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A们,惊艳了时光......

湖州发布 2023-12-10

争创“东亚文化之都” 建设人文新湖州 

  此前,《看见》市民观察团赶赴长兴县李家巷镇石泉村、大唐贡茶院等地,沉浸式体验了“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的阶段性成果,很多观察员都表示,看到了一个很惊艳的“新湖州”。


  昨天,市民观察团一起了解了“东亚文化之都”创建的“新故事”——它们就是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鄣吴竹扇、新市古镇、双林绫绢和王一品湖笔,带着大家回到旧时光里,感知新的故事……






鄣吴竹扇




  “这扇骨都是手工打磨的吗?好光滑!”“你看,每一柄扇骨上的花纹都不一样……”当天,在安吉县鄣吴镇胡满根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里,观察员们看着胡大师的一柄柄手工竹扇,忍不住发出惊叹。


  作为湖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如今,胡满根和妻子负责竹扇的制作,女儿负责扇面上的书画创作,技艺也有了传承。



  “一提到我们鄣吴,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书画大师吴昌硕的故乡。鄣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有着悠久的人文底蕴和书画传统。比如我们的鄣吴竹扇,年产量3000万把,占国内市场的1/3,每年能带来2个多亿的产值……”鄣吴镇党委副书记陈蔚鹏在给观察员们介绍时,语气里满是自豪。目前,该镇有各类制扇企业及手工作坊百余家,制扇从业人员千余人。
  据他介绍,鄣吴竹扇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是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方寸竹扇,彰显的是主人的文化品味。其制作主要包括扇骨、扇面制作以及书画创作,工艺流程复杂,历经108道工序,集文化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于一身。
  “越是纯手工的传统技艺,越是需要我们的坚守和传承。商品的形式,文化的内涵,就是不错的结合。”观察员黄和认为,让传统文化“年轻化”,多给年轻人发挥的机会,与时俱进地传承老手艺。

  “目前,鄣吴积极为国际人文交流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生活配套,着力引进‘文化+博物馆+咖啡馆+西餐厅+研学’等消费新业态,将昌硕故居、博物馆群、穿村小溪及各新晋网红打卡点串点成线,在乡村形成完整文化生活圈,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通过直播带货、书画元素的融入等多种形式,带动了古村落的发展,也吸引了很多艺术家来这里开设工作室,还形成了‘半日邨’艺术家村落。”陈蔚鹏表示,除了国内市场,鄣吴竹扇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以传统技艺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创建提供新的形式。






新市古镇





  依水而建,傍水而居。来到新市古镇,踏上青石板路,听着乡音吆喝,岁月静好的烟火气,就如眼前的运河水静静流淌……
  据记载,新市古镇建于西晋,建制历史达1700多年,京杭大运河开通后这里成为了浙北重要的水上商埠,在陆路不发达的古代,新市依托大运河迅速发展起来,是典型的水上集市。古镇地貌为三潭九井十八块、三十六条弄、七十二座桥,其独有的运河文化、蚕丝文化和饮食文化,在周边有不小的知名度。

  “说到‘东亚文化之都’的创建,于新市出生的清代大画家沈铨就被称为是‘舶来画家第一人’,他雍正九年受日本天皇之聘,东渡日本传艺,开创了南蘋画派,在中日美术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新市镇党委副书记张水红介绍,沈铨是清代早期著名花鸟画家,用笔工整细腻,造型精准严谨,至今仍对日本画坛影响深远。这几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古镇上的沈铨故居经过修缮保存完好,并作为展览、学术研讨的文化载体对外开放,也是希望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古镇的人文底蕴。
  张水红介绍,2020年新市古镇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景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其中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处,县文物保护单位23处。目前整个古镇景区对外开放旅游的内容有约3公里长游步线,其中包括古河埠沿线、古街市。开放各类展馆8个,如新市文史馆、陆仙楼、钟兆琳纪念馆、童润夫纪念馆、江南蚕文化馆等。

