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错位发展、相互协同,最终实现共赢 ,长三角国创中心成立一年来的新进展丨科交会“长三角云客厅”

张悦 上海科技 2023-02-18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

需要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共同推进,

但各地区有各自的

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

如何在一体化的过程中,

实现合作共赢,行稳致远?

这是谭瑞琮

正在思考的问题。



在第五届长三角科交会的“长三角云客厅”中,上海科技采访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谭瑞琮,请他介绍长三角国创中心成立一年后目前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在长三角区域已经布局建设了88个研发载体,与海内外超过140所大学和创新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与230多家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联合创新中心。在位于上海张江的长三角国创中心总部大楼,目前已入驻34家创新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长三角国创中心正在按照规划高速发展。



“长三角国创中心的主要建设任务之一就是强化区域内创新协同。在长三角区域着力推动三省一市的跨区域创新协同,从政策协同、要素流动、资源共享三个方面推进区域协同。”谭瑞琮向上海科技说道。


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长三角科交会上,长三角国创中心与嘉定区签约合作,据谭瑞琮介绍,这一合作将在研发载体建设、重大项目落地、企业转型升级、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层级和效能,此前嘉定已有国创中心体系的3个研发载体,包括2个功能型平台和1个新建的研究所——智能传感研究所。


合作如何共赢?作为一个承载着强化区域内创新协同重任的新机构,这一问题自长三角国创中心成立之初,就盘旋在谭瑞琮的脑海之中。


“长三角各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政策制度等方面,其实都存在着一些差异,那么,如何在一体化的进程中,兼顾各地区的发展需求与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谭瑞琮如实说道,在围绕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要实现长三角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



经过1年多的实践,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在上海布局的研发机构、功能型平台,不仅仅是围绕上海的产业,而是要围绕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需求,“上海和长三角地区要不断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新高地的转变。”谭瑞琮说道,“在推进长三角国创中心建设过程当中,我们体会到上海和长三角的各个地方其实是错位发展、相互协同的关系,从而最终实现共赢的局面。”


除了科教资源的协同配置外,

谭瑞琮还重点提到了

科创资源的共享互通,
“我们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

他坦诚说道。

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创新资源,

才能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从而进一步高效推动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我们要强化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加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谭瑞琮说道。


以下为

上海科技与长三角国创中心的问答实录


在本届科交会上,长三角国创中心将与嘉定区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请您先介绍一下我们本次合作的主要内容。


长三角国创中心:


截至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已经在长三角区域布局建设了88个研发载体。在嘉定,有国创中心体系的3个研发载体,包括2个功能型平台和1个新建的研究所。


2个功能型平台是上海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和上海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承接了功能型平台的服务管理,有效推动其创新发展。


今年8月,国创中心与上海市嘉定工业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摩仑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智能传感研究所”。这是长三角国创中心在上海新建布局的首批专业研究所之一,将为国内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这次长三角国创中心与嘉定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将在研发载体建设、重大项目落地、企业转型升级、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层级和效能。

长三角国创中心揭牌成立已有一年多,目前在上海取得了哪些建设进展?在推动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长三角国创中心:


长三角国创中心定位于从科学到产业的转化,用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构建集创新资源、研发载体、产业需求于一体,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加速集聚创新资源,与多所海外合作高校院所、国内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比如复旦大学等,釆用“项目经理制”引进高水平研发团队,引导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落地长三角区域。


二是加快高水平研发载体建设,例如在嘉定区建立的智能传感研究所;承接15家上海市功能型平台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并深入探索研究功能型平台创新发展新路径。


三是按照“拨投结合”方式,实施一批产业引领性重大项目。目前已经实施了40多项产业创新重大项目,在上海正组织推动10多项产业引领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四是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帮助企业挖掘技术需求,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国创中心已经共建企业联创中心230家,建设一年多来在上海已与多家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展开对接,并与20家企业签订联建协议。


五是构建人才与金融创新生态,围绕长三角产业人才需求,探索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产业人才机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促进产学研精准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积极筹划设立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基金,利用市场化手段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优化产业技术创新金融生态。


六是深化区域合作,先后与浦东新区、宝山区、临港集团、张江集团、嘉定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科创产业生态圈。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