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效“卷王”郑理:“到下班点就可以准时吃饭” | 科技特有聊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 2024-03-21


他们是父母口中

“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是科技创新路上

披荆斩棘的“哥哥姐姐”

他们是主动“卷”起来的

“时间管理大师”

但走近他们 我们发现

他们也焦虑于

和我们一样的家长里短

他们有时会在课堂上

被学生怼得无言以对

上海科技推出《科技特有聊》栏目,邀请上海卓越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聊聊他们的科技与“狠活儿”。


“有朋友说我是‘小镇做题家’,我不太理解这个称呼,主要不理解‘做题’,因为我是保送的,没做过什么题。”访谈伊始,郑理就讲了一个冷笑话。


这位发量浓密、皮肤白皙的“非典型性理工男”,从事的“硬科技”研究是微电子技术。这门随着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新的技术,以现代物理学为理论基础,通常与芯片、半导体相关,又和系统设计相结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我国在微电子领域确实发展迅速。在第三代半导体产品的研发上,我国已不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普通民众对微电子领域的期待可能来自科幻电影。“我们这边刚突破了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难关,那边《三体》已经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无视距离传输电能。”郑理举例说。


“其他人看完科幻电影,都在聊‘哇这特效做得也太酷炫了吧’,我们看完科幻电影,聊的是‘这些到底要怎么实现啊?今晚加班,开个组会研究下吧。’”郑理说。

     “我很喜欢‘高效’这个词,无论是之前的学习还是现在的工作,我不太喜欢把工作时间延长,我更倾向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多。既然已经花时间去做了,我希望把这件事情给做好,而不是敷衍地去做。”





如今,各种设备对于功率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系统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小,又得让它的功率转换越来越快。


在这种“既要又要”的要求下,科研人员们确实也取得了突破,比如手机无线充电、新能源汽车快充。“大家出门带的充电器也越来越小,不像以前一个电脑充电器上还带着一个变压器,可重了,出趟差,肱二头肌都结实不少。”

      “我们做科研当然是凭着一腔热血,但是不是说我科研中的每一项工作我都去热爱它。总归会遇到一些我不喜欢的工作,或者是当下觉得挺烦琐的工作,但还是要做下去的。”



郑理解释道,大家可以把功率器件理解为电力电子领域的CPU,“我们就是靠着这个‘CPU’,‘PUA’着集成电路完成电源转换或者是能量转化。”



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有的电压需要48伏,或者24伏等等,这就需要有这样的系统芯片去把外界的电压或者是总电压给它转化。 关于未来的微电子领域发展,郑理有自己的期待。

     “我一直期待新能源汽车在未来能够做到永不断电。比如我们在公路的两端铺设太阳能电池,它可以不断地吸收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而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上面本身就搭载着这样一个无线充电装置,行驶的过程当中,它就可以不断地蓄电,做到永不断电。



科研是永无止境的,“毕竟还有科幻作家们督促着”。郑理说,他从事科研是因为从小就喜欢研究各种东西、探索未知,“我想我到七老八十的时候,依旧会像最开始那样热爱。”


无热爱,不科技

无专注,不科研

《科技特有聊》

大年初一起

早八点见~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蓝悦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