  “房前有院,屋前有廊,廊前有水,这就是理想中的生活。”观察员翟梁梁还是第一次来新市古镇,沿着古运河畔一路走来,他特别喜欢这种以旧修旧的古镇“新生”。他觉得,“东亚文化之都”的创建,就应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展现,融合现代的表现元素,比如用虚拟技术重现古运河的繁忙,当时人们的生活,以古为新,让古镇不“古”。






双林绫绢





  走进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颇具年代感的老车间里,几十台老旧的梭织机一刻不停地运转着,耳边轰鸣的声音,机器间穿梭的身影,恍惚中,让人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这些机器正在赶制着厂里新接的订单,这批绫绢将用于故宫部分书画的装裱。


  “我们的前身是双林绫绢厂,始建于1958年6月,是浙江省的老字号企业。现在,我们承担的就是‘生产+创新+传承’的责任。”作为公司的总经理,年轻的郑依霏继承了父亲郑小华——“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传承人”的技艺,一直致力于绫绢织造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双林绫绢被誉为“东方丝织工艺之花”,其绫绢织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目前,企业年产绫绢300万米,产品被用于全国95%以上的博物馆、文保单位的书画装裱和修复等。


  “这些画也是在绫绢上创作的吗?”在企业二楼的双林绫绢技艺传承馆内,观察员孙健梅看着一幅幅绫绢制成的作品,惊叹不已。这里的石元宝、批床、提花机等手工织造绫绢的器具也是一应俱全,让大家对古法的绫绢制作有了更形象的感受。在企业三楼的体验中心里,不仅能体验绫绢织造、绘扇和装裱等,还有不少绫绢制作的文创产品,兼具时尚感与复古感。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挖掘原始手工工艺,研制古花绫、古耿绢,以及故宫专用耿绢,用于制作故宫藏画,产品已达到了明、清时期的绫绢效果,对我国修补古旧字画和修复丝绸文物的保护都有很大的作用……”郑依霏介绍,除了复原古法制作,他们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比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生产的祥云纹绫绢成为制作冬奥会证书的指定材料。






王一品湖笔





  “清乾隆初年,广东考生庄有恭忘了带笔,是一位姓王的笔工及时卖了一支羊毫湖笔给他。结果,庄有恭中了头名状元,大家都竞相争买王笔工的毛笔,美其名曰‘一品笔’,称王笔工为‘王一品’。后来,王一品来湖州开了‘王一品斋笔庄’,并在房顶上塑造了一尊‘天官铜像’作为标志,沿用至今……”来到王一品斋笔庄湖笔博物馆,第十七代掌门人许剑锋向观察员介绍笔庄的历史,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
  这个新建在爱山街道的博物馆以湖笔文化为主题,集湖笔制作工艺展示、湖笔文物陈列、书画展示、湖笔文化学术交流于一体。通过图片、模型、文物全面介绍了湖笔的起源、发展、湖笔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以及与湖笔相关的名人名家书画作品展示和互动体验。
  “在东亚汉字文化圈里,毛笔作为重要的纽带,作用不容小觑,而我们的湖笔,更是秉持着守正创新的理念,融入地方文化,弘扬传统技艺,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创建助力。”许剑锋表示,比如在2023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场景设计联创类获铜奖的作品“一品江山”,就是在笔墨纸砚的制作上,融合了赵孟頫《吴兴清远图》的元素,让它兼具了实用性和美学感。

  王一品斋笔庄始创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它生产的湖笔从选料到制作,都按传统手工经百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美德之称,素有“湖笔争传一品王”的美誉。一直以来,笔庄及产品更是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获得中华老字号、浙江老字号、湖笔原产地标记注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保护传承基地、生产性保护基地”等荣誉称号。
  “湖笔一直名声在外,‘王一品’也是家喻户晓,不过更多的历史渊源,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观察员江金花表示,希望能够带孩子一起来参观,“书法本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个人觉得,有必要让书法课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也能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来源: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融媒体记者:张璐

摄影:伊凡

编辑:童冯雯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记者:朱琳琰制作:杨书志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精选推荐






点个,点亮

旧时光里感受新湖州!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