近几年里日本媒体对于中国或中国人的报道,往往是以负面报道为主,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刻意的丑化。比如,在去年年末,中国游客因大雪在北海道新千岁机场滞留期间与日本警察推搡、冲突的事情就被日本媒体夸张报道为“为抗议飞机停飞,约百名中国游客与经发生冲突,导致‘骚乱’”;日本的一些电视节目以跟拍的方式,着重渲染中国游客在日本的一些不文明举动,批评中国游客的粗鲁,进而讽刺中国人的数字;日本的一些纸媒长期使用颇具贬义色彩的“爆买”一词来形容中国游客在日本的购物行为等。
虽然中日两国目前的关系较为冷淡,但是中国的大众媒体、自媒体却能够积极介绍日本文化、观光美食等,以此推动国内民众对日本的全方位了解。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日本媒体长期对中国或中国游客进行刻意丑化的报道,这非但无助于两国的民间交往,而且也致使日本民众对华好感度越来越低。根据日本民间非盈利组织言论NPO在去年发布的民调显示:91.6%的日本受访者表示对中国“印象不好”,较上一年上升了2.8%;76.7%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对日本“印象不好”,较上一年下降了1.6%。
当然,日本民众对于中国的印象越来越差,虽然对于中日两国的民间交往并不利好,但是对安倍政权而言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因为借助于日本国内民意对于中国人的排斥、对于“中国威胁”的恐惧能够使安倍政权在修改和平宪法、发展国防等方面的阻力减少许多。只是,如此一来,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必将受到威胁。
最后,此次日本驻英国大使馆收买英国智库渲染“中国威胁论”的行为,虽然令我们极为愤慨,但通过这样一起丑闻至少也让我们看清了一些事情的真面目——国际社会中弥漫的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过是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阴谋手段罢了。我们只要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就足够了,那些聒噪之音不过是中国发展之路上必然会遇到的“烦恼”而已,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文刊载于2月21日 观察者网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网页版
觉得不错,就打个赏呗?
欢迎关注 东京陈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