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家修行怎么做?

2017-02-26 茅山道馆

道教正一派是主张在家里修行,在家里修行比出家修行要付出的更多,面对的考验也更多。真正能够入山出家专事修行的人是很少的。现实中,有善道者在家供奉圣象,修行道法。这些修行的人或因孝敬父母,或因抚养幼小,或因忙于生计,或因尘缘未了等等原因只能在尘世中修行。所以真正的修道不一定就是要出家才可以。


道教正一派弟子以符箓斋醮行道演法为主,但这些法门都需要建立在修行者的内炼上。修持上我们以静坐悟道,净意存想,口诵经咒,掐诀步罡,通神招将等形式修炼。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在家修道要视磨难为考验,坚定自己的信仰,生起道心,勇猛坚定地一步步去努力克服。在红尘中修行要出污泥而不染,每天虽然面对社会上种种现象,但都要智慧去辨别,用道心,平常心去审视。遵守戒律,时时在提醒和督促自己的 ,不得放纵自己。在家应该怎么做呢?





在家修行者首先要皈依道经师三宝,要真正地皈依自性三宝,寻找一位有传承的真正明师,要坚守正一九戒,不可违反。并以此把自己约束在真修之道上。平时日常生活中诚敬奉持三宝。





居家修行者也须立志,志不立则心不坚,发起大愿,心性摇摆不定,不能一心向道,稍有阻碍便会退转。明确自己修道的目标及次第。





家中如条件许可,可设净室一间。如无条件,可在单独一人的卧室悬挂一祖师神像或太上圣象。设坛摆好供品法器等,尽量避免猫狗等动物进入。一般不主张在客堂,厨房等不清净之地设置。每日晨昏都最好发心供奉三宝,上香礼拜。诵读早晚功课经。





平时多读研习道教经典,探求经书奥义,并讲经书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融合,落实到实处。





人世间善恶并存,居家修行,修善立德是为要务,德不立法不度,以德载道,以德积功,日常中约束身心,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如心生邪念恶念或偶有不善言行,要即刻觉醒,立即悔过改正,认真拜忏。





居家修行者,俗事繁多,忙忙碌碌,总觉时间紧,行者可把修炼生活化,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早起早睡,行走做事,坐车行路都可持颂圣号,咒语,守窍,存一守神,体察周围信息感应和自己心中感觉,在生活中悟道,并观察自然体会自然。人天合一。





修行实乃修心,这是道教修行十分强调的。也是修行者第一大难关,《清净经》云: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我们修道人在生活中,事来应景,事过景迁,得失不要挂于心,万事随缘不在心中流连。要:“真常应物”。平时处世要以慈悲为本,为善不争,奉持老子吾有三宝之教诲。





修行贵在一个“悟”字,遇到各样事物都从道性的高度去悟一下,用心去体察一下。如果能象上述那样去坚持,就会不修而修,功德并长。有时在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要知道用善巧方便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有时间要关掉手机等联系方式,每天早晚坚持静坐半小时左右,练习吐纳功夫。如学习符咒科仪,需要坚持练习符咒科仪等道法。





有时间要关掉手机等联系方式,每天早晚坚持静坐半小时左右,练习吐纳功夫。如学习符咒科仪,需要坚持练习符咒科仪等道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