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防治颈椎病?他致力于破解颈椎病的秘密 @U35徐辰

张悦 上海科技 2024-05-07




本期35U35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第三届35U35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从事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及诊疗新技术的研究

在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诊疗

及病理机制方面形成SCI期刊论著44篇

 

沪小科

徐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技术的研究。



现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一等奖等;先后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第三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市科委“启明星”人才计划、市教委“晨光计划”、市卫健委“医苑新星”项目等。


先后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委会青年工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智能骨科学组委员等职务。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44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9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0.69,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十余项基金项目。

请问您目前的科研领域是什么?

我的本职工作是脊柱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以临床诊疗工作为主业。但是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尚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而这就需要基础及临床科研去解答,因此科研的需求在临床实践中是无处不在的。


我的专业主要聚焦点是脊髓型颈椎病以及其它颈椎退行性疾病。这些疾病目前来说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同时发病率也在逐渐攀升。


因为脊髓型颈椎病发病隐匿,很多患者常常“无缘无故”就会出现四肢麻木症状,甚至是趋向于瘫痪的状态。如果说我们能够通过科研手段优化诊疗策略,能够更早地去救治患者,对于改善他们的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科研工作对您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在我们临床实践过程中会发现各种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思维去深究其原因,就很难去真正解决这些临床问题。因为每个临床问题其实涉及的面都非常广,有细胞生物学、有力学、也有材料学相关的因素包含其中。对于我们临床医师而言,常常需要我们同时在几个方面都有涉猎,形成相应的科研思维,这样才可能融会贯通获得真正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这也是目前提倡的通过交叉学科合作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所在。


例如,颈椎病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要在切除病灶的同时辅以内固定,那么金属植入物怎样才能取得最好的生物安全性,取得最好的骨结合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材料学的相关研究技术去解决。而怎样的设计能够取得最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预防疾病并发症出现,则需要相关力学设计去加以优化。以上仅仅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一个例子,其实还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如果想要在这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话,您觉得最需要什么?

我觉得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同时要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在研究方向方面一定要瞄准最“难啃的骨头”,并基于前期基础想方设法地创新研究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


尽管这样的研究过程会比较艰辛,但也只有通过解决这些“难啃的骨头”才能够把领域内的瓶颈问题彻底搞清楚,才有可能获得比较有突破性的科研进展。


模仿跟随别人的工作是比较容易出成果,但想要完全取得原创的东西,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干出来,我觉得这是现在我们作为年轻人需要去做的事情。

目前,对您来说最难啃的科研“硬骨头”是什么?

我目前正在关注的是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改变对颈椎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颈椎病的发生是多因素混合导致的,目前公认力学平衡失稳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其往往会造成椎间盘等组织细胞外基质在成分上的改变,产生代谢上的不平衡,这是一个较早出现的病理表型。比如,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颈椎的力学失稳会导致椎间盘内成分的改变,简而言之就是富有弹性的组织减少了,随后椎间盘突出、破裂,才会导致颈椎病神经压迫症状的出现。但是细胞外基质究竟是怎么改变的、哪些成分改变了,我们知道的还并不多,想要研究清楚还存在许多技术上的难点。但是一旦有所突破,我们甚至可以构建一些仿生替代品或是干预性药物,来杜绝常规手术产生的复杂问题。

对于颈椎病而言,作为医生,您有哪些小贴士?

颈椎病目前发病率非常高,尽管诊疗手段明确,但其发病机理还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力学因素导致的,比如平时低头过多、看手机时间太长、颈椎长期处于力学不平衡状态下,就会加速其发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保持正确工作学习姿势的同时,予以适当的锻炼来缓解我们颈部的压力。在这其中最推荐的便是游泳,特别是蛙泳,其抬头低头的过程相当于促进颈部活动,同时在水里又能够缓解压力,同时还能锻炼颈部肌肉形成又一道保护屏障,是非常好的颈椎保健运动。此外,如果有颈部与四肢不适症状,希望及时找到我们脊柱外科医生来听取我们的专业意见,切忌盲目采取一些其它治疗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谢谢。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拍摄:张继东 制作:zy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