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来风 | 我们的意义 写在第22个记者节
我们的意义|写在第22个记者节
秦风
太湖南岸晨曦微启,仁皇山顶响起鸟鸣,大竹海开始摇曳,塔下街生煎包子的香气蔓延开来……
此刻的你正被闹钟摇醒、正站在鱼塘前撒下饲料、正大口吞咽着包子、正行色匆匆奔波在上班路上……
今天是中国第22个记者节。在这一天,借这份特殊,自问一下,我们的意义。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今天,我们想说,这个城市的每一个早起和晚睡,每一个聚光灯下和默默无闻的你,我们与你有关。
1
有人说,移动互联网给每个人发了一个麦克风,记者还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于外行看像是警示,于我们而言更是激励。正如驾照日渐成为全民标配,但司机并没有失业。
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兴起,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新玩法不断涌现,算法推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越来越多运用到媒体……
新格局下,每个人都成为内容的制作者、信息的传播者。
然而,谁来甄别精华与糟粕,谁来坚守价值,谁来记录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美好?我们是重要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就像社会财富需要再分配以实现公平,注意力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资源,同样需要再分配,才能彰显公平正义。
我们作为信息搬运工的价值可能在贬值,但是作为信息重新分配者的价值,作为舆论引导者的价值,在新媒体时代更显弥足珍贵。
我们可以校正流向,可以引导流向,可以把注意力资源导向更多正能量,可以把人们的目光更多地聚焦美好,从而助推社会进步、助推公平正义、助推温暖人心。
2
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刻,让人高兴、让人气愤、让人沉默、让人无力。
就像晚归的你看到明亮的路灯和不时经过的巡逻车,驱散了内心升起的一丝恐惧;就像小区里郁郁葱葱的草坪被人硬生生停成了车位,显得无序而不雅;就像工地外蹲着的农民工大口吃着盒饭,想念着远在他乡的亲人;就像每一个你我,直面着工作和生活,有着太多的情感……
看着山川河流、看着闹市乡村、看着人群熙攘,这个城市的一幕幕,都在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聚光灯下,有这座城市奋勇向前的身姿;角落里,也有安安静静“沉默的大多数”。
社会在飞驰向前,有人勇立潮头,有人默默劳作。谁来鼓舞奋进的士气,谁来倾听角落的声音?谁来弘扬积极向上的力量,谁来发现那些“看不见的存在”?
我们。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春夏秋冬,雨雪风霜!我们是这座城市的记录者、观察者、参与者,我们目睹着她每一个模样、每一个足迹,见证着她的历史、憧憬着她的未来。
温暖也好、寒冷也罢,我们与她、与每一个你同在!
3
这是一个大时代,身处其中,充满机遇和挑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扑面而来,中华民族奋进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我们有幸,更有责任。
湖州是江南名城,长三角之“心”,千年文化与现代魅力交相辉映。
踏上新征程,绿色发展和城乡均衡“两翼”齐飞。我们该有何作为?
著名新闻工作者陈景韩曾说,前之十年,余对于报纸惟有一念,时时自思曰:必若何而后人阅我报?后之十年,余对于报纸,另易一念,时时自思曰:必若何而后人阅我报而有益。
“有益”,简单一词道尽记者责任。在这个众声喧哗、舆论纷繁、观点多元的动时代,以记者之力创造“有益”之作并非易事,需要严苛的自我要求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新闻记者提出四点希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一句话,就是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那么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内心,不忘初心,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始终与党和人民在一起,始终心有“定海神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永葆一颗永远在路上的心,永远追求“有益”的精品佳作。
不必叹息,不必怅惘,写好每一篇稿子,打捞每一个沉没的真相,重申每一个散落的常识,便是对自己的致敬。
那么,对于这个时代,我们的意义就是,与时代同行,与336万湖州人民同行,与5820平方公里土地同行!
往期推荐,点击即可
来源:湖州发布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