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和国十大红色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2015-10-01 人文之窗

请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人文之窗微信杂志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试读

欢度国庆



1、靳尚谊《毛主席在炼钢厂》


此画创作于1969年,是当时靳尚谊个人完成的唯一一张工业题材的油画,“看着这张画,就像面对历史,画中的人物充满革命的简单性,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2、沈尧伊《革命理想高于天》


《革命理想高于天》创作于1975至1976年。画家沈尧伊创作此画时,正值青壮年时期,据画家亲述,出于对于长征精神的无限向往和崇拜,1975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征题材的创作,并用3个月的时间,重新走了一趟长征路,归来后即创作了这幅油画。


3、陈逸飞《黄河颂》


《黄河颂》创作于1972年,是陈逸飞早年成名作品中第一幅独立创造的巨幅宽银幕式油画。当时陈逸飞仅25岁,担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这幅作品1977年在全军美术展上首次公开露面,作品的构图、色彩以及高超技术引起了美术界广泛关注,也是陈逸飞“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4、《幸福渠》


该作品创作于1974年,由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集体完成、刘文西主要执笔,作为重要革命历史创作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幸福渠》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上个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书记处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延安枣园居住期间,领导全党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此作一经面世,便广为流传,红极一时,成为美术展览的代表作品,亦是刘文西人物画创作的巅峰之品。


5、吴作人的《战地黄花分外香》


吴作人博物馆级巨作《战地黄花分外香》创作于1977年。


6、李可染《长征》


作品中,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画家成功地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浪漫色彩视觉化。画中山体以浓墨重色写成,块面厚实稳重,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间。从深浓墨色过渡到留白,色调的明暗变化,平衡了画面厚重的体积感。全幅结构规整,笔墨精严,气象万千,是一帧文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意义结合的精品佳作,是新中国美术史中的里程碑,也是画家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


7、李可染《韶山》


该作品创作于1974年,尺幅巨大(141.5×243.1cm),构图完整,经过多次加工,成为李可染的经典构图和革命圣地山水创作的集大成之作。


8、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


《毛主席诗意册》是傅抱石创作顶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其艺术生涯最后的杰作。作品呈现时代精神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以大胆而富于变化的构图、瑰丽而沉毅的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名篇。


9、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


徐悲鸿以“九州无事乐耕耘”为此巨作的题目,并送给郭沫若,自有一番巧妙的用意:郭、徐二人亦是“儒臣”,却都有着一颗为国为民奔走呼号的文人侠客之心,以此砥砺,共同为建设新中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九州无事乐耕耘》是一幅农耕题材的作品,这种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鸿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就题材而言,徐悲鸿出身贫寒,对农民的生活是有切身感受的,其法国老师达仰也是一位善于描绘农民的画家,徐悲鸿画过多幅以农民为对象的写生作品,如作于1950年的一幅曾由黄养辉收藏的《农民》油画,不过以国画为媒介创作的农民图并不多。


10、李可染《万山红遍》


李可染创作于1964年的《万山红遍》,可谓其积墨山水艺术创作的巅峰。该作题材取毛主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意而成,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地位的重要里程碑式画。据悉,1962年至1964年间,李可染偶得故宫内府朱砂半斤,便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创作了《万山红遍》题材。


|人|文|之|窗|

广受欢迎的人文话题《微信杂志》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长期订阅

《第167期》点击阅读原文,欣赏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