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alk】让人类大脑中死亡的神经元“再生”,现实吗?神经生物学家和他的创业路
从大型药企辞职,人生的下一步何去何从?
朱朝的选择是开启他的创业之路。从复星旗下万邦医药任职到自己创业,“我一直想做的是解决神经再生这一个目前临床巨大的未满足需求。”
纽伦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朝解释道,“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神经退行性疾病之所以难以治愈,主要原因在于神经元的不可再生性。目前,我们只能延缓病情,但无法彻底治愈它们。”围绕这一关键问题,纽伦捷开展了相关产品开发。“我们的目标是突破神经元再生的难题,将我们的创新药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肿瘤的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基于这个共识,朱朝与中国科学院神经所科研团队共同创建了纽伦捷生物,开发转分化技术平台,推进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的开发。
据悉,目前,纽伦捷的第一个研发管线正在进行GMP样品的生产。“今年下半年,我们预计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我们的第二个研发管线也将很快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自2021年12月成立以来,纽捷伦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完成了两轮融资。
“这离不开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全方位、系统性的支持。”
他强调了生药中心在生物制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前瞻性,“他们能够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而且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真正为企业创业服务赋能,指出来一些方向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联系、推荐基金,协助申请政府项目,提供配套的服务……特别对初创企业,是真正的解决我们的困难。”
“闯关”全新的赛道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开发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并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而纽伦捷的核心技术——原位转分化,就是基于iPSC技术上迭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细胞重编程技术。
“原位转分化技术为神经元再生提供了新思路。”朱朝表示,纽伦捷生物的原位转分化技术通过病毒或者非病毒载体,将一段基因序列携载到靶细胞,在这些细胞内表达出转分化因子并促进这些成熟体细胞往神经元发育。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转分化方式将其他细胞转化补充为神经元,让大脑中死亡的神经元“再生”。
“目前,原位转分化还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赛道,纽伦捷是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团队之一。”朱朝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几家公司正致力于推动这一技术的发展,它们大多处于即将进入或刚刚开始临床试验的阶段。
“我之前在产业界工作很多年,但创业还是第一次。”纽捷伦选择首先攻克的目标是难以治疗的神经系统肿瘤和致盲性视网膜退行性疾病这两大方向。
“我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策略,一种通用型的广谱性基因治疗策略,在肿瘤治疗中把几种先进疗法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效清除肿瘤细胞,而且可以将不敏感或者逃逸的恶性肿瘤细胞重编程为无害化细胞,达到更好治疗效果并有效延缓复发;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中,不针对特定单基因突变做修复,而是重建一套新的感光体系来替代受损的系统,大大扩展适应症人群。”
“在这两个领域做first in class的原始创新药,我们真的走在最前面。”朱朝颇为自信。
创新,也务实
生物医药临床试验“九死一生”,新药研发道阻且长。“但如果真的所有人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做成,这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极大的风险。”朱朝认为,如果一个创新药大家都能看到,那么许多人可能会蜂拥而上,会造成极大内卷和资源浪费。
转分化因子筛选、病毒及非病毒载体设计、体内外药效学方法开发……纽伦捷生物已搭建完汇集众多关键技术的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平台。
但本质上,这还是一家初创企业。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除了理论上的突破和科学价值,还需要考虑其社会价值和对患者的实际益处。目前我们还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资源全线出击,而是围绕成药性和商业化落地可行性,优先选择一些临床特别急需的适应症方向来进行管线布局。”朱朝坦言。
细胞与基因治疗是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重要“新赛道”。上海是我国基因治疗产业创新高地之一,具备较好的创新策源基础和较强的企业创新实力。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已有79个基因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上海19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纽伦捷与其他治疗方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修只换’。我们不去试图修复某一种特定原因造成的细胞损伤,而是造一套全新的体系来进行取代。我们研发的治疗方式具有通用性,对不同靶点突变造成的某类疾病以及不同疾病阶段的病人都可以发挥疗效,适应症人群比常规基因疗法要大很多。”
作为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的董事长而非实验室中的科学家,朱朝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商业化和临床应用的目标下,去推动研发创新。在朱朝看来“我们必须综合考虑中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不能光急功近利,做一些马上变现的东西,必须要对早期项目做相应投入,实现可持续、有序的发展。”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拿证据说话,尽可能让临床研究更充分。”纽伦捷选择先集中精力把最有优势、最急迫的管线做出来,然后再扩大。“虽然公司只成立两年,但我们有10多年的科学和技术积累,这让我们走得比较快。”
此外,纽伦捷与很多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我们要找到临床的痛点和需求,科学家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跟一线医生沟通。”
“希望在空白领域中走出一条新路”
《柳叶刀·神经病学》最新一项全球调研结果显示,过去30年来,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病例激增59%,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推动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协同发展,上海加快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核爆点”和产业发展“集聚区”,研究制定了《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设立的目标包括:到2025年,上海基因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增强,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
“基因治疗的技术壁垒很高,这限制了它的发展,尽管历经了二三十年的发展,目前仍处于爆发前的阶段。”朱朝说道,“和同类型企业相比较而言,我们的新一代基因治疗技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在前沿技术的无人地带上。但同时,没有对标公司,我们需要证明下一步产品的先进性。”
在朱朝看来,纽伦捷是基于“一个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做了“一件创造性的事”。
“我们有这个领域的专长,也希望在空白领域中走出一条新路。”
“修炼内功提高自身能力是‘资本寒冬’产业整体下行周期中BioTech的必修功课,只有自身过硬,有能力迅速开发出优质产品真正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开上述两种管线,纽伦捷也在加紧拓展对其他神经损伤、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如中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渐冻症等,并计划将研究范围延伸至更广泛的再生治疗、肿瘤治疗以及抗衰老领域。
“惊喜还在努力当中。
我们今年最大的期待是
全力以赴尽快将我们第一个管线推进到临床。”
对于基因治疗的未来,他充满信心。
// 2024年Bio-talk第二季 //
Bio-talk是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与上海科技倾力打造的访谈栏目,旨在深度挖掘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企业家、行业领军人的前沿研究与思想火花,为生物医药创新注入“科技活水”,推动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许织
拍摄:赵仲弈 后期:Gina.Z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