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老家风扇车的故事

2018-04-03 柯贤福 旅课草堂

听见熟悉的“呼呼呼”声,不禁想起那段久违的日子里,属于老家风扇车的故事!

农忙时节,农田里到处都是割谷机的身影,机器后方黑烟滚滚,粗鲁地在田间碾压着,横冲直撞地快速收割这田间的稻谷,从出粮口出来被装袋的谷子大部分会被加工站收购运走,少部分则是留在家里翻晒,然后送去加工站去壳后作为口粮屯在家里,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让人感受到了快节奏是这个社会发展的趋势,正因如此,所以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化如此之大。

突然脑海间闪过这样一个熟悉但又开始渐渐陌生的场面:微风轻拂,稻浪向不远处的远方涌去,大人们在田间汗流浃背地用镰刀收割稻谷,小孩子则是在一旁帮忙将一摞摞的稻草搂到打谷机前的长辈们。乡间小路上,老牛拉着板车慢慢前行,板车里装着一袋袋饱满的谷粒,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当然,还有那熟悉的“呼呼呼”的声音,属于老家风扇车在这个季节的独特的赞歌,属于那些年最美好的记忆!

儿时,风扇车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作为农用工具,也早就把它和农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风扇车是一种能产生风的机械,也叫“飏车”、“扬谷器”等等,发明于汉代,由人工驱动,用于清选粮食。只见这玩意木质结构,有着四只脚,一面呈弓形,称之为风腔,其内部放着一根轮轴,轮轴直接延伸至外,内部的轮轴上插满了一块块的板子作为扇叶,另一面则是中空的,上端有一个进口,空间蛮宽敞,在车身中间处有个木质的开关,用来控制进口的量的多少,靠下还有一个出粮口。

小时候一直觉得这玩意好厉害,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分辨能力,后来才知道,在装有轮轴、扇叶板和曲柄摇手的右边,是一个特制的圆形风腔,曲柄摇手周围的圆形空洞就是进风口,左边有长方形风道,来自漏斗的稻谷通过斗阀穿过风道,饱满结实的谷粒落入出粮口,而糠秕杂物则沿风道一起飘出风口。小小风扇车,竟隐藏这样奇妙的科学道理,也让我从小对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深深的敬仰之情!

秋季,我们经常能看到风扇车的身影,好像它与丰收有着很深的不解之缘。各家各户都会不约而同地抬着自家的风扇车到晒场上。这玩意儿虽说是木质结构,但是也挺沉的,只见妈妈将晒干的稻谷倒入上面的斗内,下面的出粮口放着箩筐,轻轻松开斗阀,慢慢转动被摸得光滑的轮轴,“呼呼呼”的声音便像一支秋日的赞歌一样响起,糠秕杂物快速地从出风口飞出,出粮口的粮食快速进入到箩筐里,发出簌簌的声响,当上面进口的谷子快完了,则又将未处理的稻谷倒入斗里,如此循环,将所有谷子经过风扇车清理后便完成了扇谷的这项工作。

扇谷的时候,爸妈总不要我靠近,说灰尘太重容易弄得身上痒痒,但是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总喜欢凑近看热闹,有时候就蹲在箩筐前看着稻谷如流水一般涌进箩筐里,然后我总喜欢用手去接,痒痒的感觉甚是有趣。有时候,调皮的我不懂事,把斗阀抽掉导致未处理的稻谷直接进入到箩筐,然后就会板着脸叫我去一旁好好站着,但我还是喜欢绕着风扇车跑来跑去,等到妈妈完成工作之后,我总喜欢在风扇车底下钻来钻去,然后就学着大人的模样,用尽全身力气快速地转动着轮轴,顿时就有“呼呼呼”的声音出现,我就喜欢看着轮轴快速旋转的样子,再附上“呼呼呼”的声音,这才是丰收该有的场景。

后来,农业也迅速地变得机械化了,风扇车虽然有时候还是会用到,但是却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用得那么频繁了。轮轴上开始慢慢爬上岁月苍老的痕迹,不再如昔日那么光滑,灰尘也在风扇车表面摞得一层又一层,岁月的流逝让它逐渐暗淡下来了。有时候,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又听见那熟悉的“呼呼呼”声,不禁又会想起那段久违的日子里,属于老家风扇车的故事!

*编者申明:文章由本平台原创首发,版权归旅课草堂所有,转载请联系旅课草堂。(@后台君小狄,微信dhy178743499/电话18810650742,欢迎交流!)


----------敬请关注:旅课草堂-----------

旅途,是最美的课堂||乡村,是最美的世界

乡村美学营造第一门户

乡土情结人士早餐必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