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枣花糕

2018-03-31 张继梅 旅课草堂

从我记事起,每年春节,都会有精致的枣花糕吃。那种美丽甜蜜的情怀,这么多年一直在心里盘桓不去。


枣花糕是一种面食, 它是京式风味糕点,为清宫廷御膳房始创,后来流传至民间。俗称的京八件——福字饼、禄字饼、寿字饼、喜字饼、太师饼、椒盐饼、枣花糕、萨其玛等,枣花糕是其中之一。 

花糕的制做过程充满趣味。发好面,取一大块面擀出一个圆饼做底,再取一块面,搓成手指粗细的长条,用筷子在面条中间压一条线,把面条抻长,卷上一颗红枣就是一个枣花。将枣花码在面片外围,然后在面片外围摆满枣花。在中心空出来的地方铺一层红枣,再取一小块面,擀成一个小圆饼,用小圆饼把中心处的红枣盖上,在小圆饼上继续码第二层枣花,如此层层叠叠,像个漂亮的大花盘,最后在尖上再嵌一个大枣花。大红枣有讲究,用的家乡个大、肉多的大枣,用的时候开水烫一下再放在篦子上沥干水分,蒸出来的红枣不塌不瘪。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春节能吃上大馒头,还能吃上精致漂亮的枣花糕,真的是让人很兴奋的事。每年奶奶和妈妈蒸枣花糕的时候,我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学着,帮忙烫枣,搓面团,插枣。而辛苦了一年的大人们,手里做着这样精致漂亮的面点,也是心情愉快,满面笑容的。

枣花糕在一家人的嘻嘻哈哈中做好了,醒一会儿,小心翼翼捧到大锅里,和馒头一起蒸。锅灶底下火焰欢快地舔着锅底,水蒸汽在房梁上盘旋缭绕,不久浓郁的麦香味就四处弥漫,深深地刺激着我们的味蕾。开锅半个小时以后,花糕蒸好了,掀开锅盖,蒸汽氤氲中,只见颗颗红枣吸满了水分,都涨鼓鼓的,越加鲜艳夺目,伸手一戳,蜜一样的枣肉就流出来。

奶奶把花糕切成好几份,给我们吃一些,再留一些。我们吃了自己的一份,还是惦记着奶奶放起来的那些。经常趁着奶奶不注意,偷偷地用小手抠一个枣,再抠一个枣,把好好的枣花糕抠得到处都是窟窿眼儿。奶奶对于我们的小狡狯是心知肚明的吧?过完年姑姑来走亲戚的时候,奶奶总是会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块完整体面的枣花糕,包在姑姑的花包袱里。

同样的,妈妈春节带我们回姥姥家的时候,姥姥也会拿出一块美丽甜蜜的枣花糕,分给妈妈和几个姨妈们带回婆家去。

小时候只顾着贪吃,哪儿想别的呢?后来我才知道, 这种枣花糕原来在家乡还有一个风俗,过年时当娘的给姑娘专门做的食品,也就是春节回娘家时,给闺女带回家的礼物。
枣花糕的寓意是,当娘的希望自己的闺女在新的一年里长得像花儿一样漂亮,工作和生活红红火火,日子过得节节高(糕)。

这是何其美好的祝福,何其美丽的心愿啊!无怪乎无论日子多么清贫,母亲们都会尽力为孩子做一块枣花糕。

岁月如白驹过隙,几十年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在这个快餐时代,虽然送枣花糕的风俗还在,枣花糕也像很多传统食品一样,出现了代替品,蛋糕枣花糕,作为礼品的面制枣花糕已很少见了。其制作方法作为一种民间工艺也渐渐被人们淡忘,孩提时代记忆中的枣花糕渐渐成为历史。但是那种蕴藏于枣花糕中的纯朴真挚的亲情和乡情,就像窖藏的醇酒一样历久弥香。

作者简介:张继梅,河南新县人,80后文学爱好者,偶写小文,点缀生活。

*编者申明:文章由本平台原创首发,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旅课草堂所有,转载请联系旅课草堂。(@后台君小狄,微信dhy178743499/电话18810650742,欢迎交流!)


----------------推荐阅读-----------------

----------敬请关注:旅课草堂----------

旅途,是最美的课堂||乡村,是最美的世界

乡村美学营造第一门户

乡土情结人士早餐必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