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乡村手工挂面

2018-03-27 丁学勤 旅课草堂

科技日新月异,手工挂面的做法却永远传统,永远好口味

      

 

没菜,没油,清水煮挂面。风箱拉得呼呼响,几分钟功夫,挂面就熟了。调点韭菜,盐粒,搅几下,面儿细细的,滑滑的,缠几回,绕到筷子上,头仰起,“嗖”……一声,一口吸进肚子里。来不及嚼就下肚了,囫囫囵囵,像饿狼似的。现在,时常想起小时候吃煮挂面的馋样。那时,十月半月能吃一碗挂面就很奢侈了。


记事起,我家对面的土坡上有一户会做手工挂面的人家。他们祖祖辈辈会这门手艺,老爷爷传给爷爷,爷爷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儿子,一辈一辈传,传了好几辈,到这位大哥手上时,他的技艺已十里八乡闻名。那时,生产队不让劳力出外,他家人口多,上有老父母,下有六,七小孩子,花销大,他就在劳动之余挂挂面,赚些小钱补贴家用。

这位大哥身材高大,蛮有力气,挂挂面是力气活,也是细心活。一大盆白面,用手一下一下和,一点一点加淡盐水,细细致致,耐耐心心,和软了不行,和硬了也不行。和好面,盖上盖,醒半小时,醒到了,才能开始揉。有句老话,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这是过去的说法,现在谁家的媳妇还舍得打呢?疼还来不及哩,那就打住这句话,说揉面的事吧。挂挂面的面,更应揉,反复揉,揉来揉去,揉去揉来,揉得筋骨非常才开始拉,一只手拉,一只手缠,缠在木架上。

揉面往往需壮男人,一圈圈缠面时女人也可。全家齐上阵,一架架挂面上了架,像雪白的帘子,成排成行,整整齐齐,甚是好看。架上的面往下拉,越拉越细,越拉越细,拉细的面,在太阳下晒,晒它个热热烈烈。太阳历害时,一,二小时就能晒干,太阳不历害时,需半日。阴天,下雨天,刮沙尘天,下雪天,是不挂挂面的,对手艺人来说,可以养神。

过去的手工挂面是这样制作的,现在的手工挂面还是这样制作的,只有这样纯纯粹粹用手的工序,才是正宗的手工挂面,才受广大人民喜欢。

手工挂面与机器挂面的口味就是不一样。手工挂面,筋骨滑顺,不添任何成份,吃起来麦香味浓郁。机器生产的挂面,吃起来与它相比,逊色多了。价格也有差别,手工挂面一斤5元,机器挂面一斤2元。那年,亲戚给我们一捆手工挂面,煮了几碗,儿子们吃得满脸高兴,一个劲说,哇赛,太好吃了,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挂面。是呀!我们吃的挂面都从超市买,他们出娘肚皮第一次吃正宗的手工挂面,难怪惊奇高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愈来愈喜欢手工挂面。宁肯多花钱,也不能亏了口福。
近几年,家乡吴堡的“空心挂面”声名远扬,荣登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空心挂面怎个空法?挂面圆细形,直径两毫米,心空。记者采访空的原因,挂挂面的师傅也不知道为啥,他说,也许是水的问题,用他们那个村子里的井水挂出来的挂面是空的,其他村子的水就不空。谁也解释不了原因,只能归结为水。

现在,那个村子有十几户人家制作手工挂面,一年下来净挣十万到十五万元。手工挂面,成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好门路。

 

别看科技日新月异,手工挂面的做法却永远传统,永远好口味,永远放光芒,永远有市场,永远繁荣。

*编者申明:文章由本平台原创首发,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旅课草堂所有,转载请联系旅课草堂。(@后台君小狄,微信dhy178743499/电话18810650742,欢迎交流!)


----------敬请关注:旅课草堂----------

旅途,是最美的课堂||乡村,是最美的世界

乡村美学营造第一门户

乡土情结人士早餐必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